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群体的美育教学探究
——以盲人钢琴教学为例

2020-07-01

齐鲁艺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恒心残疾美育

王 瑶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对待“特殊群体(弱势群体)”,要从身心两个方面做到最大限度的关爱和体恤,这一态度,是现代文明的一大特征,它体现了现代文明的关爱之情和同情之心,也是现代文明启迪人性之美的重要表现。对待双目失明的残疾学生,对他们的施教与育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和挑战,尝试面临机遇,挑战肩负责任。在尝试过程中积累经验,在机遇面前勇于实践,在挑战面前立于不败,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从尝试到实践,从责任到挑战,对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教学途径和教学检验,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我们全方位地培养艺术人才,全方位地积累教学经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将我们对艺术教学的人本性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也获得了一次灵魂上的跃升。笔者从盲人钢琴教学出发,拟以“爱心、恒心、决心”三心为基点,展开说明,总结裨益。

一、爱心,是美育教学的核心

我们知道,“爱”是动词,“心”是名词,两个字组成集合性动名词,即产生了丰富的深层内涵,这种内涵不仅是一种行为上的表述,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动感效应。教学中的这种双向动感效应,可使身心两顾,让学生得以茁壮成长。对待残疾学生,教师则更应该用爱倍加呵护,用心去温暖学生,使他们在学校不仅可以收获知识,更可以获得温暖的关爱,通过美育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怀,在爱心的簇拥中,使其学业知识和人格品味得到“美”的全面发展。

爱心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是一种关爱态度,是对残疾学生的一种心理爱抚之情。伴以爱心的美育教育,是心灵美的外化体现,通过美的外化表现形态,体现内在美的灵魂和对美的追求和寄托,因此,将爱心与美育教育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在心灵”的外化表现。

爱心这种心理上的动感效应,对于残疾学生而言,主要包括对象和主体两个方面。第一,对象:弱势群体,从心理上容易自成为弱者,因为他们身体的缺陷和行动上的不便,使其在社会行为的范畴中,相对来讲容易导致自信心的不足和自我能力判断上的自弃,因此,从心理上恢复他们的自信心,从认识上提高他们的能力自信,是使他们从弱势心理解放出来的首要课题。第二,主体:包括两点,①弱势群体,作为被教育者,弱势群体容易对自身能力持怀疑态度,对自己的文化认知及学习能力通常认识不足;②教师主体,应从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入手,从树立他们自信心、恢复心理自信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他们在社会价值、自我认知、潜力开发和学习效果上找到自信,找到自我判断的心理坐标。

这种心理坐标和自我评判的良性互动效应,在专业教学上的具体反映为:1.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包括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便。除了正常时间的教学以外,在周末、假期,也经常陪学生练琴,从学业到生活,从行为到心理,全方位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2.心理沟通,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心理上的双向交流,与他们促膝谈心,分享他们的生活感受,交流心路历程,包括专业课上和课后练习遇到的困难或是生活、学习上遇到问题,与他们建立起双向互动的心理交流,保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所遇到的困难,与他们一同分析,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在专业上引领他们进步,更要注意对他们美育教育的培养,更要注意他们美育教育的心理成长。

“爱心”,是教学主体与对象之间架起积极互动桥梁的最好载体,是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塑造积极性格和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最佳互动方式,也是恢复弱势群体学生能力自信、认知自信、潜力自信和价值自信的有效方法。事实表明,以“爱心”为基线构筑起的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互动联系及其特殊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达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也使得师生双方的人格确立、价值认同、心理互动和教学相长得到了共赢相彰。与残疾学生朝夕相处,建立彼此的互爱双动,成为倾心益友,看着他们逐步在学业和美育教育上不断成长,这是教师的最大心愿,也是爱心在教学双方互动相长中的最佳体现。

爱心,是美育教学的核心,以爱心为先导,以美育为目的,把爱心、美育结合在一起,实施针对残疾学生的美育教学,将美育教学的要求,融入专业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将美育教育的普遍要求和特殊群体美育教育的具体实践结合到一起,是提高特殊群体钢琴艺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积累对残疾学生美育教学经验的有益尝试。

图1 王瑶教授和王秋懿教学中的温馨一刻

二、恒心,是美育教学的保障

现代心理学表明,积极的鼓励性心理暗示,往往比批评、责备式的教育方式,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更能激发被教育者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人的心理,极易受环境、态度、主体和客体等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提示,乐观的心理期待与充分的心理自信,是人的心理变化做出积极反应的非常重要的主导因素。相反,消极性心理暗示,客观性心理否定,主观性心理自弃和悲观性心理预期,是主体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树立自身信心、确立自身价值、确信自身能力的最大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畏挫折、不惧困难,以己恒心,坚持不怠,特别是在困难面前,以积极自信的良好心态,去面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是极其重要和难能可贵的。

