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改革与创新研究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2020-06-30孙大为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开课精品

孙大为

(河北经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坚持“八个统一”,办成思政“金课”。

结合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状,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因为它突破了传统课堂单一的教学模式,构建了课堂与网络多重教学沟通渠道;它借助精品视频展示教师教学风采和多样化教学手段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它适应当前网络文化多元与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实际,能够更好地做到“八个统一”。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定位与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教育平台应用的不断开发,传统闭门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开放、共享为宗旨的视频公开课建设推动教育领域走向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内“爱课程”“中国大学生在线”“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平台,国外“Coursera”“Edx”“Khan Academy”“TED”等平台相继推出系列课程,大规模线上课程成为“教育大众化、知识共享化”的时代选择。

(一)国家教育部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定位

我国教育部于2011 年4 月28 日发布《关于启动2011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启了我国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新篇章。2012 年教育部提出,精品视频公开课作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

课程建设重点为影响力大、受众面广的高校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及学术讲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类、科学技术类和社会热点类课程的建设。课程须同时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选题适当,内容完整,分专题呈现,凝聚精华,引人入胜。每门课程至少5 讲,每讲时长30~50 分钟。为保证视频公开课的质量及展示与传输效果,课程制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媒体制作、传播标准和规范,符合“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

(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

精品视频公开课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流文化、宣传科学理论,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高等学校通过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社会责任,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推进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造就一批“名师名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是我国展示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塑造优秀教师队伍的有益举措。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重点是高校科学、文化素质类教育类课程以及学术讲座,而较少涉及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重点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其中特别强调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对于不适宜广泛网络公开的课程,不作为验收的精品开放课程,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出了问题和挑战。

二、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当前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存在数量较少、个别公开课质量不高、网络影响力不够等问题。

自2011 年开始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以来,国家教育部先后公布8 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名单。以2012 年为例,2012 年精品视频公开课第二批建设选题148 项,其中仅有第2 项“平凡生活中的深沉智慧——辩证唯物论”、第36 项“人生价值观与人才成长”、第51 项“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介绍”、第110 项“哲学导论:哲学问题与道德人生”属于高校思政课,约占总课程门数的2.7%。2012 年12 月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第二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共64 项,其中属于高校思政课的有第4 项“中国国情与发展——中国之路(1-4讲)”、第42 项“大学生人生发展与素养建构(1-4讲)”、第59 项“巨人的足迹——从毛泽东到邓小平(1-8 讲)”,只占总数的6.2%。其他各年情况见表1。

视频公开课的录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传播形象、传播语言、拍摄技术、后期制作等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表1 国家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情况

(一)在线与传统课堂教学衔接问题

笔者在制作视频公开课的过程中,深感在线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衔接是一个难点问题。一方面网络资源特别是视频公开课建设为高校思政课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优质的视频公开课伴随网络平台的拓展拥有了更广阔的受众群体。传统课堂教学在视频公开课的传播攻势下开始进行反思,思政课教学的普遍共识是网络教育用先进的平台、功能、形象传递了崭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和自由选择。线上课程对于优质教育资源传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线上与线下教育都是教育的一种传播、呈现形式,最终都服务于教育的本质。无论是视频公开课建设还是传统课堂教育都要在做好教育内容的深入发掘和更新的同时,不断学习和实践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将视频公开课建设与传统课堂教学衔接起来,运用传统课堂教学,集中传授教学知识点和教学要求,运用视频公开课增进师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成相应作业,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对于知识的需求。

(二)视频公开课录制工作常态化的问题

视频公开课录制对于教师来讲是一项既熟悉又陌生的教学工作。在视频公开课制作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参与;对教案的熟悉程度更高;语言更加精炼;短时间内适应实时录制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的全公开化促使教师从教学内容、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方面重新审视自我,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调适对于录制一门精品视频公开课至关重要。现阶段视频公开课录制多采取高校自主录制和校外录制两种方式,技术手段方面能够达到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制作技术要求。高校自主录制因技术人员同时承担其他的工作任务,在后期剪辑和编辑阶段较易出现时间冲突,因此人员配置成为高校视频公开课录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校外录制方式因相关合同尚未有可遵循的固定模式,面对专家、出版社等相关方面的反馈意见时,人员和技术不能到位,造成视频公开课制作延迟,不能达到教师及相关单位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常态化标准,高校应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分批、分阶段进行建设工作,避免人员和时间冲突等相关问题的发生,保障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常态化。

(三)视频公开课的时效性和更新问题

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依托爱课程、中国大学生在线、网易公开课三个平台进行展示。视频公开课以其精炼、无时限的方式进行教育知识的传播,其区别于现阶段大规模互动式MOOC 教学模式。MOOC 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值得注意的是,MOOC 课程不断完善并逐步向官方认证方向发展,这更加激励了受众对MOOC 的追随和认可。自2011 年以来我国已经完成了近千门精品视频公开课,但由于互动平台建设的问题使任课教师与受众的互动有一定的局限性。精品视频公开课展示了我国优质课程和教师风采,但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品视频公开课的优质教学资源是否能够拥有持久的魅力,发挥先进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保证视频公开课的时效性和满足师生需求的有效更新,是现阶段精品视频公开课面临的最大挑战。

三、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对策

虽然现在国家教育部没有继续加大推进高校思政课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但是无论从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角度,还是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角度,加强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非常必要。

