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状况和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01陈禹含
陈禹含
【摘要】 目的 研究当下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状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300例进行儿童保健管理的儿童, 分别在儿童6个月、1岁、18个月、2周岁时对维生素A和D缺乏情况进行检查, 观察儿童维生素A、D缺乏情况及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情况;分析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儿童1岁时维生素A、D缺乏发生率分别为5.00%、8.00%, 均明显高于6个月时的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46、25.0000, P<0.05);儿童1岁时与18个月时维生素A、D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231, P>0.05);儿童18个月时与2岁时维生素A、D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9、0.0240, P>0.05)。儿童6个月时维生素D补充剂正常应用率高于1岁时, 1岁时高于18个月时, 18个月时高于2岁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35、14.0249、14.6783, P<0.05)。正常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儿童父母最高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占比73.91%、家庭月收入(12964.67±5697.14)元、居住地为城镇占比81.82%均明显高于未正常补充儿童的53.19%、(9687.39±5104.36)元、63.83%, 母乳喂养率41.11%、出生体质量(2.76±1.25)kg、父母年龄(26.35±4.14)岁均明显低于未正常补充儿童的65.96%、(3.21±1.06)kg、(29.34±5.67)歲,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当下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已较为普遍, 但也有部分儿童未按照规范应用维生素D补充剂。父母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居住环境、喂养方式、出生体质量等都是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 儿童;维生素D;维生素A;儿童保健;发育;疾病预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39
维生素A和D是人体发育的必需物质, 特别对于胎儿及婴幼儿阶段人群, 在身体发育的很多环节都不可或缺[1]。特别是维生素D缺乏会严重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利用, 导致钙磷代谢失衡, 也可引起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 长期缺乏维生素A、D可能还会增加夜盲症、干燥性眼炎、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的发生率[2, 3]。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发育,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都提倡对于<2周岁儿童应用小剂量维生素D补充剂。本研究将以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300例建档儿童为研究对象, 研究分析当下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状况以及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建档进行儿童保健管理的300例儿童, 所有入选儿童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其中男148例, 女152例;胎龄37~42周, 平均胎龄(39.30±1.08)周;出生体质量2.25~5.18 kg, 平均出生体质量(2.90±1.21)kg。纳入标准:①出生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12月;②在本院建档进行儿童保健管理;③儿童父母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④儿童父母具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排除标准[4]:①有先天性身体发育缺陷患儿;②伴有心、肝、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儿;③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④对维生素D有应用禁忌证患儿;⑤合并有传染性疾病患儿;⑥不能正常在本院参与儿童保健或中途可能失访的儿童。
1. 2 方法 分别在儿童6个月、1岁、18个月、2岁时对儿童维生素A和D缺乏情况进行检查, 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自制问卷调查表, 内容包括儿童出生信息、详细资料、父母详细资料、家庭状况、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状况等, 分别在儿童6个月、1岁、18个月、2岁进行儿童保健时进行发放, 并即时回收。然后将各年龄阶段的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儿童1岁龄时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情况将所选儿童分为正常补充和未正常补充儿童, 统计可能影响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因素, 并进行分析。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维生素A、D缺乏情况 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检查中均未发现有维生素A、D缺乏现象。1岁时维生素A缺乏患儿15例(5.00%), 维生素D缺乏患儿24例(8.00%);18个月时, 维生素A缺乏患儿15例(5.00%), 维生素D缺乏患儿23例(7.67%);2岁时维生素A缺乏患儿13例(4.33%), 维生素D缺乏患儿22例(7.33%)。儿童1岁时维生素A、D缺乏发生率均明显高于6个月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46、25.0000, P<0.05);儿童1岁时与18个月时维生素A、D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0.0231, P>0.05);儿童18个月时与2岁时维生素A、D缺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99、0.0240, P>0.05)。