在以爱心为先导的基础上,施以持之以恒的美育教学,在将教学不断引向深入的同时,既使学生得到了专业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美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美的心灵的熏陶,使美育教学的实施,得到有力的保障。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入学之初,不论是从弹奏技术层面还是从对各个时期音乐作品的理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演奏要点和句法理解等方面,都没有踏入正规的专业演奏轨道,对于手指的发力、手臂的放松全无概念,手型、掌关节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弹琴时手指基本上是“趴”在琴键上用手掌按压,加上他们的视觉障碍,使本有难度的教学“雪上加霜”,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树立克服教学中种种困难的信心,循序渐进,同时不断总结、分析和摸索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2.最初运用触摸式的教学方法,手把手地帮学生校正每一个动作,进行规范调整,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讲述基本的演奏要求,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对不同的触键、不同的奏法所产生的声音美的辨识能力也会逐步提高,这时候可以把教学方法改为以听觉教学为主,让他们逐渐适应这一教学方法,这样会使他们越来越快地理解、感受和领悟技术要点,体会音乐美的魅力,在具有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独立地将曲目的句法、层次、音乐表现与演奏要点处理好,快速地领悟教学意图的核心要求,准确理解艺术美的真谛,“教”和“学”都会变得愈发相得益彰。3.我们知道,艺术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难以排解的复杂情况,这些情况,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技术性的,也有心理性的原因,对于生理残疾的学生来说,就是更加困难、更费周折、更难自解、更易自弃的难题了,这是学生面对的情况。4.从教师方面来说,也面临着更难应对的问题。面对双目失明的学生,在教学上必须寻觅一套适合盲人的艺术教学方法。由于盲人学生自身的生理原因,他们谱子看不见,琴键找不到,踏板踩不上,这些都要靠教师手把手的帮助,一天两天可以做到,一周两周也不难坚持,但要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长此以往,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没有对学生坚持不辍的恒心,没有对学生永不放弃的决心,没有对学生实现艺术理想的责任心,坚持下来是及其困难的。

除持以恒心的技术方面问题外,还有持以恒心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现代心理学的普遍性实验显示,人的心理持恒不是无限性的,它与人的意志、人的修养、人的个性综合而成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一般而言,一个相同的动作,重复10-15次,基本上是人的心理承受的上限数,在这个上限数以内,人们比较容易克服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但超出这个上限数,人们的心理、生理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包括肾上腺激素、心跳、血压和脑电波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使人产生情绪与心理上的相应波动,特别是由生理导致的心理变化,使人的心理承受力大幅下降,我们通常所说有的人很有毅力,或有的人意志薄弱,都是指的这些由生理变化而导致的心理变化及其承受能力的差异。艺术教学中,尤其是器乐教学,特别是钢琴教学中,要纠正一个错误动作,特别是已经形成的习惯动作,练习几十遍甚至上百遍,都是常有的事。就是说,在器乐教学,特别是在钢琴教学中,练习者经常性地承受着突破常人心理承受力上限的非常压力,这说明了学习器乐音乐的困难之处,更何况是面对一个双目完全失明的学生而实施的具体教学,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从钢琴教学的规律上看,一是来自学生自身的恒心的培养问题,二是来自教师方面恒心的培养问题,它们都包含技术性和心理性两个部分,共同构成了钢琴艺术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双方互动,也同时决定了教学相长的成败。盲人学生因为视觉障碍,在演奏时只能靠手指丈量键盘触键,在快速弹奏中靠肌肉记忆感觉音区距离的尺度,所以在盲人学生进行公开演奏或参与专业比赛时,陌生环境不仅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负担,更会影响他们演奏时对键盘的丈量。对此,我们应从三方面侧重要求:1.手位感。例如,在弹奏和弦之前,手在空中就要摆好手位,不要“临时”在琴键上摸索,即要具有固定的手位感,并坚决地触键,才能有效地减少失误。2.调整运用适当的指法。找到适合快速运指、减少跳动的指法。3.要求学生“头脑先行”,对将要演奏的内容了然于心,这样演奏才能流畅自如,得心应手。教师要坚持陪同、鼓励盲人学生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情绪稳定,也可以及时为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比赛和演出中发挥出自己最真实的水平。比赛或演出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在日后的练习中不断提高。通过参加大量实践演出和专业比赛,积累经验,检验教学效果,总结完整的教学方法理论。

在心理上、专业上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和提高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培养他们心向美、德向善的美育教育一贯原则,培养他们对美好情操的陶冶、美好理想的向往、美好未来的追求及美好人生价值标准的确立,使他们明了美育教育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将追求美、向往美与陶冶美的心理境界,上升到人生价值意义的高度,在心灵上得到陶冶和升华,得到灵魂上的跃升。只有坚持这一正确方向,坚持艺术教学的美育原则,矢志不移地贯彻美育教学的宗旨和原则不动摇,将技术性的要素,集中到美的展示、美的徜徉、美的跌宕、美的畅想中,展现出音乐美的无穷魅力。因此,恒心是美育教学强有力的保障,保障恒心磨练出扎实的功夫,保障心灵流淌出优美的歌唱,精神内在的音乐思维,才能化作形态外化的物化形态,绚丽绽放。

