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酉水名镇的风云变幻
2020-06-30刘煦明编辑王芳丽
◎ 文 | 刘煦明 编辑 | 王芳丽
航拍湘西芙蓉镇 摄影/ 图虫创意
里耶古街 摄影/ 刘煦明
7月4号下午,我从石堤镇出发,顺酉水下行,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里耶。横跨酉水的里耶大桥,是这座古镇与对岸的保靖县清水坪镇的分界。里耶,是湘西与重庆、贵州交界的最西部,也是湘西四大名镇之首。
流传中的四大名镇:永顺县芙蓉镇、泸溪县浦市镇、花垣县边城镇、龙山县里耶镇,都是凭酉水曾经繁华的航运滋养起来的,其中芙蓉镇和边城镇,又得了文艺创作的点睛,声名更盛于其余两镇。实际上,里耶却可谓是四大名镇中最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十七年前意外发现的一座战国古城和其中的三万多枚秦代竹简,填补了秦代史料的佚缺,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秦朝历史。里耶因而在史学界有了“北有西安兵马俑,南有里耶秦简牍”的美誉。2005年,里耶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繁华散尽后的宁谧古镇
如今的里耶镇,古城遗址公园正是最醒目的标志性建筑。我到达时遗址公园已经闭园,于是决定先逛逛古镇,第二天再去瞻仰古城和秦简。
小镇左倚八面山,右揽酉水河,镇上就两条纵贯的主干道,一条新街长沙街,一条老街书院路连辟疆街。长沙街上是常见的南方小城镇街铺景象,自不必描述。古城遗址、摆手堂等景点都在古镇的辟疆街。紧贴辟疆街的,还有酉水河畔的明清老街。
我从古城遗址向古镇深处走去,路旁大部分都是青砖灰瓦飞檐翘起的仿古建筑,夹杂着深棕色的两三层吊脚楼,深棕色那些看起来明显是翻新后的成果,而有些灰败的板墙和断垣,看起来则经历了不少风霜。
路边大部分是五金杂货店、超市和餐馆,有着古镇常见的统一门牌。傍晚时分,街上行人寥寥,商店闭门大半。虽然古镇里已经有好几处围着“里耶后街景区”围挡的施工工地,这里依旧有本地人居住的气息,还不至于像某些变得完全商业化的“古镇”一样,被外来的繁华和忙碌挤满。
第二天早晨,我从辟疆街拐弯穿过窄窄的小弄,一条同样纵行的万寿街,是里耶古镇的景区主街和明清建筑区。街尾的绿园广场上,伫立着一座四层高的摆手堂,形制精美,木墙和屋瓦都已经被岁月浸泡得乌黑。堂前堆满了施工的木材,行人几乎无从下脚——也许并没有预料这个时节有什么外来的行人。
雕花的窄长门随意开着,我走进门去,堂前正中的高台上,坐着一尊披发坦胸、裹树叶裙、拄长棍的泥塑,气势不凡,想必就是土家族供奉的先人,两旁还有七八护卫,有的脚踏猛虎,有的头举巨石,有的手持弯弓,很有筚路蓝缕的勇猛。不过,台前放贡品的条案被积灰盖住了模样,看起来已经许久无人问津。
我从摆手堂前穿过“里耶古镇”的牌坊,走进明清建筑区。主街中孚街两侧全是深棕色二层木楼,门板散发着新漆后的亮光和气味,大部分店门紧闭,只有墙上挂的小小木牌,提醒我这里曾是繁华的武陵山区24镇商贸集散地。从清代雍正时期,里耶就因地势平缓,兼有酉水水利之便,引来江西、四川、湖北和省内常德等地的大批客商云集。
有的木牌上是“太心公号”:里耶最早的本地商号,拥有自己的榨油房、盐仓和绸缎铺,一年仅桐油就有2500多桶的收入。收购旺季,店里聘有六七位账房先生。
李同发商号 摄影/ 刘煦明
有的木牌上是“大兴荣号”:清末时期,里耶商客辐辏,商号林立,其财资雄厚者竞相印发纸币“市票”,大兴荣号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家。原来,这里是一百年前的本地银行。
