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2020-06-30沈诚韩树人
沈诚 韩树人
【摘 要】以对学校管理层教师时间管理情况的调查与访谈为基础,深入分析学校管理层教师的工作现状,分析学校管理层教师在工作和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与矛盾,指出管理层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实践与创新,这是管理层教师寻求突围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管理层教师;时间管理;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6-0007-05
【作者简介】1.沈诚,南京市樱花小学(南京,210042)课程研发中心主任,一级教师;2.韩树人,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南京,210014)德育处主任,一级教师。
一、研究背景
所谓“管理层教师”,从字面理解就是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教师。在学校实际管理中,由于校长需要统筹全局,与其他管理层教师相比差异度较大,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管理层教师范围缩小为学校除正校级领导以外的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教师。虽然管理层教师有副校职、主任、副主任、助理等不同岗位,但他们都肩负着学校行政管理、课程教学和业务引领等多重工作。
众所周知,学校发展离不开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高位引领,离不开学校主要行政领导的宏观规划,离不开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智慧实践,也离不开管理层教师的协调配合。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学校管理层教师往往是最忙碌的群体,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没有时间!没时间好好备课,没时间抓班级潜能生,没时间……
那么,管理层教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访谈了部分管理层教师,大多数的回答是:部门的事情多,学校的事情多,开的会多……这和我们自身的感受基本吻合。但是这一切都是感觉,时间究竟去哪儿了?这需要我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真实地记录。
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小学、幼儿园学校管理层教师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现状,客观地察知他们在主要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时间配置情况,精准地寻求促进学校管理层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二、研究设计
(一)管理层教师时间管理情况调查
借助“微校+”管理平台,我们设计了时间打卡模块,将管理层教师的工作时间分为管理工作时间和教学工作时间两大类。管理工作包含校内外会议、听课检查磨课、与教师谈心、作为管理者的家校沟通及其他管理工作5个统计项;教学工作包含上课、批改作业、参与教研活动、组内集体备课听课、与家长交流、专业学习和其他教学工作7个时间统计项。
经过广泛动员和宣传,共有108名中小学、幼儿园、职校、特校、教師发展中心的中层干部、副校级领导参与调查。登记有效时间管理信息4814条,涵盖了他们712天次(1天1位领导的打卡若干次归为1天次)、5982小时的工作安排。
面对大量的时间管理信息,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不同学段、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学科管理层教师的时间管理对比分析。
(二)管理层教师时间管理情况访谈
针对上一阶段时间管理情况调查数据分析中发现的突出现象,研究团队又随机选择了16位管理层教师进行访谈,其中包括副职校长7人、中层干部9人,任现职最长的为15年,最短的为1年,有8人任现职时间为3~6年。访谈主要围绕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管理层教师的自我定位及对学校工作的价值定位;管理层教师的日常工作情况,特别是管理工作完成的达成度、家校沟通的主要方面、工作中的经验和困难等;管理层教师的时间规划及分配情况,特别是加班及制定工作时间计划等方面的情况;管理层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及个人对培训的需求等。
三、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数据概览
1.管理层教师管理工作时间与教学工作时间配比。
在管理层教师所有的工作时间中,教学工作的占比为64.35%,管理工作的占比为35.65%。
2.管理层教师参加会议的时间。
从行政职级来看,校级领导参加会议的次数(3.55次/周)及时长(5.88小时/周)要高于其他管理层教师参加会议的次数(1.88次/周)及时长(3.48小时/周)。
从学段来看,中学管理层教师每周参与校内外会议的次数(2.42次/周)及时长(4.06小时/周)要高于小学管理层教师每周参与校内外会议的次数(1.96次/周)及时长(3.22小时/周)。
3.管理层教师听课、磨课及与教师谈心的时间。
校级领导用于听课、磨课、与教师谈心的时间(0.46小时/天)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为11.67%,其他管理层教师用于听课、磨课、与教师谈心的时间(0.32小时/天)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为6.84%。从学段来看,中学管理层教师用于听课、磨课、与教师谈心的时间(0.58小时/天)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为14.31%,小学管理层教师用于听课、磨课、与教师谈心的时间(0.45小时/天)占全部工作时间的比例为11.07%。
4.管理层教师作为管理者的家校沟通时间。
在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者的家校沟通,非校级管理层教师(2.56%)要高于校级领导(1.13%),但整体上占比都非常少,这个现象值得关注。
5.管理层教师参与“其他”类管理工作的时间。
从管理类工作时间的构成来看,不论是校级领导还是其他管理层教师,“其他”(指无法逐一具体统计的工作项目)类别的时间占比均超过50%。管理层教师“其他”类工作(2.51小时/天)占比(65.12%)要高于校级领导(2.29小时/天,占比57.51%)。
在受调查者备注的文字描述中,确实可见多样的管理工作内容,小学有712种具体工作事项,中学管理层教师提供的描述性信息相对较少,但也有122种工作事项。对其进行进一步归类,大致有:各级各类检查的资料准备、各级各类活动与比赛的排练和准备、学校常规工作部署与沟通、接待来访、各司其职的校园巡查等。