图2 王瑶教授和王秋懿在艺术硕士毕业音乐会上的合影

三、决心,使美育教学结出硕果

爱心是教学的初始,恒心是教学的深入,决心使教学结出丰硕果实。

决心,并不仅仅是一种精力、时间、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它更是一种坚定不移的意志表现,一种矢志不渝坚定信念的实施,是为师生双方心相知、力相合、求相同、望同果的理想保驾护航的信心保证。

具体反映在教学上,从以下两个方面把握好尺度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要帮助受教育者厘清思路,做好心理上的充分准备,树立打硬仗、打持久战的必胜信念,要有克服常人从未遇到的各种困难及在学习过程中常人从未体验过的艰辛的决心。另一方面,教师自己也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如何面对双目失明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若教学方法不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施以什么样的方法,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师心中都要有提前预期;教学检查、课后总结,都要有预期和结果的比较分析,都要有客观详实的效果评判和经验总结,包括对双目失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这些评价和总结,是进一步搞好我们教学的重要参考,特别是积累对学生的教学经验,将有千利而无一弊。实践证明,以爱心为原则,以恒心为桥梁,以决心收获丰硕成果为目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学生在身心两个方面都得到了美育教育的丰厚收获。

美育教育,不仅是专业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提高和知识修养上的全面发展。为了扩展学生们的艺术视野,为了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除了学习完成包括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印象派音乐及大量不同风格的现代钢琴作品外,还要力求他们尽可能地了解理论课程(尤其是音乐史论课程),并且注意培养他们音乐综合能力的发展,如加强复调能力、超速乐谱反应能力、音乐感悟力、音乐理解力、音乐表现力、音乐想象力、音乐创作力和音乐审美力等,为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阈、提高美的鉴赏能力,也为他们将来毕业以后走向社会,实现人生美好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爱心是教学的初始,恒心是教学的深入,决心使教学结出丰硕果实。以我校音乐学院双目失明钢琴专业学生王秋懿为例,这位被鉴定为视力一级残疾的学生,以她超越常人的毅力,以她矢志不移的决心,以她一以贯之的努力和永不放弃的坚强性格,在学业上收获了丰硕成果,创造了我校自建立以来的多项“第一”:第一个走进我校双目失明的残疾学生(钢琴专业);第一个以满分的成绩通过基础乐科入学考试且在校期间获得免修资格的学生;第一个各门功课获得全优的在校学生;第一个以钢琴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创作作品奖,并获创作、演奏双项大奖的学生;第一个被多家电视台、电台报道、采访和录制节目播出的在校钢琴专业学生;第一个获得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光荣称号的在校学生;第一个参加全国性高校钢琴专业比赛(“小金钟奖”)获得银牌的在校学生。作为王秋懿的专业教师,笔者也以“‘音乐开启心灵之窗’——王秋懿钢琴演奏课”的现场示范教学,获“教育部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山东省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图3 王秋懿在“小金钟”比赛颁奖仪式上

结语

弱势群体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由于他们身体的残疾或缺陷,容易导致他们形成心理的创伤和自身能力的否定,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与信心、价值与判断,往往受残疾的生理性缺陷影响,导致他们心理上的不足,甚至导致他们对自身价值的判断出现较大偏差,极易丧失他们对自身价值的正确预期和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价,因此,首先从心理上恢复他们自身价值的判断和自身能力的确立,是使他们从心理上走出困境的极其关键的一步。在这个基础上,以积极、鼓励性暗示和激励,在他们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在接受美育教育的实践中,确立自身价值、相信自身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展现自身优势,往往能获得超出人们想象的巨大能量,展现出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巨大潜力,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不仅是帮助弱势群体展现出自身的闪光才华,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拯救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希望,在灵魂上重新塑造了他们的人格,确立了他们对未来前途的美好期望。

爱心、恒心、决心,三心汇聚,施以美的育人育心教育,施以美的音乐艺术教育,在美育教育的环境中,在美育教育的熏陶下,获得心灵的提升,获得灵魂的升跃,获得情操的陶冶,在人格上提升他们内在的精神要求,使高尚的品格追求与扎实的专业技艺融贯一体,雅致的情操体现与精湛的音乐艺术互映携彰,高超的专业技法和优美的音乐艺术相映咏唱,娴熟的技巧运用和雅致的优美歌唱绚烂激扬,将精神思考的内在要求和艺术形态的外化转发、精神内在的艺术思考和审美表现的形态外化,统一于展现美的音乐表达上来。音乐美的艺术魅力,在音乐思维艺术转化的具体衍展中,绽放出它独有的意蕴风采。同时,弱势群体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精湛的技艺和美好的情怀,向人们昭示出“意志坚强,胜过意志薄弱的体格健壮者”,以掷地有声的坚实步伐,履踏出他们美好、光明、灿烂的未来,迎接前程似锦的明天。

猜你喜欢

恒心残疾美育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燕子垒窝”显恒心——“思想政治受洗礼”评论之一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美育教师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