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不要盲目追求“阳转阴”
2020-06-30向慧
向慧
日常接诊中,我们经常碰到像小琳这样的患者。得了乙肝是不幸的,患者要面对很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为了快点甩掉乙肝患者的帽子,患者治疗的愿望都非常迫切,而这种心理往往为一些不良医疗机构所利用,很多患者在“阳转阴”的征程上孜孜以求,结果花了钱财却未收到效果,有的还因为乱用药而加重了病情。实际上,乙肝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疑难病症,医学界曾有人这样说过,谁能找到根治乙肝的办法,那么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肯定非他莫属。对于患者来说,“转阴”确实是一个终极目标,但并非一朝一夕,大家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这个问题。
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HBV由多个成分组成,外壳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壳内有乙肝病毒的核酸、e抗原和核心抗原(HBcAg)等。除HBcAg,乙肝病毒的其他成分都能在血液中检测到,查到这些标志物就提示病毒的存在。而到目前为止,真正能让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药物和疗法还没有出现,现有的药物可以促进其转阴,但这些药物都有各自适应症,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一味追求转阴而服用大量治疗性中西药物,只会增加肝脏负担或招致不良后果。对乙肝患者来说,使转氨酶恢复正常有效率50%以上,或e抗原转阴率30%左右的药物是有的,但药品价格高,停药后复发率高,长期注射给药也不方便。部分医务人员不管患者病毒复制指标是否阳性,一律给予抗病毒药物;或对患者进行“立体战术”,同时应用十余种药物,静滴、肌注、口服、外用一起上,这种做法有害无益。其实,最有可能转阴的指标是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和e抗原(HBeAg),HBsAg的转阴可能性不大。因此,乙肝的治疗不必一味求转阴,而要看综合指标。
当然,患者也不必因此悲观。有“大三阳”或“小三阳”并不意味着就是乙肝患者;是否需要采取治疗,要根据是否有肝损伤和肝损伤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因为这二者都只能反映体内病毒的存在状态,或反映传染性的强弱,而不能反映肝损伤的严重程度。由于病毒的复制水平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不直接相关,因此病毒多了不一定肝损伤严重,病毒少了不一定肝损伤轻。或者说,“大三阳”者病情不一定重,“小三阳”者病情不一定轻。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首先要明确自己处于什么状况,慢性肝炎有4种阶段,即轻度、中度、重度和重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多数患者处于轻度阶段,这时一定要找正规医院、正规医生,合理用药,严密监测,定期复查。
>>名詞解释
乙肝“二对半”:指HBsAg(表面抗原)、抗-HBs(表面抗体)、HBeAg(e抗原)、抗-HBe(e抗体)、抗-HBc(核心抗体)。另外,乙肝检查单上还会出现HBc(核心抗原)。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
“小三阳”与“大三阳”:在乙型肝炎的病毒指标“两对半”化验中,习惯把HBsAg、HBeAg、抗-HBc这3项同时阳性者称为“大三阳”;把HBsAg、抗-HBe、抗-HBc这3项同时阳性者称为“小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