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

2020-06-30韩雪洁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中职院校教学改革

韩雪洁

摘 要:根据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对相关畜牧业医疗人才需求的变化,合理进行分析调查得出,畜牧兽医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然而在一些中职院校中,很多教师未能真正做到利用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计划、内容等方面的革新,从而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因此本文结合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相关问题,总结出对于该专业学生培养的相关研究办法,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中职院校 畜牧兽医 教学改革

畜牧业一直是农业中重要的一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转向现代化的重要转型期,因此广大农村政府及养殖场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的高素质高能力型人才。然而在日前,中职院校相关畜牧专业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实习安排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广大中职院校必须从现有的突出问题入手,对相关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以便于促使畜牧兽医专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现状

在日前,我国中职院校相关专业,一直在为社会各行各界培育具有优秀从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不但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适应高科技产业链提供了应有的帮助[1]。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业近些年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因此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畜牧疾病防护人员、防疫检疫人员及管理饲养人员,必须使他们最大可能的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与和较高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畜牧类工作添砖加瓦。

根据大数据调查,受到方方面面的原因影响,大部分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不想从事本专业,只想混一个毕业证的大有人在。与此同时部分中职院校也存在着教学方法与管理模式落后,师资水平跟不上,教学设备老旧、资金投入不足、实习期短或无实习期等问题,这样恶性的循环,致使专业发展越来越落后,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学习,从而放弃自己。

二、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理论教学改革

1.改变传统理论教学模式

中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要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明确教学工作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讲解新知识前,需设置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疑问,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查找解答,如果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相关答案,势必会对之后的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如果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也会帮助他们了解本节课相关知识的重点,起到一个课前预习的作用[2]。课堂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单纯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在现代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做到主动听课。例如在进行《家畜生产学》这一课时,教师要尽量把单纯的课堂知识讲解缩短至总课时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发掘问题,解答问题,从而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2.采用新型理论教学手段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已然步入了教学课堂当中,并具有很高的利用率。这种新型的教育手段以它独有的立体感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进一步被生动有趣的知识内容所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畜牧学各论》中讲解品种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或多媒体的手段将人工授精、畜禽饲养、养殖场建设等问题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3.实行综合评价考试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中,考试一直都是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并以百分制来进行考试成绩的评定,这种方法其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3]。对于兽医专业来说,实践操作能力远比理论知识实用的多,因此中职院校要结合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相关特点,在考试机制上进行改革,采用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手段,并合理补充一些激励手段,从而形成新型的考试模式,能更准确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改革应符合就业需求

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方向应根据本行业发展前景及需要,将部分理论教学课程转化为专业性课程,并适当削减应用频率较差的教学章节,整合到相关实践操作当中去,进一步改变传统实践教学计划中以理论知识为核心、实际操作形式化的情况。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加强畜牧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使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具有先进性和高效性,同时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剔除理论较多的基础课程,添加实用的操作性课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专业性知识。

2.实践教学改革应拓宽技能范围

日前,不少中职院校都采用了“2+1”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学生在学习的最后一年外出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应积极增强自身专业性技能的范围,院校也要根据专业发展趋势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开设有关特种动物生产、动物行为学、动物交配学等多种课程,让学生能在以自身兴趣为主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潜能,合理提升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及就业打下良好基础[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但可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小组合作等优秀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日常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中职教师应从学生相关问题出发,以适应现代化发展为主要宗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教学水准,为帮助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司玉玲.提升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服务能力的策略[J].畜禽业,2019,30(01):39.

[2]申时岗.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136-137.

[3]刘月华.基于微课技术的中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07):34-35.

[4]徐金花.以就業为导向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2):61.

本文系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粤两省职业教育东西协作的行为研究》(项目编号:DJA180430)科研项目成果。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中职院校教学改革
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下的畜牧兽医实践分析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视频教学在中职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