APP下载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0-07-01朱惊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失语脑梗死不良反应

朱惊雷

【摘要】 目的 研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效果。方法 78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 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单数为对照组, 双数为观察组, 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失语指数(A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7.28±0.56)分低于对照组的(9.26±1.4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Q评分(84.63±6.49)分高于对照组的(75.31±6.9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85.53±5.37)分、角色功能评分(86.52±5.75)分、情绪功能评分(87.46±4.57)分、社会功能评分(85.17±4.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63±5.15)、(68.64±5.28)、(67.33±5.17)、(65.47±5.5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24、14.304、18.218、16.876,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时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和失语程度, 提高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常规治疗无明显差异,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失语;神经缺损;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43

临床上又将脑梗死称作缺血性脑卒中, 主要病因是脑部的血液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引起缺血、缺氧, 最终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的情况, 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的疾病。脑梗死患者往往发病突然, 大多情况下无明显征兆, 且多见于中老年群体[1]。脑梗死的常见临床症状有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失语、昏迷、眩晕、恶心呕吐等, 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2]。根据患者梗死部位和血栓部位, 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失语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研究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78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进行对比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 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单数为对照组, 双数为观察组, 每组39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4例;年龄50~70岁, 平均年龄(60.55±9.45)岁;发病后就诊时间12~24 h, 发病后平均就诊时间(18.42±5.58)h。观察组男23例, 女16例;年龄50.5~70.5岁, 平均年龄(60.24±10.26)岁;发病后就诊时间11~24 h, 发病后平均就诊时间为(17.56±6.4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出现失语症状;②患者均无法行溶栓治疗;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次临床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排除标准:①精神异常者;②患者有药物禁忌证;③预期生命<6个月的肿瘤患者;④肾功能不全者;⑤重要器官(心、脑、肝等)有重大疾病者;⑥近3个月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行神经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和多功能心电监护, 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营养及液体支持、常规语言康复等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具体为:使用100 ml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 规格:100 ml∶25 mg∶0.9 g)+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滴注, 12 h/次。

兩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A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评定患者神经缺损程度, 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高;采用AQ评估患者的失语程度, 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失语程度越高;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进行测量, 主要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 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腹泻、呼吸困难、皮疹、肢体无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7.28±0.56)分低于对照组的(9.26±1.4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14, P=0.000<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Q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AQ评分为(65.97±6.11)分, 与对照组的(65.26±6.39)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2, P=0.617>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AQ评分(84.63±

6.49)分高于对照组的(75.31±6.9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11, P=0.000<0.05)。

2. 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85.53±5.37)分、角色功能评分(86.52±5.75)分、情绪功能评分(87.46±4.57)分、社会功能评分(85.17±4.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63±5.15)、(68.64±5.28)、(67.33±5.17)、(65.47±5.5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24、14.304、18.218、16.876, P=0.000、0.000、0.000、0.000<0.05)。

2.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2例头晕, 2例腹泻, 1例呼吸困难, 1例皮疹, 1例肢体无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7/39);观察组出现2例头晕, 1例腹泻, 1例呼吸困难, 1例皮疹, 1例肢体无力,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4%(6/3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 P=0.761>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地老龄化, 再加上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脑梗死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根据脑梗死的部位和病灶大小有不同的临床症状, 主要包括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 且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率失常、休克等疾病, 无论是何种症状, 均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失语是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会导致出现沟通困难、无法表达等不良后果, 所以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十分重要[3]。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有明确提示, 依据随机对照组试验结果, 个体化应用丁苯酞是Ⅱ级推荐、B级证据[4]。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常用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药物, 是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 其结构式与天然的左旋芹菜甲素相同, 在许多临床研究中均有关于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应用, 可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损伤有促进改善的作用。在动物药效学的研究中, 脑梗死中导致脑组织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均会受到丁苯酞的阻断作用, 充分证实了丁苯酞的抗脑缺血作用显著, 可以明显观察到试验所用的小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缩小, 且脑水肿程度减轻, 脑能量代谢和缺血脑区的微循环、血流量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丁苯酞还可以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达到抗脑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此外, 丁苯酞还可以通过降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来提高脑血管内皮NO和前列腺素(PGI2)的水平, 谷氨酸释放受阻, 降低了细胞内的钙浓度, 抑制自由基,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达到发挥上述药效的作用[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7.28±0.56)分低于对照组的(9.26±1.4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Q评分(84.63±6.49)分高于对照组的(75.31±6.9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85.53±5.37)分、角色功能评分(86.52±5.75)分、

情绪功能评分(87.46±4.57)分、社会功能评分(85.17±

4.7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7.63±5.15)、(68.64±5.28)、(67.33±5.17)、(65.47±5.53)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024、14.304、18.218、16.876,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丁苯酞的关系多为無关或可能无关, 最终结果肯定了丁苯酞在治疗脑梗死中改善侧支循环的作用, 是脑梗死药物治疗的较好选择, 充分体现了丁苯酞注射液在脑梗死后失语患者中的优势和价值。在郭丽莎等[5]的研究中, 96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治疗后, 研究组的AQ评分和NIHS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其结果与本次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 在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时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和失语程度, 提高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常规治疗无明显差异,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聂雪峰. 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97):91.

[2] 张超, 邓红艳. 丁苯酞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改善效果.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8(5):85.

[3] 杜瑕.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效果探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23):79-80.

[4] 武肖娜, 刘雁, 项薇, 等. 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语言功能的影响. 临床荟萃, 2016, 31(2):187-190.

[5] 郭丽莎, 郝文丽, 戴雁, 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疗效及对语言功能的影响.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 29(6):725-726.

[收稿日期:2020-01-22]

猜你喜欢

失语脑梗死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强权下的失语者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
沉默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