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6-30阿拉坦花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阿拉坦花

摘 要:教育改革推进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备受瞩目,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则是新时代的核心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合理选用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教学现状出发,探讨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计算能力 培养策略

数学科目不论在哪个教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数学具备逻辑性、抽象性的特点,因此,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更为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实践经验,因此,学习期间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基于新背景下,教师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教学压力,为贯彻落实教育改革相关内容,推动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必须展开全面分析,采取多样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计算过程具有强烈的逻辑性、抽象性,与小学生感性思考过程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落实“寓教于乐”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期间,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口算训练,从口算夯实学生笔算基础。口算期间,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可以选择游戏、竞赛的方式展开,与学生一起展开快问快答口算训练,促使学生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1]。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例如:在《加减法》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教材内容“小猫吃鱼”“摘果子”“几支铅笔”等情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是具体计算中促进学生有效理解抽象的计算过程,高效掌握数学知识。

二、分析计算原理,理解计算过程

学生有效理解计算原理是不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部分学生由于不理解计算过程,以至于不论对于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采用同一种计算法则,由此形成了“不知所以然”的局面,由此不仅会影响计算准确性,还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联系具体内容引导学生高效理解计算原理,由此才能够促进计算法则的灵活运用。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破十法”“凑十法”等方法展开教学,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转变成10加几、10减几,由此保证计算准确性,提升计算速度。再者,在出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深入讲解余数概念、平均分配的概念,促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对应的内容,为后续估算、口算的学习夯实基础。

三、联系学生实际,高效分析计算错误

计算训练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出现错误,避免过度责备学生,则是将此作为反馈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整合教学思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引发计算错误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小学生总结能力偏弱,一般在发生错误之后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改正,在此期间缺乏自主分析能力。对此,教師应该充分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学生计算能力的薄弱之处,如粗心审题、简便算法出错、进退位出现错误等[2]。对于不同的问题教师在批改期间必须进行透彻的分析,致命原因,后续教学中侧重引导;此外,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总结、反思意识,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提升自我,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如果过于关注理论知识教学,就难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出发,遵循教学要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认识到良好习惯发挥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为凸显当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能够高效吸引学生关注,教师必须从学生出发,从学生需求出发,引导、尊重、鼓励学生,发挥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帮助,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治理,不断提升学生计算准确性和速度,由此才能够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让学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审题意识,如:计算“300-300÷15”时,往往会直接写得数“0”,而没有明确计算顺序,由此引起的错误并非是学生不清楚计算顺序,而是没有仔细观察,因此,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让学生掌握审题方法,如:计算“42.3×6.3+4.23×0.37”,从表面来说,学生往往会直接计算,认为无法使用乘法分配律,但是,认真审题后会发现:“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倍数,积不变”由此便能够使用运算规律迅速完成计算。通过行之有效的计算知道,必然能够让学生有效掌握计算方法、运算顺利,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五、趣味课堂活动,提升计算乐趣

趣味课堂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选择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活跃学生课堂氛围。教师应该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前提,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兴趣,联系教学实践,与挖掘学生潜能相联系,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此外,教师应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满足教育改革的教学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整体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增添课堂乐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实践。

结语

基于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计算方法,并具有良好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明确学生计算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引导,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寨莲.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剖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154.

[2]郑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36):142.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