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文化旅游研究进展
——以中国知网收录期刊论文为样本
2020-07-01陈梅杨春宇徐兴花任娟
陈梅 杨春宇 徐兴花 任娟
(贵州财经大学工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由于文化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得到明确归纳[1]。文化旅游属于跨行业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不仅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2009 年,国家文化部与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文化旅游的发展。随着国家“文化复兴、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旅游自身深层次的发展需要,文化旅游逐渐演变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发展旅游业和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推广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同时,它也能改变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的状况。因此,对我国文化旅游的进展进行全面的归纳与总结,梳理其当前的研究现状、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对于提升文化旅游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旅游的研究由来已久,文章发表量也达到一定数目,但多是以案例的形式进行研究与讨论,没有进行一定的归纳与整理。国外有关于文化旅游的论文最早发表于1976年[3]。在国内的文献研究方面,早在1987 年就有学者对“文化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4]。此后,文化旅游的定义逐渐增多,主要有四种: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旅游都是文化旅游,强调旅游的文化动机而忽视其他动机[5-6];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意识”的供给和需求[7-8];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旅游产品[9-1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类型[13-14]。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见于晏昌贵《略论楚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一文[15]。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研究以往学者大多集中在特定领域,如俞万源和李海山[16]、杨昇和王晓云等[17]对民族文化旅游的研究、郭文[18]的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与形态研究,此外还有文化旅游资源[19-20]、文化旅游开发[21-22]、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23-24]等方面研究,少部分涉及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合比较[25]。在CNKI上以“学术期刊”为检索对象,选择“高级检索”,在“篇名”中输入“文化旅游计量”,检索结果为0篇,因此改为在“篇名”中输入“文化旅游”,且将“并含”设置为“计量”,其他条件不进行限制,检索结果仍为0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旅游计量方面的文章目前还处于空缺阶段,因此很难让研究者从现有的关于文化旅游的大量文献中,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化旅游现阶段的研究现状、研究特征、知识网络的动态变化等。鉴于此,通过以CNKI收录的文化旅游期刊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借助相关分析工具,对样本文献摘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构建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文化旅游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未来文化旅游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提供些许可靠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文献的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在CNKI上以“学术期刊”为检索对象,选择“高级检索”。为了更为准确地筛选文章,选择“篇名”输入“文化旅游”并将时间设定为1988 年至2017 年11 月7日。鉴于文献数量太多,筛选工作复杂,这里并没有进行“主题”和“关键词”的检索,因此文献样本不能涵盖全面,仅是篇名中含有“文化旅游”的文章。然后选中“所有期刊”类型,经过对比筛选,除去不相关、重复文献,得到样本文献6 547篇。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工具
内容分析法是描述传播内容的一种客观、系统和理论的方法。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是保证内容分析结果可靠性、客观性的重要指标。它适合于对一切可以记录和保存并且有价值的文章作定理研究,如今已被广泛运用到新闻传播、图书情报、政治军事、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各领域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6]。文献计量学是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有的知识载体进行定量分析的交叉科学。它可认为是从“统计书目学”一类名称中演变而来,由情报学家阿伦·普里查德于1969年首次提出并将研究对象由期刊扩展到所有的书刊资料[27]。到目前,文献计量学已经成为情报学和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28]。二者的区别在于内容分析法侧重于分析文献内容特征的“量”,文献计量学则侧重于分析文献形式特征的“量”。
采用的内容分析法的研究工具,是武汉大学沈阳教授团队研究开放的内容挖掘系统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 5.8.0.603),结合软件进行详细的系统分析,从而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29]。用ROST分析软件找出所选样本文献的内在关联,并从中得到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然后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对文献作者所处机构进行归纳处理,得到研究相关主题的地区分布情况。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1.文献产出年代分布情况
对某一学科领域研究文献的年代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该学科的发展速度和研究趋势[30]。对于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而言,通过文献检索、筛选发现其源于20 世纪80 年代,到目前为止有约6 557 篇文章,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论文产量从1988 年的1 篇到2017 年11 月的518篇,总体上是逐年增长的。为了对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热点进行归纳总结,将文献样本基于时间分布进行阶段性划分。从阶段性视角来看,可以将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时期分为四个阶段:
图1 1988—2017年文化旅游文献产出年代分布趋势
(1)1988—1998年,理论萌芽阶段。国外有关文化旅游的论文最早发表于1976年,但中国有关该产业的学科研究成果最早产出是在1988年,这与国内研究产出相对滞后的特点相吻合。在这个阶段,“七五”和“八五”计划顺利完成,我国的经济增长加速,有关旅游的相关研究逐渐兴起,“文化旅游”的概念在国内还不常见,对文化旅游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处于朦胧阶段。