6.管理层教师进行专业学习的时间。
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非校级管理层教师用于专业学习的平均时间比例(7.5%)高于校级领导(3.7%)。
(二)数据分析
经过数据汇总,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给研究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管理层教师教学工作依然是主业。
管理层教师每天觉得自己都是在忙各种琐碎的管理工作,教学似乎成了副业。但数据显示,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达到所有工作时间(工作日平均工作时间为8.4小时)的64.35%,显然教学工作依然是主业,上课、批改作业等依然是工作的主体部分。那么,为什么感觉与现实出现如此反差呢?可能是教学时间相对固定、教学工作可掌控,而管理工作往往具有弹性、伸缩性比较强,繁杂的日常工作之余,存在大量扑面而来、临时增加的工作,很容易产生焦虑感和紧张感。
2.学校管理工作门类清晰且繁杂。
“其他类”管理工作时间的数据显示,管理层教师每天花费的平均时间约为2个小时,相当于每周多出15节课的课时量。从备注的具体工作事项来看,一是突击性、检查性任务较多,如各种会议汇报材料、特色学校验收、教学视导、各种报表上交等;二是类别明显,如教学类聚焦常规巡查,德育类聚焦集体晨会、班会、队会等德育建设,后勤类多是设备检查、维修、会场保障等。在其他类时间耗费中,管理层教师占比更高(65.12%),也能反映出他们作为上传下达、具体任务的执行者,涉及自身板块的管理工作更为具体。
3.管理层教师家校沟通耗时不多。
综合来看,管理层教师用于家校沟通的管理工作都比较少,仅占管理工作时间的1.85%。考虑到目前由管理层教师出面进行的家校沟通基本是处理家校矛盾和校园伤害事故等,我们应该看到家校沟通除了被动式解决矛盾及危机,也应该有更多的主动作为。
4.管理层教师“休而不息”是常态。
数据显示,管理层教师休息日在处理家庭事务之余,还承担着诸如专业学习、备课、撰写论文、批改作业、处理家校问题、在校加班等共计117类工作。他们周末平均用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时间为5.2小时/天。
(三)访谈情况
1.管理层教师的自我定位。
对于自身在学校中的角色定位,62.5%以上的管理层教师提到了“承上启下、上传下达、轴承、夹心层”等关键词,另外还有“引领者、服务者、担重任、解决复杂问题、中流砥柱、责任担当者和风险承担者”。
那么,管理层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呢?有31.25%的受访者提到了統筹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还有18.75%的受访者提到了执行力,另有少数受访者提到了学习能力、责任心、时间管理能力、引领力等。
2.管理层教师的工作现状。
对于“在管理工作中,您是否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大多受访者都表示时间不够用,仅有3位受访者觉得偶尔不够用,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表示需要周末加班来应对各类检查工作。
75%的受访者认为“亲力亲为比把工作布置给别人更简单”,其中有5名受访者认为“有时是”。其余的受访者,有的认为应该带着别人一同做,有的认为在安排工作给别人做的同时要管控好。
对于管理工作中最让自己感到困难的问题,68.75%的受访者认为是与教师的协调沟通、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推动教师自主而高效地完成工作。其余受访者分别提到过程性管理、时间安排、教学工作与行政工作的矛盾、整体推动工作和应付外界检查等。
针对繁杂的工作,所有的管理层教师都有制定工作计划的习惯。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他们更多地关注到时间节点、计划的前瞻性、计划的可行性和细致性、工作的人员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等。
关于提升工作效率,管理层教师分享的心得中,被提及次数较多的有:时间观念、不拖延、统筹规划、制定计划和分清轻重缓急,仅有31.25%的受访者提到了团队合作,还有1名受访者提到了反思和自省。
而对于自己“是否能够严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极少出错”,仅有31.2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严谨地完成工作,较少出错;多数受访者表示不能保证严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或偶尔出错。
所有管理层教师都表示会在管理工作中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但主要聚焦于学校重大决策和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等方面。
3.管理层教师的培训需求及实际情况。
在本次访谈中,所有的受访者都坦言自己有接受管理培训的需要。但其中近半数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管理类培训或参加不多,他们提升管理能力的主要方式是校内行政会议。对于期待的培训,受访者有的表示希望得到案例式、情境式、体验式、实操性、卷入式的培训,有的表示想要接受教师沟通方面的培训,有的提到了提升工作效率方面的培训,还有个别受访者期待的培训形式有网络培训和跟岗培训等。
(四)综合分析
1.凸显出“管人”的工作需要与沟通协调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管理首先是“管人”的艺术。管理层教师不可避免地要与教师进行沟通与协作。但从时间打卡的数据来看,管理层教师用于跟普通教师乃至管理团队的沟通时间并不多。访谈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这一情况。许多管理者深知沟通的重要性,但也深感难以与教师沟通、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许多时候会下意识地选择“亲力亲为”来处理手头的工作,只有当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无法维系时,才会向团队伸出援手。这反而加剧了管理层教师的忙乱,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越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管理层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就越无法得到培养。管理层教师越来越忙、加班越来越多,但工作成效却可能差强人意。
类似的矛盾也出现在家校沟通过程中,管理层教师深知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但他们的家校沟通主要局限于学校的重大决策(许多决策必须得到家长委员会的认可)、特殊学生的教育以及家校矛盾的处理,尚不能有效地融入日常性、普遍性的管理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