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清“庐山真面目”

2020-06-30黄春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庐山词语课文

黄春燕

“善于归纳”对于个体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梳理知识、得出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结构框架,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有序化、条理化,使知识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应用。不同的年级,对归纳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笔者根据中年级的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谈谈语文课堂上“善于归纳”的方法引导。

一、学习生词勤“善于归纳”

如果把“语文”比作一座摩天大厦,那“词语”便是那一块块基石。基石如不稳,大楼将不固。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字音字形字义、词语短语句子看似纷繁复杂,但很多都有相通之处,学习时可以触类旁通。中年级的孩子谈及语法概念等知识时自然觉得枯燥深奥,但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生词进行简单的归类列举。

如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生字有“瞧、横、疏、循、矩”,这几个生字在字形上是有共同点的,学生完全可以看出来“左窄右宽”这一特点,再想想哪些字也是左窄右宽的,可以帮助学生写好同一类字。而对于一些相同结构相似意思的词语的归纳,更是学生的拿手好戏:《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出现了“芳香扑鼻”“聚精会神”“大雨如注”这些词语,布置预习作业就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形容花香”“表示注意力集中”“第三个字是‘如”的四字词语,在课堂上再进行交流。

教学生词时,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研究,自己去发现词语中蕴藏的奥秘和魅力。多让学生进行这些简单的“归纳”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词语的敏感度,由一字一词想开去,相对全面地学习更多有关词语的知识。

二、提炼课文巧“善于归纳”

“善读书则书薄”,会学习的人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提炼,汲取书中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会学习的人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有用没用胡乱拿来,对于学习内容缺乏系统的梳理,懵懵懂懂不知如何运用。教师在教学前总要思索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再寻求突破的方法,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其实就是“归纳”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进行“归纳”,有条理地学习课文。

在学习每篇课文时,有些问题的设置对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个问题是对课文大意的“归纳”,而这并非易事。课堂上,会出现有同学只能选取文中的句子,零乱烦琐长篇大论地拼凑出课文内容,不能搭建起课文框架,找不准课文的主题和中心的情况。“归纳”有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步步上台阶,因此,有时需要教师给予帮助。比如学习《“番茄太阳”》一课,引导学生寻找出主人公“我”的心情变化:灰暗——温暖——快乐——感动,把这些让“我”心情产生变化的要素连起来,就能说出课文大意了:“我”在心情灰暗的时候认识了爱笑的盲童明明,心情渐渐变得温暖、快乐,明明甚至愿意把她的腿给我,这让“我”非常感动。学生的“善于归纳”把课文读薄了,课文的中心显现了出来,学生学起来有“中心”可依,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不偏不离。

第二个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的“归纳”。课堂上的收获很多,也许是知识点的积累,也许是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许是深刻道理的启迪……可是一开始问学生收获了什么,经常收获到的只是学生迷惘的眼神,教师也可以想一些帮助他们的办法:如把重要的东西浓缩在板书里;再如重要内容“重复”,多请几个学生回答,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对课文内容的提炼,学生的“归纳”往往支离破碎,不够明晰和完整,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则显得格外重要,但这引导一定要适可而止,过于“扶”会压制学生,过于“放”则没有效果,因此,问题的设置尤为重要。

三、简单学法善“善于归纳”

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远比只教给学生知识高明。虽然中年级的孩子年纪尚小,但是经过小学几年语文学习的“摸爬滚打”,也是有一些经验的,不过这些经验孩子是不会自动“归纳”成方法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传授些简单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多给孩子几把开启知识大门的小钥匙。

中低年级是学习词语的高峰阶段,对词语意思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归纳”出方法来。比如学习“声色俱厉”的意思,可以问:“看看词语中每个字什么意思?”学生开始逐字述说:“声:声音;色:脸色;俱:全;厉:严厉。”再让学生把意思合起来说说,不难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时再追问:面对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怎么做去尝试理解?学生恍然大悟:“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去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看,孩子得到了一把理解词语的小钥匙。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再送出几把小钥匙:在缺乏工具书的情况下,理解词义可以寻找“近义词”,可以“联系上下文”等。

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走进优美的“庐山”,欣赏其间的美景,还要教学生走出“庐山”,领略“庐山”全貌的壮观,而“善于归纳”正是教会孩子系统整体地认清“庐山”,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猜你喜欢

庐山词语课文
找词语
夏日避暑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避暑胜地 大美庐山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庐山脚下泡温泉
词语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