(2)1999—2006年,理论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文化旅游的论文发表数量有了显著增加,主要得益于当时政府对文化旅游业的支持。2003年9月,文化部颁布的《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将加大力度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取向,并提出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 年,文化部颁布了《文化部关于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决定》,决定设立42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中包括以“文化旅游”命名的企业;2005年,各省市根据中央有关意见拟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方针和战略。
(3)2007—2013年,持续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关它的研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这可能与政府在第二阶段实施的一系列文化旅游发展政策以及随后出台的相关政策有关。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现称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文化与旅游的十个方面的合作重点,如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等一系列活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引导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品牌管理及经营,鼓励在旅游度假区及主题公园建立休闲游戏及娱乐场所、连锁网吧,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合作,深入发展文化旅游工艺品及文化旅游产品营销等[31];随后在2010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现称文化和旅游部)又开展以“文化旅游、和谐共赢”为主题的“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专题活动,且自2010年以来,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每隔三年推出一次,中国国家文化旅游节每隔一年举办一届[32]。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支持对文化旅游发展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4)2014—2017 年11 月,理性回归阶段。这一阶段文化旅游论文的发表数量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化旅游的发展创设了浓厚的发展氛围。2016 年,为切实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各学者抓住了热点,文化旅游的发文量急速上升。从总体而言,2014—2017 年,发文总量虽多,但增长趋势趋于理性化,这表明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经过30 年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和理性,学术界开始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反思,不再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是开始重视质量上的完美。
2.文献产出期刊分布
图2 是对检索得到的6 557 篇文化旅游文献所在期刊中排名前十的期刊做的统计图,由图2可知,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文献分布比较分散。载文量排名第一的是《旅游纵览(下半月)》,共发文340 篇,占总数的36.29%,排名第二的是《福建茶叶》,共发文165 篇,占总数的17.61%,第三是《中国商论》,共发文85篇,占总量的9.07%。其余期刊发文量大多低于60 篇。从这些期刊可以看出,文化旅游期刊的发表大都属于经管社科和农业类期刊,这表明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方位的发展的产业,且对经济和农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在这前十类期刊中,仅《安徽农业科学》属于核心期刊,总发文量52 篇,占总量的5.55%,其余都属普通期刊,且旅游类核心期刊没有发表过有关“文化旅游”类的文章,可以表明,发表文化旅游类刊物的期刊整体级别较低,对文化旅游的研究重视度还不够。
图2 发文量排名前十文献产出期刊统计
(二)内容分析
1.文献关键词计量分析
为了不受“一义多词”的影响,首先对同义但不同表达的词进行合并,得到文献的关键词。关键词是展示一篇论文的核心要点部分,对于读者来说,可从中探知该文是否包含自身想要的信息内容,对于研究者而言,统计文本的关键词信息可反映出不同文本关注同一话题的程度,从而可更好地了解该话题研究学者的侧重点和新发现。文献样本关键词排名前30的频次统计来源于CNKI系统自带的“计量可视化分析”模块,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关键词频次统计
由图3可知:一是就研究的对象及主题来说,通过对所选的6 557篇文献样本关键词的分析,排名前六的有文化旅游(1 298)、旅游资源(441)、旅游(399)、旅游开发(368)、开发(365)、对策(189)。最高词频是文化旅游,表明所选取的文献样本较为科学,具有可借鉴、参考的价值,且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和开发及开发对策的问题上。二是就研究的热点来说,由茶文化(184)、文化旅游资源(179)、文化旅游产业(174)、茶文化旅游(157)、文化(137)、民族文化(131)、发展(125)、民俗文化(114)等关键词可知,文化旅游的发展已深入到茶文化及民族民俗文化。三是就研究的方向来说,由可持续发展(106)、SWOT 分析(83)、旅游产业(81)、问题(75)、策略(67)、生态文化旅游(66)、开发模式(61)、保护(51)等关键词可知,文化旅游的发展已涉及优势劣势及保护的研究,且开始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说明当前文化旅游的发展已开展到一定层面,有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文献摘要关键词分析
通过ROST软件对所选6 557篇文献样本的摘要进行分词处理后,基于软件自带和自定义的过滤词库,把摘要中无意义及中文无意义的个字和词组,如“你们”“重要”“本文”“具有”“这样”“了”“吗”“啊”等进行过滤,按词语出现频次的排列顺序,截取频次超过800 的前22 位高频词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
表1 文献摘要分析的高频词统计
利用ROST 软件的词性识别与词频统计的功能对所选的6 557 篇文化旅游的文献摘要进行分解重组后得到高频关键词,对其进行学科知识网络图的绘制,网络图中节点排列越靠近中心,且结点越大的关键词词频越高,表明它在整个关系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33]。图4是文献摘要高频词的社会网络分析图。
图4 文献摘要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
