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推动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2020-06-30毕万里李鹏康茜

辽宁经济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新冠疫情辽宁

毕万里 李鹏 康茜

〔内容提要〕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全国经济造成了剧烈冲击。在疫情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成为全国各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及辽宁省一季度经济数据出发,以国家对东北的发展定位作为基本目标,以几大优势产业为根本着力点,提出推动辽宁省经济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辽宁 新冠疫情 产业布局

一、辽宁省一季度经济数据分析

自2020年2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地区蔓延以来,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为未来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从全国来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增长幅度。就供给侧而言,第二产业受损最为严重,同比增速为-9.6%。就需求侧而言,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全国消费品零售额均出现超过15%的降幅,供需双杀,对我国经济的供给侧与需求侧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就辽宁而言,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10.7%,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6.3%,除第一产业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降幅比全国还高1%左右。虽然疫情对辽宁省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高端工业产成品、新材料、高端制造和农业整体稳定,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实力与潜力。其中,石化行业增长12.9%、集成电路增长51.9%、光缆增长37.0%、稀土磁性材料增长32.0%、新能源汽车增长6.3%。此外,由于辽宁省土壤墒情较好,农用物资准备充分,农业生产也相对平稳,全省水果产量同比增长2.1%,其中瓜果类产量增长1.8%,园林水果产量增长3.5%。可以看出,遼宁省农业、石化及装备制造业等产业仍蕴含一定实力及发展潜力,这与国家对东北地区“一带五基地”的发展定位刚好匹配,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

二、疫情下推动辽宁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积极打造规模化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区域资源整合。辽宁省14个地级市均以制造业等重工业为主,经济与产业的同质现象十分明显,导致了在产业不断升级优化提质的过程中各企业争夺资源的现象,从而削弱了辽宁省整体产业的竞争力。基于此,辽宁省可以加大力度进行资源整合,以互利共生、资源共享为原则打造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发挥企业集群效应。以省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以一个或者多个大型企业为主导,借助优势产业的专业分工及上下游合作共同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高效、高附加值产业链的形成。此外,应培养在各个产业基地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群发展,培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打造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应对其他对手的合作竞争体系。如钢铁产业方面,可将鞍钢集团、本钢集团作为核心,以鞍山、本溪两座城市作为依托,构建我国重要的精品钢铁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方面,可以将沈飞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沈阳机床集团作为核心,以沈阳、大连两座城市为依托,构建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此外,还应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将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与产业基地进行有机结合,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实践,从而使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2.新基建重点突破,老基建逆周期调节。无论是新基建还是老基建,前期建设均占用一定的土地,且新基建对电能的需求较高。辽宁省的土地成本较低,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相对丰富,在土地资源与电力能源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但是受限于人口因素与产业结构,承接能力尚存在不足。因此,辽宁省可重点开发大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等依托电力资源且对后续承接要求相对较低的新基建项目,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将资金投入到新基建的具体项目中,充分发挥“稳投资”促进“稳增长”的重要作用,让新基建带动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产业发展,形成叠加效应。二是在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的基础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重点部署新材料、大数据、节能环保等领域交叉研究,催生原始创新成果,掌握创新主动权。三是要考虑到规模体量和就业人数,以机械设备为代表的老基建的逆经济周期调节也不可忽视,新老基建双轮驱动,尽快缓解疫情造成的经济冲击。

3.科技赋能供应链金融,优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由来已久,而此次疫情又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发展供应链金融,产业供应链是基础,在辽宁省产业整合与供应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将具有广泛发展空间与深厚行业根基,真正将上中下游企业、大中小型企业有效链接起来,使得金融有效服务各类主体,尤其是优化一些下游、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此外,传统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及信息不完整产生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不愿意针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业务或者提高相应的贷款利率以作为风险补偿。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升级,科技在其中的作用逐渐突出。因此,辽宁省应加快大数据中心、5G等建设,通过大数据,以低成本聚拢高资源,打破物理空间的制约。一方面,信息共享使得企业、银行、市场三方数据对接,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改善信息不完整、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大数据也降低了银行的放贷成本,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意愿,从而有利于缓解辽宁省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4.化危为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疫情加快了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重构,这对辽宁省而言是一次提升产业链的重要机遇。从国际层面考虑。目前,我国的疫情已基本控制,现阶段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生产能力较为稳定。在全球疫情稳定后,我国可能迎来外资投资的高峰期,辽宁省可以抓住这次机遇,出台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端外资项目在辽宁省落地。从国内层面考虑。南方地区企业的竞争程度相对较大,如从2016年起,江苏省拟用3~5年时间引导五家企业14处煤矿有序退出市场,退出产能达47.7%,这对于辽宁省而言也是一个招商引资的方向,辽宁省的土地成本、劳动成本相对南方地区较低,结合辽宁省现有的产业定位及省内各个地区的产业优势,定向吸引外地高端上游企业落地辽宁省,一是可以促进就业,稳定经济。二是可以促进钢铁、煤炭等辽宁省优势产业的整合,从而更好地发挥集群优势。三是可以形成辽宁省与外省的供应产业链,对辽宁省的进一步发展有益。

5.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我国受到很大的重视,其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十分重要。而要发展工业互联网,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一是加快建立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鼓励电信企业建设5G网络,从而加快提升网络支持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是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分行业、分地区地打造一批面向垂直供应链及平行细分领域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提高平台的服务供给能力,引导工业互联网真正落地,让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成熟度不断提升。三是强化保障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平台之间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应急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鼓励企业在网络改造和5G应用过程中积极开展网络安全评估,全面部署安全设施。

(作者单位:1.辽宁省审计服务中心;2.3.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新冠疫情辽宁
元宇宙价值链与产业政策研究
读辽宁 爱辽宁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人生哲理等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都市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江西省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