(一)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视频公开课就是运用视频资源讲授课程内容,以丰富的视频、文字、图片,将课本的文字体系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在视频公开课中不仅有任课教师的讲授视频,而且有大量的网络图片和视频,与教师的讲课视频形成一个互相印证和补充的体系。当然视频公开课的主体是教师讲授的视频,但网络视频、图片资源不可或缺。“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涉及到大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内容比较复杂,要突出讲清“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在视频公开课中,我们除了借用百度文库中关于“蔡元培”“辜鸿铭”等人物的介绍,还截取了大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图片等,如李大钊、袁世凯、孙中山、毛泽东等历史人物,“五四运动”“中共上海一大会址”等历史图片,更为重要的是,还截取了《建党大业》相关视频,用以说明李大钊、辜鸿铭等人新旧文化之争。在运用这些网络资源时应进行必要的加工,首先是截取的网络资源与视频公开课画面要协调,防止这些网络资源冲淡视频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其次视频资源要短小且去除音频,借用这些视频资源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整个视频公开课以老师讲解和后期配音为视频公开课配音,防止网络视频资源喧宾夺主。

在讲授新文化运动人物辜鸿铭时,通过对他的出身、教育与立场的对比,展现新旧文化、中西文化在辜鸿铭身上的矛盾和统一,运用视频资料“辜鸿铭与伊藤博文的论战”,说明辜鸿铭没有完全否定封建文化和西方文化,更多的是着眼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独特价值。在介绍五四运动时,提到了耳熟能详的“巴黎和会”“北京游行”。首先介绍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抗争,却也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在这里着重介绍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精彩的讲演,阐明孔子出生地山东就如同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从而使受众更易于理解五四运动的必要性。提到中共一大上海旧址和红船,结合一大召开的时间、通过的文件和一大召开的曲折过程,借助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红船精神”,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阐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共产党人为什么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通过运用网络资源,使受众跨越时空追寻历史,无疑能够增加历史的亲切感、可触感。在授课过程中将网络资源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历史教学效果,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思想政治课,必须突出政治性,将政治性、学术性、亲和力结合起来,尤其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历史作用,阐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规律,激发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要学习新文化运动先驱的文化革命精神,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的旧道德、旧文化。要学习遵循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国。第二,结合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发五四精神,激发广大青年学生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坚决反帝反封建,用青春、鲜血和汗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第三,结合红船精神,讲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归纳了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结合习近平带领十九届中央常委参观一大会址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表述视频公开课主旨大意、培养正确史观有很大帮助。第一,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强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第二,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助于历史内容与现实内容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透过历史了解现实社会,坚定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信心。

(三)推进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改革和创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近现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人民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怎样选择改革开放,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快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思路,增强教学效果。

1.用精练的语言吸引学生。典型历史案例的选取使教学变得更加鲜活,有助于从感性认识引发受众的理性思考。典型案例法在视频公开课中的应用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和内容的有序呈现具有良好效果。“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通过“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新青年杂志发行”“辜鸿铭生平”“顾维钧参加巴黎和会”“北京到上海的反帝爱国运动”“山东青岛事件的由来”“二十一条”“十月革命”“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等典型案例的讲述,综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典型案例的选择需围绕课程主旨,有针对性地进行论述。如为阐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选取“新青年杂志发行”的典故,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主要内容、旗帜等方面,阐明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为新思想特别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做好铺垫。五四运动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慷慨陈词”表述了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抗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案例,呼应了陈独秀、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的历史贡献,展现了他们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在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背景的情况下,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潮流相契合,点明题旨。

2.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节奏掌控学生。设置连锁疑问将课程内容连贯和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解答这些疑问的过程中,达到弄懂、弄通整个教学内容的目的。“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共分为八讲,每一讲都有清晰明了的标题,并且每个标题都由七个字组成,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各讲内容层层铺垫,深入浅出,前后呼应,将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实例连接起来。第一讲“新文化运动历史背景”中的新文化运动与袁世凯称帝有何联系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封建的旧文化,借以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通过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文化,唤醒民众反对、抵制的激情,清除复辟封建王朝的文化和社会氛围,进而提出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有什么关系的疑问,其中不但是因为陈独秀主编了《新青年》,更重要的是,广大青年人反对旧文化,接受新文化,尊崇新道德,追求自由民主的青春自我,为接下来的讲述做好铺垫。

“五四运动的起因也与袁世凯有关?”“陈独秀为何被称为五四运动总司令?”“五四运动为何没有取得彻底胜利?”结合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使得学生在对历史资料的理解、整理中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继而适时将课程知识点加入其中进行展示。如第六讲中涉及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问题,第七讲“中共一大召开”中针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变的基本论点等连锁式疑问加入课程知识点的解答,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升受众的历史文化素养。

3. 吸收慕课(MOOC)、在线开放课的优势。MOOC 课程整合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和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学习工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值得注意的是,MOOC 课程不断完善、并逐步向官方认证方向发展,这更加激励了受众对MOOC 的追随和认可。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基于受众在线学习需求、把握在线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有效调整是视频公开课制作的重要因素。

总之,视频公开课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教学节奏的把控程度、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课堂气氛的调节情况以及教师风貌的呈现等均成为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要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落实思政课教学要求,推进思政课改革和创新,实现在线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将思政课打造成“金课”,打造成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这是高校思政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开课精品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精品画廊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