从摘要高频词分析表(表1)可看出:文化旅游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其中茶文化和民族文化是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内容,也是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并且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为地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由生态、资源、丰富和内涵等字词可知,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种追求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内涵的文化和社会体验活动;从分析、优势、促进等字眼中可知,当前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符合社会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从文献摘要高频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图(图4)可看出:文化旅游的研究主要由五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核心层,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分析入手,探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在经济中的作用;第二层是稍次核心层,主要研究文化旅游的基础及其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对旅游业的重要程度,为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做准备;第三层是次核心层,重点研究文化旅游的特色及其发展现状;第四层研究方向转为对文化旅游优势劣势的分析,以及对旅游产品的利用程度分析;第五层是结合多方面因素,探讨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品牌打造、价值提升等问题,为文化旅游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意见。
3.文献作者所处机构分析
对文献机构所在省市进行统计并对发文量100篇以上的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直观地看出我国文化旅游研究文献的地域分布情况,如图5。结果表明:一是就各地发文量的数量来说,文献量超过300 篇的有河南(422)、湖北(397)、四川(365),文献量超过200篇的有江苏(300)、广西(294)、湖南(289)、贵州(277)、福建(258)、广东(218)、云南(203),文献量超过100 篇的有安徽(195)、陕西(184)、北京(178)、河北(176)、山东(173)、山西(136)、辽宁(129)、黑龙江(119)、吉林(113)、内蒙古(112),其余地区发文量不足100 篇,台湾、香港、澳门三地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暂无涉及,发文量为0 篇。二是就研究机构分布来说,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这也表明这些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对研究者来说选择范围广、发展空间大;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有一定涉及,但发文量不足,这说明我国对文化旅游的研究各地重视度不同,不平衡现象明显。
图5 文献计量的机构地域分布
四、文献摘要关键词阶段性分析
前文根据所选有关“文化旅游”文献发文时间的分布,对文化旅游的研究进行了阶段的划分,从整体上把握了文化旅游研究的动向发展。为了对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热点进行归纳总结,将文献样本基于时间分布进行阶段划分。基于前文将收集的文献样本划分为1988—1998 年、1999—2006年、2007—2013 年、2014—2017 年四个阶段。可视化分析对比不同阶段的关键词网络图谱,从细节上发现它们的联系及变化,可总结出不同阶段研究的主题和关注热点。不同阶段的文献生成的网络图谱如图6:
图6 文献摘要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一)理论萌芽阶段(1988—1998)
该阶段的网络图谱较稀疏,这与前期文化旅游的研究文献较少有一定关系。这一阶段主要以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开发为中心,表明该阶段对文化旅游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上。从第二层的人文、民族、丰富、历史文化经济、中国可看出,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在人文和民族风情方面也稍有涉及,且研究的地域范围在国内。
(二)理论探索阶段(1999—2006)
该阶段的网络图谱较上一阶段稍密,研究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前一阶段,同时,增加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这表明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开始转向专业化。从第二层可看出,除第一阶段中涉及的之外,还研究了文化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由其他层次可看出,该阶段还探讨了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并提出了文化旅游的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三)持续增长阶段(2007—2013)
该阶段的网络图谱开始趋于完善,研究热点开始转向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对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发展现状做了分析,在外层还探讨了它的品牌战略和发展模式以及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且政府开始参与其中。
(四)理性回归阶段(2014—2017)
该阶段的网络图谱比较密,说明该阶段对文化旅游的研究更加完善,研究热点开始涉及对经济效益的分析,游客的旅游行为和反响开始涉入其中,而且茶文化也逐渐成了文化旅游研究的热点。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研究文化旅游的基础,从中寻找文化旅游的创新,在维护生态的基础上打造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模式。
五、结论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所选取的文献时间和样本量有了一些新的突破,选取时间从文化旅游的研究之初1988 年开始到截止时限,历时30年,样本是来自CNKI 的6 557 篇期刊,除此之外,在研究方法上,借助ROST 和ArcGIS 软件绘制了文化旅游的知识图谱,探讨了它的研究主题和发文机构的分布,并通过高频词及其知识网络揭示该学科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根据每年文献产出的变化情况,可将我国文化旅游的学术发展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理论萌芽阶段(1988—1998)、理论探索阶段(1999—2006)、稳定增长阶段(2007—2013)、理性回归阶段(2014—2017)。
(2)我国文化旅游知识网络图是以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研究为中心,研究主题结构包括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研究、文化旅游基础与特色、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品牌的提升和生态保护等。
(3)我国文化旅游研究呈现以下阶段性特征:萌芽阶段研究内容较稀薄,学科理论较弱;探索阶段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图谱,但其研究还不够深入;知识网络层次在稳定增长阶段的水平表现与1998—2017 年整体知识网络的水平表现相似,说明该阶段的学科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并且政府开始加入其中;在理性回归阶段,虽然文献在产出量上趋于理性,但研究内容和范围却在稳步扩大,将文化旅游的研究扩展到城市中来。
(4)我国文化旅游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江苏、广西、湖南、贵州次之,其他地区研究不足。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旅游发展,有助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因此,文化旅游的发展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
但还存在以下不足:在文献检索方面,只选取了CNKI中的期刊进行检索,并且只搜索了篇名中包含“文化旅游”的文章,可能导致文献检索的不完整;另外,由于软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分析结果稍有偏差;最后,对于文化旅游研究发展阶段的划分,只是部分地参考了以往学者所做的划分,可能不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对这些不足加以解决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