有的木牌上是“同心恒花纱布匹号”:始建于民国初年,是湘鄂川边区规模最大的商号,店主李瑞清、李瑞林兄弟财资雄厚,拥有庄园、商铺、船队、榨油房,办有湘西最早的织布厂和发电厂,抗美援朝时期还曾出巨资向国家捐献一架战斗机。
有的木牌上是“工商联旧址”:20世纪30年代末,里耶镇上经营店铺达600多家,另有水运、造船、脚行(搬运)、邮差、制桶、戏曲演艺等多类行业。其百业之盛,外来客商之多,资本之雄,在湘鄂川边区罕有。1952年,龙山县工商联合会里耶分会正式成立,此为首次办公旧址。
不管这些楼房里曾经的繁华何许热烈,如今都只剩沉默的紧闭的新门墙。倒是有些看起来更老旧的木楼前,有各色绣球花、鸡冠花灼灼生辉,母鸡在斜巷里低头啄食,白发的老人坐在屋檐下的竹板凳上。
我从中孚街右拐进埠坪街,沿街依旧很多商号。到河街上,曾经富商大贾的宅邸林立。其中有一座高墙飞檐的石砌院落,正门挂着“瞿家大院”的匾额。侧门上有一块内凹的篆刻区,“作赋名家”四个字不太醒目。仔细看墙上的介绍,才知道这竟是一座“上达天听”的书香门第:“作赋名家”四字为乾隆御赐,主人瞿家是里耶的望族,宋教仁的老师瞿方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者瞿方书、宋教仁的秘书瞿方华等都是从这个不起眼的院落走向广阔的中华大地。
隔着一块空地之外的景丰巷,曾是巨商彭景丰的宅院。如今墙倾垣圮,墙外的高堤铺上了石砾,正准备接受改造。青草密密招摇,堤前行人寥寥,却有一对着红色清式婚服的小夫妻正热拥着拍婚纱照,给寂寞的街巷带来了一些情意。
我爬上高高的河堤,清浅的酉水上,三四艘小船在岸边静止着,堤岸尽头的里耶码头上,早已没有传说中的上百艘商船的踪迹。酉水对岸,有浅滩、矮坡、高高低低的砖房,然后是缓缓起伏的青山。里耶古城遗址,就在河岸边与青山对坐。
改写历史的战国古城
战国末期,横穿武陵山脉的酉水,是秦“自巴蜀瞰荆楚”的战略要道。酉水流域,正好处于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秦国和楚国的交界处。苏秦游说楚威王时,对秦楚两国的地势就有过明确的判断:“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则鄢、郢动矣。”
酉水流域,正在东周时楚国黔中郡管辖范围内。里耶古城,也就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营建于战国中晚期的楚人之手。而在秦始皇灭楚之后,秦朝继续沿用了这座楚城,把它作为自己在酉水河畔的基层军事重镇。只是在如今的大众宣传之中,由于大秦的煊赫,对古城初创者楚国的提及反而很少。
古城遗址半票25元,据售票和检票员说,节假日游客多一些,大约几百人。
这时是周五上午十点半,门口停了两辆私家车一辆十几人的小巴,我走进遗址公园门口,四顾无人。举目望去,我感觉这座遗址占地并不大,也就两三个足球场大小。据资料介绍,古城遗址总占地面积为四万平米,其中古城残存面积两万两千余平米。
行人步道两侧是新植的绿树,走完百余米后,两湾清水从左右向步道交汇,这就是战国时期楚人所筑的城壕,如今残长三百五十余米,五十二枚秦简和众多陶器、青铜兵器曾从水下出土问世。
瞿家大院乾隆御笔“作赋名家” 摄影/刘煦明
水畔一两米宽的路沿,是秦汉时期的环城路。紧挨着两米多高的高低起伏的绿色矮墙,是战国古城的城墙,始建于战国中期,从三面环绕古城,东连酉水,原始高度近十米,如今残余的土墙,只剩3.7米。
