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020-06-30支寒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素质

支寒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中科学素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科学是促进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因此在当下的小学教学中,光靠自然科学学科来培养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其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培养的策略。以期能够将语文知识与科学素质充分地融合,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学会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待社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小学生年龄小,心智都不太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培养科学素养,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加健康的成长观念,培养其严谨的科学观,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历。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科学素养,能够带来更多全新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是当下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问题

1.不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还没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观念,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很少去设计有关科学素养的内容,重点还是放在了对语文知识和文学素养的培养上。教师在讲授课本内容时,很少向学生传递有关科学的知识,这也是因为教师对科学素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课堂教学的观念和形式上,都还有待更新和创新。这些因素都导致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教师的人文素质参差不齐

要充分利用语文课本内容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语文教师的人文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和教育水平差异的存在,教师的人文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也导致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行和普及的阶段中,对一些教师来说,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改革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科学素养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经验的缺乏,也会导致在课堂的方向上出现偏差,反而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1.加强科学知识的传授

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都选择了一些富含自然知识的文章,为丰富学生科学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也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站在科学的角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才能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科学知识的传授要紧密贴合语文课文,要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恰当地融入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比如学习《金蝉脱壳》,教师可以放一些有关金蝉脱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能够更加仔细地观察这一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蝉一生成长的特点和过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金蝉脱壳的目的。比如学习《神奇的克隆》,教师可以讲授克隆研究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认识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意义。比如学习课文《维生素C的故事》时,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日常饮食着手,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把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列举出来,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维生素C的作用吗?从而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接着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维生素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科学知识面。

2.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只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的价值和伟大,才能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更加积极地去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精神。而严谨真实、坚持勇敢、坚守真理、不畏困难等这些科学精神,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在情感、认知等各方面促使学生感受其中的科学精神,培养其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比如学习《钱学森》一文时,先引导学生了解钱学森的事迹,再围绕钱学森爱国、勇敢、不畏强权等精神品质来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其行为、心理、语言等各方面的探索,感知钱学森一心为祖国,甘愿为国家付出一生,不畏惧外国势力的威胁也要归国的勇敢爱国精神。学习钱学森严谨的科学思想和品质,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比如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主人公谈迁写《国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打击,以及他是怎么应对的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了解,品读主人公百折不饶的精神以及对史事的追求和严谨的文学态度,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塑造科学品质

科学品质包括对科学的认知、兴趣,以及客观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树立科学的思维,从而在获取丰富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利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理解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質。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结合语文课本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对大自然的描写中,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认识自然。比如《草原》《三亚落日》《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等,为学生呈现了一幅生动精彩的自然景象和风光的画面,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通过文字感受自然的魅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兴趣,可以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对科学的积极性,了解科学的乐趣。比如学习《嫦娥奔月》之后,教师可以提问:虽然嫦娥奔向月亮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人类可以登上月亮吗?很多学生都知道有宇宙飞船。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有关人类登月的历程和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丰富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慢慢塑造科学品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下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而且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也是当下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因此应借助语文教材内容,融合有关科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之情,帮助他们了解到更多有关科学的价值信息,塑造科学精神和品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莉.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J].中华少年,2019(12):21-23.

[2]焦自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56-56.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素质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
梦想中的学校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