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0-07-01胡小懿汤爱玲张月高燕接艳青叶磊张容许方蕾
胡小懿,汤爱玲,张月,高燕,接艳青,叶磊,张容,许方蕾
(1.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护理部,上海 200065;2.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心内科,上海 200060;3.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透室,上海 200003;4.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监护室,上海 200080)
近年来,随着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成为一种趋势。2013-2017年,我国综合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由9.8 d缩减到9.3 d[1]。然而,许多老年术后伴尿失禁患者往往在原发疾病得到控制时即出院,忽略了对尿失禁的管理,且部分患者出院时携带导尿管,需要其居家进行导管护理[2]。出院准备度是指患者对其是否做好出院准备的一种感知[3]。若出院时没有做好准备,出院后很可能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则会增加患者再入院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研究旨在对老年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出院准备度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该类患者的出院健康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市三所三级甲等医院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样本量计算方法:出院准备度量表的总体标准差约为25,出院指导质量量表的总体标准差约为22,取较大的出院准备度总体标准差计算样本量,按照α=0.05,允许误差的计算按照两量表总分范围的1%~3%。取允许误差为2.2,根据公式估算出样本量为215例,考虑20%样本流失率,预计纳入样本量258例。纳入标准:(1)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1分;(2)年龄≥60岁;(3)认知水平正常,可以独自或在协助下完成调查内容;(4)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理解沟通能力有障碍;(2)意识不清或有精神障碍;(3)短期内因同种疾病反复入院。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否独居、付费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等人口社会学资料;尿失禁分型、尿失禁程度、住院天数、是否带尿管出院等疾病相关资料。其中尿失禁分型采用国际尿控协会的尿失禁诊断标准[5]。(2)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由Busquets等[6]编制,中文版由陈泽波等[7]翻译并再次有效化。问卷共有4项内容,包括漏尿频次、漏尿量、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及发生漏尿的时间。前3项之和为最终评分,总分0~21分,根据得分将尿失禁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轻度<7分,中度7~14分,重度>14分,分数越高代表尿失禁程度越严重。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3)出院准备度量表。由Weiss等[8]编制,本研究采用Zhao等[9]翻译的汉化版共23个条目,第1个条目为是非题,不计入总分,其余22个条目分为自身状况、疾病知识、出院后应对能力、可获得社会支持4个维度。每条目分别计0~10分,总分0~22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3。(4)出院指导质量量表。由Weiss等[8]编制,本研究采用王冰花等[10]翻译的汉化版。包含出院指导内容(6个条目)和讲授技巧(12个条目)2个维度。每条目分别计0~10分,总分0~180分,总分越高表明出院指导质量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
1.2.2 调查方法 由经培训的2名调查员于患者出院前4 h发放问卷。一般资料调查表中疾病相关资料由调查者查阅病历填写。共发放问卷258份,回收有效问卷25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3%。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51例患者中,年龄60~69岁89例(35.5%)、70~79岁125例(49.8%)、≥80岁37例(14.7%);男100例(39.8%)、女151例(60.2%);大专及以上37例(14.7%)、高中/中专138例(55.0%)、初中及以下76例(30.3%);已婚208例(82.9%);独居77例(30.7%);以医保方式支付177例(70.5%);家庭月总收入≥5000元136例(54.2%)、2001~4999元62例(24.7%)、≤2000元53例(21.1%);压力性尿失禁25例(10.0%)、急迫性尿失禁77例(30.7%)、充溢性尿失禁62例(24.7%)、混合性尿失禁87例(34.7%);轻度尿失禁189例(75.3%)、中度尿失禁62例(24.7%)、无重度尿失禁;住院天数<7 d 128例(60.0%)、7~14 d 74例(29.5%)、>14 d 49例(19.5%);出院时带尿管62例(24.7%)。
2.2 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指导质量 出院指导质量总分为(125.65±22.60)分,条目均分为(6.98±1.26)分。其中,出院指导内容维度总分为(38.20±11.88)分,条目均分为(6.36±1.98)分;讲授技巧维度总均分为(87.45±15.27)分,条目均分为(7.29±1.27)分,护士的讲授技巧得分高于出院指导内容得分。
2.3 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现况 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50.83±26.37)分,得分最高的是疾病知识,最低的是出院后应对能力,见表1。
表1 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分)
2.4 影响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住院天数、尿失禁分型及程度、出院指导质量及是否带尿管出院、独居的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其出院准备度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单因素分析分)
a:P<0.05,与第1层比较;b:P<0.05,与第2层比较;c:P<0.05,与第3层比较
2.5 影响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5个自变量,即年龄、带尿管出院、是否独居、尿失禁程度、出院指导质量等对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3。
