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生活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研究

2020-06-30陆霞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活语文培智实践活动

陆霞

【摘 要】 目前,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更应该紧贴智障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文章强调生活语文从课堂实践活动入手,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能力,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他们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培智;生活语文;实践活动

一、研究背景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提出:“生活语文学科的要求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學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培智学校语文教师要以生活为核心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从智障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智障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针对智障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将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将课堂习得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相结合,并且加以运用,这是培智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策略

以往在语文课堂中常常用到的教学策略有实物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练习法等等,与之相比,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加以加强和巩固,实践活动中通过让学生体验、实践、感受等等,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交往能力得到加强,思维也获得一定的发展。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所学知识,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从中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1.情景再现

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记忆能力也相对比较弱,常常记得慢忘得快,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能够按照顺序理解一件事并把它说清楚,应在教学内容选择时选取贴近生活的内容,将教学的内容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如教学《洗手》一课中,虽然智障学生每天都接触洗手,生活课上也学过怎样正确地洗手,但是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把洗手的步骤一步一步按顺序说清楚,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这时,老师拍摄了一个学生正确洗手的整个过程,先是出示步骤图片,引导智障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的词语,当学生已经有一定了解之后再播放整个洗手过程,按照步骤一边示范一边说,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能力较好的学生基本都能够简单地叙述洗手的流程。在课堂上通过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掌握文本。在课后再加以巩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2.操作练习

生活语文学科的要求是着眼于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这就决定了培智学校的语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课堂中,智障学生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操作练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文本,也能加深印象,为他们将来的实际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低年级教材《勺子》一课,在认识图片和词语,学习简单句式、儿歌之后,加入让智障学生实际操作使用勺子的环节,让学生按照儿歌内容进行操作练习,学生一边做一边说,感觉新鲜又有趣,整个学习氛围轻松活跃。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贴近生活,在实际的实践活动中让智障学生的收获变得更加真实。

3.角色演绎

智障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随着他们年龄增长,在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中,一个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多个角色,智障学生对于多个角色常常会混淆,语文教师普遍会采取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让课堂成为智障学生表演的舞台,通过角色的扮演,不仅仅能让智障学生很好地区分角色,帮助理解文本,更能够锻炼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如在中年级的教学《兔子的尾巴》一课中,教师通过让智障学生扮演不同的小动物,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区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尾巴,不同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展示的平台,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的同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角色演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4.生活体验

智障学生的特殊性要求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为他们当下和以后的生活所服务的,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做好保障。仅仅依靠语文课上学习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语文知识也和生活中的人和事是紧密联系的。把语文教学置于实际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加强生活体验,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校园美食节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在活动上学生可以承担各种社会角色,学生在活动中推销和购买美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类似的实践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帮助智障学生在实际交往中克服局限性。把课堂与社会生活相融合,让智障学生走进生活,使得他们能有更多接触社会、了解实际生活的机会。

三、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一般的语文教学评价都是以书面考试为主,重视识记能力和书写能力,但是这样的评价往往很难全面地评价智障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所以在评价时还可以适当加入学生的实践活动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时加入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表现,再如生活体验中可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简单交流,把这种评价加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同时承认并且尊重学生在生理、认知上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注重每个学生在他们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提高,运用交流、谈话、观察等方法记录和评价,更加全面地记录智障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轨迹。

综上所述,实践活动是培养智障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是帮助智障学生更好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活中语文知识和技能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而智障学生的特殊性要求对他们的教育一定要加强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智障学生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佳琳.《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8(01).

[2]马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智障生进行社会化能力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

[3]池奕婷.浅谈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08).

猜你喜欢

生活语文培智实践活动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打造生态课堂践行生活语文?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