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落地生根”

2020-06-30潘福义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潘福义

摘 要:新形势下,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品质、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学习内容,联系学生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学生学科素质、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本文将分析核心素养培育的条件,然后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着手分析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教学手段

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各个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语文核心素养成了广大教师学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语文科目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核心素养相关内容,促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提升语文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育,最后将学生全面发展落到实处。

一、核心素养培育的条件

相对来说,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并非是要求教师将该问题在课堂中体现,而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为学生讲解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知识中,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获取核心素养的渗透,促使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体现核心素养。例如:语文知识的构建、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特点、语言文字的变换特点等。我国学科教育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教师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考试大纲以外的教学内容的传授。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在浪费时间,然而,语文科目的考试中也渗透着传承创造、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涵盖核心素养的要素[1]。学生不仅要通过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大纲中浅显易懂的内容,还要主动探究、心领神会那些隐藏的内容,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通过事物表现挖掘本质,才能够感知语文知识的魅力,才能够构建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趣味横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背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环节准备与之相关体现父爱的视频,促使学生在图像、音频、视频等元素的带领下感受偉大无私的父爱。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纳入实验教学措施,例如:在《斜塔上的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单摆”“自由落体运动”等实验展开教学,促使学生感受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促使学生形成客观严谨、尊重事实的求职态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现代化科技,不仅能够落实核心价值观,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高效利用现代化技术的意识,推动学生朝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而不断努力,这也是体现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

2.理论联系实践教学

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开放、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知识探索的欲望。例如:在《陋室铭》(刘禹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展开开放性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发问:“哪一组同学介绍作者呀?”“哪一组同学简要释义全文?”面对老师的问题,同学们勇于参与。然后可以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总结分析文中特殊句式和重要字词,小组成员共同合作,相辅相成,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的高效理解,然后选择代表发言。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由学生,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2]。

3.课堂教学联系生活

知识源自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知识中涵盖的精神感悟都是源自人们生活中的经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文本中引入学生的思维,并将日常生活展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是人们展现知识的平台,学生也能够通过生活积累经验、积累知识,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学生思考意识的形成也是在生活中累积的成果。所以,教师应该更多了让学生参与生活时间,促使学生学会通过生活获取知识,将生活中获取的情感体验融入课本知识中,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因此,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知识联系生活、生活融入教学,由此才能够引导学生获得更为贴切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朱自清笔下描绘了朝气蓬勃的春景,教师可以由此导入,让学生畅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甚至是四季;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引入生活体验必然能够让学生深刻感知文章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从而有效掌握文章内容。

4.课堂拓展延伸,深化核心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还应该为学生增添实践活动,延伸学生知识视野;再者,可以通过情感升华、变式训练、知识迁移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其三,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总结课堂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最后,注重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促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吸收更多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从而丰富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如梦令》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阅读欣赏诗歌,即是:“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疑难词汇、掌握语句含义,最后理解译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感受与之相关的情感,如《苏东坡突围》《乱世中的美神》等,让学生感知课文诗歌的特点,丰富对诗歌作者的理解,从而促进诗歌赏析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结语

核心素养的落实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高效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对此,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机遇掌握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曲阳,刘春.殷殷目送,拳拳相守——中学语文教学践行核心素养刍议[J].语文教学之友,2018(5).

[2]徐金鑫.立足课堂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考试周刊,2018(73):68-68.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