城墙内,就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战国至秦朝古城、秦代洞庭郡迁陵县城的遗址全景了。平坦的草地被纵横的步道划成几块区域,有的上面横卧着几条不起眼的木框,根据指示牌的介绍,这些区域是古城中的军事机关遗迹;还有的区域则除了整齐的低矮灌木之外没有任何景观,那是古城内尚未进行考古发掘的原始保护区,占整个古城面积的三分之二。
步道的尽头,是整个古城遗址中唯一的供参观建筑——三个高大的长方形的亭阁,其中木围栏围绕保护着的,是里耶古城的标志性遗迹——中华第一井,三万七千多枚记载了秦始皇时期洞庭郡迁陵县官府档案的秦简,就是从这个四平米左右的方形井口下被发现。
据考古信息介绍,这口井始建于战国,井圈是金丝楠木制作,旁边曾经还有井台和排水沟。从眼前简朴的灰色木井框中,我很难想象它曾经精致的形制。井口四周有深绿、浅绿的青苔,还有像台阶的步道,据考证,这些是秦代的城内巷陌,当年就已经做过道路硬化。
一号井旁边,还有一口更不起眼的二号井和三号井,只进行了局部发掘,目前还处于原址保护阶段。
古城环城路 摄影/刘煦明
里耶古城遗址展示给游人的,就是以上所有了。这座东汉时期就废弃了的县城,沉寂在酉水河畔两千年。直到2000年,保靖县在酉水修建碗米坡水电站,需要修改酉水河道,遗址公园所在地本是计划中的新河堤落脚处,却在施工中意外发现了古物。于是河堤外撤十四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02年对古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一座在史料中从未记载过的洞庭郡迁陵县古城令举世震惊。
后来,在城北一公里处,又发现了战国墓葬群麦茶墓地,证实为楚人军士的墓地,出土了一些具有典型楚文化要素的陶器。在古城周围约三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又先后发掘了魏家寨西汉古城遗址、大板东汉古城遗址以及对应的墓葬群,古城对岸的保靖县清水坪镇,也出土了汉代陶器。
从这方面来说,里耶古城只是酉水流域深厚历史底蕴闪露出的精华之一。古城发掘出的文物,大部分在里耶镇上的秦简博物馆内保管。博物馆离古镇两公里,在龙山县到里耶镇的入口处,参观免票。
整个馆区就一座建筑,院内跟古镇里的情景一样,游客寥寥。馆中主要的展品就是古城中出土的秦简,此外还有部分青铜器、陶器。我到的时候,原本四个展厅,只开放了两个,据说展现秦代里耶酉水河畔先民生活的“酉水人家”和“迁陵往事”都无缘得见。
不过,最珍贵的秦简倒是让人大饱眼福。这些秦简其实就是当年迁陵县政府的档案文书,非常详尽地记载了整个县内人口、财政、农业、手工业、交通、司法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时间跨度从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到公元前210年(秦二世二年),一年不落。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
比如两千两百年前的“身份证”,即通关文书简,上面写明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肤色身份等,出入关卡必须持证同行。
还有中国最早的邮政信封——刻有“迁陵以邮行洞庭”的封检木牌,标明了是从迁陵县寄往洞庭郡。洞庭郡这个秦代郡名,在里耶古城遗址的秦简被发现之前,从未在已知的史料记载中出现。
镇馆之宝之一,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九九乘法口诀表。
这些今人眼中的珍宝,在秦末的烽烟之中,应该是被复仇的楚人视为敌人的垃圾,才随着废弃的日用品,被丢入了水井之中。
里耶这个古镇,在酉水和八面山的怀抱中,度过了数千年的光阴。此时的宁谧,相对于曾经的战火与喧嚣而言,也许更值得珍惜和品味。
