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家长三维共筑幼儿户外安全防线
2020-06-30于淑娟
于淑娟
摘 要:户外活动不仅能有效地锻炼身体,促进幼儿生长教育,获得积极情绪情感体验,而且对于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健康更是尤为重要。但是幼儿年龄小,受身心发展特点影响,生活经验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不足,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幼儿户外安全事故比较高发。
关键词:幼儿 户外 安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同样强调户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的重要作用,要求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幼儿年龄小,受身心发展特点影响,生活经验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不足,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幼儿户外安全事故比较高发。
基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与户外活动及幼儿自身发展特点之间的矛盾,本文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一、现状及问题
1.户外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是安全问题存在的直接原因
为了让幼儿更充分的感受户外幼儿的魅力,教师通常每天都会组织形式内容都丰富的户外活动,如:早操、体育游戏、体育活动、自由活动等。奔跑、跳跃、钻爬、攀登、投掷、平衡等动作都是幼儿体育游戏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在这些动作过程中可能会突然跌倒;在自由活动时,幼儿自主性比较强,他们往往非常兴奋,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所以会过于激烈地奔跑和跳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另外,幼儿园也会有大型玩具,比如滑梯,在玩耍中,有的幼儿逆行而上,有的反着滑,有的头朝下玩,有的推搡小朋友,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1]。
2.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导致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鲜明特点,户外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幼儿好动的心理特点。但是幼儿年龄小,自身的控制、协调能力较差,反应不够灵敏;另外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运动经验较为匮乏,辨别危险能力差,直接导致无法准确判断什么行为是危险的,什么行为是安全的,而幼儿又好奇心强,各种活动都想尝试一下。因此,在户外活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某位幼儿摔倒了,某两位幼儿撞到一起了,某位幼儿的膝盖磕破了等等不良现象。
二、策略对策
1.教师安全引领——授之以鱼
(1)创设安全的户外游戏环境
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要保证幼儿户外活动质量和安全性,必然會对场地使用率和空间利用率提出要求。幼儿园应根据各个幼儿班级的人数及年龄特点,对户外活动作息时间、户外场地进行整体安排、统一规划、分时间段活动,比如:早操时间分成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不同班级玩大型器械和体育活动分别同时进行。这样,同一段时间内的同一活动人数减少,幼儿有充足的场地进行活动,同时也减少因拥挤而造成的幼儿磕碰、擦伤的可能性。教师通过大型玩具和体育活动交替进行,丰富了户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加幼儿的活动量,有效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2)提供必要的游戏指导
游戏活动前,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游戏的器械或大型玩具,幼儿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规则、制定规则、遵守规则。其次,教师应通过正面的语言提示来告诉幼儿活动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并指导幼儿学会保护自身安全的方法。游戏活动中,当在活动中,教师也要来回巡视,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运动情况,及时捕捉幼儿运动中的问题和需要,实时对幼儿进行安全监测,随时准备对幼儿进行安全指导。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幼儿,应该允许他们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运动,不轻易制止,当幼儿需要时提供安全指导以及危险应对方法;对于不喜欢运动的幼儿,应当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兴趣点。教师应时刻守护在幼儿身边,让幼儿逐步掌握应对不同危险情况的方法,增强独立处理安全危机的能力。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询问幼儿是否有受伤情况,并通过正面的语言表扬鼓励表现积极、勇敢,动作规范的幼儿[2]。
(3)投放适宜的户外游戏材料
在户外活动中,材料是幼儿直接活动的物质基础,要尽可能地避免户外活动材料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首先,投放的材料也应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的水平。投放难易程度不同材料,供不同动作发展水平的幼儿选择,这样才能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幼儿动作发展水平。其次,投放材料时应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和难度。再次,户外大型玩教具的安全等级是否达到幼儿使用标准,教师在进行活动前必须确保玩具的安全。投放的材料安全是幼儿户外活动安全的前提基础。
(4)户外场地、设施、玩具安全排查
户外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户外场地的不平整、设施年久失修、玩具材质及功能超出幼儿的年龄特点等方面,如:玩滑梯时如果有螺丝松动,那么就会有幼儿摔伤危险情况的发生,如果自制的户外玩具有破损,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使自己的手、脚等器官受到损害。这些是保证幼儿户外安全的物质基础,所以,幼儿园应该定期对户外场地、活动设施、器械进行安全排查,发现有问题的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正常开展。
2.强化幼儿自我保护——授之以渔
为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主题教育活动是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的形式,如:《一个跟着一个走》引导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不推不挤,保护自己及同伴安全;又如《橡皮膏小熊》通过小熊全身贴满创可贴的滑稽形象,引导幼儿户外活动注意安全,强化幼儿的安全技能技巧。随机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直接形式,如:在玩户外大型器械滑梯时,总有小朋友喜欢不按常规,从下往上滑或者头朝下倒着滑,教师应该顺势进行安全教育,指出这样滑的危害,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共同促进幼儿安全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顾荣芳.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2006年8月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