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0-06-30严芳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地理模式

严芳

摘 要:现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当中也需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大环境下,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应当重视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融入创新教育的理念,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文章便针对于此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模式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推行,对高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要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地理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带来明显帮助[1]。所以,身为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革新教学观念与方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创新教育渗透其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创新教育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教育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创新教育概述

1.内涵

所谓创新教育,也即是重点在于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作为核心取向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创新教育着眼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在于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弘扬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完善与革新[2]。创新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行为,都属于创新性、结构性的改革,是对当前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2.特点

基于创新教育的内涵来看,其特点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①属于新型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要付诸行动;②重视教育内容与方法等客观因素的改革,也强调教育观念等主观因素的革新,关注适合创新生成的教育环境营造;③体现出教育民主与个性的价值观,对个体差异保持尊重,关注个体的价值、才能及行为,为每一个个体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开发个体创新潜能的关键手段;⑤以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过程。

不难看出,创新教育所指的“创新”,并非科学家的创新,本质上指的是对学生展开系统化的教育,促使其能够提高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的发现与认知能力,进而掌握事物蕴含的基本规律,从而为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二、目前创新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相融合存在的

不足

尽管新课改提出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且对创新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区学校也开展了诸多教学实践,但是创新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较深

地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依旧停留在“灌输式”教学模式阶段,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依旧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只是因为高考要考,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评价也基本上根据考试成绩[3]。所以,在这种受传统假欧元观念影响较深的大环境下,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创新教育的实效。

2.日常教学未能落实创新教育

虽然地理学科属于高考范围,但是并没有像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一样受到重视,所以部分教师存在上课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并没有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理念与方法,导致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无法找到创新结合点。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创新只停留在公开课和教案设计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并未落实,导致流于表面,无法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三、构建创新教育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唯有当主体认识到自己才是影响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时,才会主动进行生动建构。而知识的认知建构往往需要情境辅助,在纯概念的基础上难以达成,通过活动去感知会更加高效,所以应当有意识地将主体放置在具有一定驱动力的问题情境当中去展开学习,才能促进主体的主动发展。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情境的创设,重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其对新知的探索欲望转换为兴趣、理想与自我价值实现。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去精心设计更具探究性、开放性、趣味性的情境类问题,通过在旁进行点拨指导,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去设定学习目标,在学生的困惑、反思中去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实现对新知的建构[4]。

比如,在讲解“季风”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结合七月等压线图中所包含的东南季风箭头,将所学的不同领域知识进行衔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图中的箭头指的是什么气团?箭头意味着气流属于什么性质?风向如何?可判定其位于夏威夷高压的什么方位?大概率在哪个季节出现?原因是什么?”通过引导学生针对这一“箭头”展开一系列的探索,让学生去系统总结气流、风、气团、气旋等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更加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促使其思维更加变通与流程,掌握如何对问题进行发散思考,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又如,在讲解“径流变化”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创设这一问题情境:“国内某条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小,你们觉得原因可能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路去思考这一问题,比如河流的主要补给可能为降雨,也有可能为地下水,同样也可能是湖泊;该条河流的水系特点可能为南北向支流分布,也有可能环境中有众多水库和湖泊,所以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有可能流域范围内植被覆盖面积广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讨论,从而意识到即便是相同的地理事物表象,也有可能是许多不同内在因素的影响结果。

2.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合作互动学习

知识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认知主体在合作互动中能够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思维,有助于自身对某个问题的认知更加深刻,从而通过彼此合作去解决问题。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合作互動的教学模式加以重视,力求通过合作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共同完善,并且结合个体的学习需求与心理需求去展开针对性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属于合作互动教学模式的常见手段,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展开互动去形成对知识的全新认知,从而经过理解内化成为解释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活用知识”。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打造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智力、情感与社交技能的同步

发展。

比如,在讲解“气温变化”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先展示出“我国太阳辐射量分布图”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图”两幅具有代表性的地理背景资料图,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从两幅图中我们能够看到我国夏季最低温分布在哪里?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是哪里?请问两者之间有没有一定的联系?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小组进行讨论,而且这些问题有着一定的层次性,而各小组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刚好能够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容易便形成了良好互动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3.以多种方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换句话说便是要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禁锢去想象、去实践,不管结果对错,只要敢想、敢做、敢应用,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跳脱出对传统知识学习方式的局限,以各种活动或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想象、去实践,而并不是一味地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刻板学习[5]。

比如,在讲解“板块构造与地震”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充分结合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让学生自由地进行探讨研究,针对“现如今地球的海洋陆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能否从地形、气候、化石、地震等方面去进行佐证?为什么有些国家会有极度频繁的地震发生?日本与新西兰等国家的抗震技术研究为什么领先全球?你有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呢?”等问题展开讨论。由于每一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只需简单地提出一定的研究方向,学生便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去选择不同的内容展开分析,在自主研究中便会大量查阅相关资料,无形中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且也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疑惑,通过请教老師与同学讨论形成激烈的思想碰撞,不仅极具学习趣味,也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如,在讲解“西部大开发”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矿产资源以及未开发前落后的基础设施,引导学生对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进行总结,从而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印象。以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能够节省更多板书时间,为师生互动和学生思考提供更多时间,不仅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提高教学效率。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渗透创新教育意味着不可将教学目标局限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地理现象能够准确解释,可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已成为主要的教学核心任务。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教学,基于创新教育理念向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中渗透更多趣味性且符合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主动思考与主动分析。地理实践教学的宗旨在于对实践活动进行集体性设计,保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掌握其中蕴含的知识规律。基于这一认知,教师在对实践内容进行设计时,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情与知识接受能力,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着手,也同时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目标考虑,保证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展现出主导性,进一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利用三球仪去展开实践教学,重点在于演示“月相的变化规律”,还可利用晨昏线去演示出昼夜交替的过程,从而揭示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一年四季中不同时期经纬度与晨昏线存在的具体联系,并对太阳直射点的动态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又如,教师还可利用课外时间去组织学生展开与地理学科知识相关的实践调查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以及学会创新思考。如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点,对山村田野、名胜古迹、城市建筑等展开调查,以地理学的角度去写出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找出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点,在这一实践过程中能够良好地发散学生思维与训练其创新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5.以图像建立表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创新教育当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要展开创新想象,一定要有丰富地理表象信息的摄入作为基础,而这些地理表象信息更多是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熟练地使用地图将各种地理知识点渗透其中,将复杂的地理规律转换为直观图像,通过学生各种感官刺激去简化对地理知识的接收难度,并且在头脑中建构起完整的地理表象。正是因为图像信息要比文字信息更易牢固记忆与还原,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以图像建立起的地理表象会更加深刻。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图像去阐释各种地理原理,巧妙融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分析与理解图像,同时也应要求学生去记忆图像,在脑海中建构起一定的图像知识体系,确保在用到时能够快速且精准地浮现出生动的图像。所以,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跟随板图去进行仿画,逐渐提升绘图能力,而且也可布置一定量的绘图作业,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绘图技巧去表达地理知识,为其创造性思维提供发挥的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都需要创新人才进行推动,因此教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重视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向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而创新教育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落实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吉超.浅谈创新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24-125.

[2]申敏婷. 高中课堂地理实践活动体验式学习的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3]王晓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农村教育,2019(06):92.

[4]刘建辉.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59.

[5]卢云华.创新教育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3(22):68..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高中地理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