繁华如昨的“酉阳雄镇”——王村
下午两点,我从里耶镇出发,驶上龙吉高速,去往酉水河畔第二座驰名的古镇——芙蓉镇。很寻常的高速道路穿行在绿油油的青山之间,到永顺县芙蓉镇的车程约2小时。
离芙蓉镇口大桥还有约一里路时,车流开始增多,在之前几个古镇我都没有见到的旅游大巴车接连出现。
左:镇馆之宝之一——“最早的信封”,上面首次出现了洞庭郡的名称 摄影/ 刘煦明右:古城遗址出土的战国陶釜及秦代陶罐 摄影/ 刘煦明
芙蓉镇门楼 摄影/ 图虫创意
穿过挂着“芙蓉镇”大牌匾的桥,两侧楼房林立,正在修整的道路坑坑洼洼,灰尘蔽日,车行困难。我们在一处叫芙蓉苑的院子门口抢到了停车位,然后拖着行李,跟着手挥小旗子带着旅行团的导游,在窄巷石阶上上下下几百米,终于在游客服务中心、芙蓉镇景区正入口安顿下来。
景区入口前的广场上已经停满了车辆,广场四周全是各种土菜馆或酒店,每家门口有拿着菜单招徕行人的服务员,看起来一派繁荣。
景区凭门票进入,可以买两到三日的通票,晚上八点以后不再查票。晚上七点时分,正是里面的人准备出来,而外面的人等着一小时后免票进入的空闲时段,于是我买了通票,不用排队就进了景区。
入口处两百米是宽阔方正的土司广场,三重飞檐的摆手堂看起来就是一个舞台,堂前正在安装玻璃台阶,几个工人席地而坐,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孩童们或雀跃或蹒跚,这里有夏日傍晚常见的热闹。
和摆手堂相对而立的半坡上,有一座小小的土王祠,看门口的简介牌上介绍,这座祠堂的原型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如今看起来,却是一座很平常的小庙,正中供奉着三尊塑像。跟里耶镇上摆手堂里的塑像不同的是,这里的塑像身着宋代官服,兼有美须,身旁立的也是军棍,看起来颇有几分关云长的风范。也许里耶镇上供奉的是土家人的先祖,而这里供奉的,才是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统治者土司。
从土司广场向左而行,就到了横跨酉水支流营盘溪的土王桥,整座桥是纯木制,桥中铺着青石板,两侧有两重立柱隔出走廊,一串串红灯笼垂挂在柱头,红光映照着的美人靠上坐着的男女,大部分都随意穿着拖鞋,摇着蒲扇,三三两两地闲聊。
桥下流水潺潺,大大小小的怪石突出于水面,流水与青石合鸣。溪岸一团团毛茸茸的灌木簇拥着水流,从土王桥下向下游而去。树木身后,是鳞次栉比的飞檐吊脚楼依着溪岸两畔的山势层叠而上,都挂满了一串串灯笼,这时候次第点亮,在天边晚霞的抚映下,一个朦胧的梦幻世界正在蒸腾。
走过土王桥,蜿蜒的听涛路被两旁木楼挤在中间,这条古街看起来是为了瀑布观景而修建的,地势一路向下,路上的古街很热闹,店铺大多数是工艺品店、客栈、民族服装店。
随古街走了约三百米,一个指路牌引我们走下一指逼仄陡峭的小弄,名为酉阳宫的“土王行宫”就在半山,面向远处的酉水河谷。公元前205年,黔中郡被改为武陵郡,武陵郡下辖的酉阳县,县治就在今天的芙蓉镇。公元940年,溪州刺史彭士愁建立的土司小朝廷也“定都”于此,这座酉阳宫据说就是他的夏季行宫。
从前的宫殿是什么模样,已经不可考,眼前我能见到的,是一个U型的小院子:一座三间宽、二层的门楼,侧面正屋是四间两层,紧邻着瀑布还有一个两间宽的观景小楼,都是本地常见的吊脚、飞檐、格栅栏杆样式,梁柱和门板看起来已经很陈旧了,屋顶冒起了蓬勃的绿草。
穿过观景小楼,著名的芙蓉镇瀑布就近在眼前,令人不禁感叹这座行宫果然选得位置绝佳,雪白的瀑流从刚才走过的土王桥崖上奔涌而下,溪岸边的草丛在四处暖黄的灯光中显得耀眼。远处半弧形的高崖上密密挨挨都是高低错落的重檐,层层灯火在那里点亮了一个辉煌的旧梦。