2. 2 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情况 儿童出生后6个月时维生素D补充剂正常应用284例(94.67%), 1岁时维生素D补充剂正常应用253例(84.33%);18个月时维生素D补充剂正常应用215例(71.67%), 2岁时维生素D补充剂正常应用170例(56.67%)。儿童6个月时维生素D补充剂正常应用率高于1岁时, 1岁时高于18个月时, 18个月时高于2岁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35、14.0249、14.6783, P<0.05)。
2. 3 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影响因素 1岁时, 儿童正常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253例), 未正常补充(47例)。正常补充儿童男125例(49.41%), 女128例(50.59%);未正常补充儿童男23例(48.94%), 女24例(51.06%)。正常补充和未正常补充儿童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5, P>0.05)。正常补充儿童胎龄37~42周, 平均胎龄(39.28±1.18)周;未正常补充儿童胎龄37~42周, 平均胎龄(39.35±1.11)周。正常補充和未正常补充儿童胎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8, P>0.05)。正常补充儿童出生体质量2.25~5.04 kg, 平均出生体质量(2.76±1.25)kg;未正常补充儿童出生体质量2.36~5.18 kg, 平均出生体质量(3.21±1.06)kg。正常补充儿童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未正常补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73, P<0.05)。正常补充儿童母乳喂养104例(41.11%);未正常补充儿童母乳喂养31例(65.96%)。正常补充儿童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未正常补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901, P<0.05)。正常补充儿童父母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26.35±4.14)岁;未正常补充儿童父母年龄23~46岁, 平均年龄(29.34±5.67)岁。正常补充儿童父母年龄明显低于未正常补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76, P<0.05)。正常补充儿童父母最高学历为大专以上187例(73.91%);未正常补充儿童父母最高学历为大专以上25例(53.19%)。正常补充儿童父母最高学历为大专以上占比明显高于未正常补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991, P<0.05)。正常补充儿童家庭月收入4500~30000元, 平均家庭月收入(12964.67±5697.14)元;未正常补充儿童家庭月收入2500~25000元, 平均家庭月收入(9687.39±5104.36)元。正常补充儿童家庭月收入明显高于未正常补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781, P<0.05)。
正常补充儿童居住地为城镇207例(81.82%);未正常补充儿童居住地为城镇的30例(63.83%)。正常补充儿童居住地为城镇占比明显高于未正常补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310, 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2.1”显示, 当下儿童在出生后6个月时尚未见维生素A、D缺乏情况, 但在1岁时儿童维生素A、D缺乏发生率明显增多, 18个月时维生素A、D缺乏发生率与1岁时基本持平, 2岁时儿童维生素A、D缺乏症状有所缓解, 但效果并不明显。本研究结果“2.2”显示, 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率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在出生后6个月内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率相对较高, 随年龄增长其降低幅度也不大, 但在1岁时, 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率明显大幅降低, 18个月时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率明显低于1岁时, 2岁时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率又显著低于18个月时。本研究结果“2.3”显示, 正常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儿童父母最高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占比73.91%、家庭月收入(12964.67±5697.14)元、居住地为城镇占比81.82%均明显高于未正常补充儿童的53.19%、(9687.39±5104.36)元、63.83%, 母乳喂养率41.11%、出生体质量(2.76±1.25)kg、父母年龄(26.35±4.14)岁明显低于未正常补充儿童的65.96%、(3.21±1.06)kg、(29.34±5.67)岁,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性别、胎龄等差异很小。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7]。
综上所述, 当下儿童维生素A、D缺乏主要出现在6个月以上儿童, 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已较为普遍, 但也有部分儿童未按照规范应用维生素D补充剂。父母年龄、学历、家庭收入、居住环境、喂养方式、出生体质量等都是影响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的相关因素。儿童保健管理中, 应该对高龄、低学历、低收入父母、出生体质量较重、采用母乳喂养、年龄较大、居住地在农村地区的儿童维生素D补充剂应用情况引起足够重视, 加强宣教。
参考文献
[1] 黄慧, 毕颖薇. 儿童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35):30-31.
[2] 刘义洋, 邓嘉茹, 杨舒仪, 等. 2016年广州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华南预防医学, 2018, 44(6):528-532.
[3] 何淑娟, 王芳敏, 何盈波, 等. 台州市0~6岁儿童25-(OH)D结果及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3):20-23.
[4] 侯江婷, 邓红岩, 邹秋艳, 等. 2172例婴幼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4):459-461.
[5] 孙楠, 刘倩, 杨文辉, 等. 600名婴幼儿维生素D制剂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8, 26(6):660-662.
[6] 代倩倩, 高鹏, 袁宏伟, 等. 哈尔滨市城区某校初中生维生素D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 25(11):1101-1104.
[7] 王旭, 黎常红, 刘小芳. 878例0~3岁农村儿童血清25(OH)D水平调查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31):3942.
[收稿日期: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