表3 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不足 本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50.83±26.37)分,相对于满分220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果略低于国内学者[11]的相关研究。分析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病种及治疗周期不同有关。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为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疾病病程长,患者心理上可能出现畏惧感,护士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增强康复的信心。
在4个维度中,自身状况和出院后应对能力得分较低。自身状况分数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研究纳入对象为老年患者,在快速康复理念的影响下,医院床位周转率快、患者术后在院康复时间较短,导致其出院时身心状况未达到最佳水平。出院后应对能力不足可能与术后康复技能不足等原因有关。提示护士应加强患者出院准备度的评估,尤其应关注患者自身状况和出院后应对能力,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提高其出院准备度。
3.2 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 年龄越高的患者出院准备度越低。可能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有所下降,自我感受度降低;也可能与年龄增长后引起的认知功能逐渐下降有关。提示护士应以整体观来评估患者,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比如对于认知功能相对不足的老年患者,可通过模具、视频、操作演示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等。
3.2.2 带尿管出院 本研究中,有62名患者在术后拔除导尿管后无法自主控制排尿,经医生诊断为尿失禁,需要再次置入导尿管并携带出院。带尿管出院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低于不带尿管出院的患者,这可能与患者缺乏导尿管自我照护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担心导尿管对居家生活、个人护理或后续治疗的影响有关。对于带尿管出院的患者,护士尤其要注意教会患者导尿管居家护理的维护,建议在出院前实施一次护患共同参与的、以患者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
3.2.3 是否独居 独居患者的出院准备度低于非独居患者,与国内外[8,12]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目前我国以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为主,独居者缺乏家庭支持,患者出院时会担心出院后遇到紧急状况时能否得到及时救治,进而影响对出院准备的感知。对于这部分患者,建议通过“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突出社区医院的作用,以确保患者由医院到社区能够得到连续性的健康照护。
3.2.4 尿失禁程度 尿失禁程度越严重,出院准备度越低。可能与患者当下的感受,及担心机体长期受到尿失禁困扰有关。据文献[2]报道,尿失禁越严重,则患者生活质量越低。尿失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采取限制性策略,如避免去找不到厕所的地方、减少社交活动等,其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出院准备的感知也更为消极。由于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能影响到术后尿失禁的程度[13],不同专科的护士可根据本专科手术特点,对老年患者的尿失禁程度进行适当预判,尽早采取护理措施,从而控制及减轻尿失禁程度。
3.2.5 出院指导质量 出院指导质量越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越高,这与李玉兰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出院指导质量量表是一个以患者主观感受为参考的调查工具,直接反映了患者在接受出院指导时的整体感受。即便是同一位护士用同样的方法为不同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其结果可能也会不同。这也提示护士在进行出院指导时,不能刻板不变,而是要从患者个人特征、确切需求入手,切实解决患者当下最关注的问题。
3.3 迫切需要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护理方案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15]要求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患者良好的居家自我护理能力是服务有效延伸的关键,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则是居家自我护理的首要保障。所以,护士应关注老年术后伴尿失禁患者的出院准备情况,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给予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提升出院指导的质量,促进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提升,为实现更完善的居家护理提供基础。虽然目前有关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相关研究已有不少,但尚缺乏科学、清晰、有实践性的方案,用以指导护士落实具体措施。所以建议相关机构以出院准备度的4个维度为主要切入点,构建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出院准备护理方案,促进患者或家属出院后应对能力的提升,实现医院-社区-家庭的良好过渡。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通过对术后出院时伴尿失禁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后得出其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老年护理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但是,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未探讨各年龄段患者职业、生活习惯、认知能力等综合因素对尿失禁患者出院准备环节的影响,也未深入探讨不同尿失禁类型的患者在出院准备方面的差异性。在后续研究中,还需不断拓宽研究的广度及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