灯火之上,是深蓝色的海一般的夜,一钩明月孤悬其间,不为人间的喧嚣所动,没有星星,天空出奇的沉静。
从酉阳宫继续下台阶,有穿过溪流的木桩,我们学着其他人,在木桩上跨步而行,到了对岸。对岸是真正的芙蓉镇。
通向王村瀑布和酉阳宫的听涛路 摄影/ 刘煦明
芙蓉镇冬景 摄影/ 东方IC
溪州铜柱主题园(铜柱为复制品) 摄影/ 刘煦明
三重高低起伏依山而行的民居之间,穿插着一条石板街,这就是电影《芙蓉镇》中故事发生的那条街。跟30年前电影中古朴简陋的场景相比,此处已经完全不同了,络绎不绝的人流穿梭在灯火之间。
石板街最高点是一座贞节牌坊,刘晓庆在电影中开的米豆腐店紧挨着牌坊,墙上挂着很多刘晓庆的照片和电影剧照,晚上八点多了,还有很多游客或坐着等一碗米豆腐,或站在门口拍照。这里是石板街的起点。
第二天早晨,我再次来到这里,没有了灯火,大部分游客也还未到达,一些店铺刚刚开门,老板娘蹲在门前清洗大盆大盆的螺蛳,这是一条清净了许多的石板街。
从牌坊一路下行,会经过此地最著名的古迹——溪州铜柱。
公元939年,第二代溪州刺史彭士愁联合周边州郡,挑起了反对五代时期楚王朝统治的战争,与楚王马希范在王村大战,次年,双方议和结盟,以彭士愁名义上的臣服为条件,楚王朝同意彭士愁统治武陵山区包括如今湖南湘西、湖北来凤、重庆酉阳、秀山、贵州石阡,沿河在内的20州,建立土司王朝,都城设置在酉水对岸的会溪坪。为了巩固盟约,于是设立了一根重达5000斤、高1.2丈的铜柱在双方约定的疆界,并刻上盟誓的内容。溪州之战的遗迹,就在如今芙蓉镇附近的九龙蹬。
彭士愁于是又分封子弟到各州做土司,彭氏子孙几经兴衰,都城也迁移过几次,到南宋时期,永顺土司还在据芙蓉镇50多公里的灵溪河畔,建立了一座形制完备的土司宫殿,也就是如今永顺县城附近的老司城遗址。可惜此次我因为路途时间所限,无缘得见。
由彭氏家族构成的湘西土司王朝,从五代时期,一直沿袭到公元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历经八百余年,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朝廷,竟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中央王朝的寿命更长。而代表着这个土司小王朝的铜柱,则从1728年继续保留至今,虽然人事沧桑,铜柱还一直伫立在此地。
从铜柱馆出门,一块块或光滑或斑驳的青石板层层向下,一直通向王村码头。
相比芙蓉镇这个名称,“王村”,是这里更久远的名字。按照此地《王氏谱书》的记载,王氏的先祖在秦末就沿沅水进入酉水,经过重重险滩后,到达一片平缓开阔的河谷地带,“鸟兽见人不惊,山花自开自落”,于是定居下来,成为当地土著居民的首领,此处于是被命名为王村。
从前桀骜不驯的酉水,造就了若干处险滩,偏偏在王村附近转而温柔沉静起来,王村因而成为酉水航运中的重要码头,西汉酉阳县的城楼,如今悬挂着“芙蓉镇”的牌匾,俯视着宽阔的酉水河面,碧绿的河水仿佛镜面,几艘船静止其上,正午的骄阳晒得一切都懒懒的。
这里已经不是两千年前的酉阳雄镇,也不是一百年前百舸争流的酉水码头,如今让这里热闹的是四处张贴的“酉水画廊”、“红石林景区”宣传画和来来往往的游人。繁华随水而逝,而静默的山水吸引着新的来客。
在我此行路过的酉水畔四个古镇中,历史、美景、影视典故兼备的王村,是最热闹的一个,也是在旅游业方面显得最“成熟”的一个。
然而,如果你想“爬上一个山,傍近一条河,躺到那无人处去默想,漫无涯涘去做梦”,那么,不如泛舟河上,看“青罗带绕碧玉簪”的酉水美景,再随着夜傍西岩的渔船,落脚在一处静默的小村庄,第二天,在晨炊和鸡鸣编织的薄雾中,偶遇低飞的水鸟,和草丛中遗留千年的瓦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