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茶叶标准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2020-06-30汪庆华

中国茶叶 2020年6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限量红茶

汪庆华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310008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特别是我国绿茶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茶叶是食品同时也是初加工的农产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注重茶叶标准的制修订,对茶园产地环境、茶园农药和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以及茶叶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标准和基础通用标准分别进行了规范。

一、标准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3月1日,我国已制定茶及相关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75 项,其中,茶叶相关产品标准99项,茶相关产地环境和过程规范标准82项,检测方法和安全限量标准94项。

1.产品标准99项

国家标准60 项,其中有茶树种苗和茶叶分类等2 项基础标准,为所有茶都涉及的一级类标准;按茶叶分类有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等二级类标准;各茶类又按珠茶、眉茶、蒸青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铁观音、黄金桂、水仙、肉桂、花卷茶、六堡茶、茯茶等三级类标准。在茶叶产品中还有一类地理标志产品如龙井茶、黄山毛峰等18项国家标准。还有一些特殊产品,如茶制品、茶饮料也有专门的标准要求。

农业行业标准有16项,包括敬亭绿雪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等标准。销社行业标准有23项,包括富硒茶、代用茶、西湖龙井茶等产品标准(表1)。

表1 产品标准

续表1

2.产地环境和过程规范标准82项

国家标准37 项,其中农药投入品标准9 项;生产、加工和储运标准10 项;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良好农业规范等基础通用标准18项。

农业行业标准30 项,其中有茶叶产地环境技术等产地环境标准5项、生产过程规范8项,农药和肥料使用准则投入品标准2 项、茶叶等储运加工标准6项、农产品分类与基础通用标准6项和新型农用标准3项。

供销社行业标准13 项,其中有茶叶包装、贮存通则,茶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生态茶园建设规范,茶叶氟、稀土含量控制技术规程等12项生产、储运加工标准;1项茶叶标准体系表基础通用标准。

此外还有商业部行业标准中央储备边销茶储存库资质条件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茶叶包装通用技术要求2项标准(表2)。

表2 产地环境和过程规范标准

续表2

3.安全限量和检测方法标准94项

国家标准52 项,其中安全标准4 项、检测方法标准48项。生物毒素、元素和微生物等项目检测茶叶专业的方法不多,几乎都是与食品放在同一类检测标准中,茶产品参照执行检测。

农业行业标准8 项,其中有茶叶限量标准1项,茶叶中农残测定等检测方法标准7项。

供销社行业标准有3 项,包括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等。

进出口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1 项,包括进出口茶叶检疫规程、抽样方法、理化、元素、农残、微生物等检测方法(表3)。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1.现有茶叶标准存在重复交叉

(1)5个茶叶产品存在标准重复交叉

普洱茶有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和农业行业标准《普洱茶》(NY/T 779—2004);富硒茶有供销社行业标准《富硒茶》(GH/T 1090—2014)和农业行业标准《富硒茶》(NY/T 600—2002);茉莉花茶有国家标准《茉莉花茶》(GB/T 22292—2008)和农业行业标准《茉莉花茶》(NY/T 456—2001);茶粉和粉茶在标准中名称不一致但内容是相同的,有农业行业标准《茶粉》(NY/T 2672—2015)和供销社行业标准《粉茶》(GH/T 1275—2019);祁门工夫红茶有2 个同名供销社行业标准,2017 版《祁门工夫红茶》(GH/T 1178—2017)和2019 版《祁门工夫红茶》(GH/T 1278—2019)同时存在。

(2)13 项茶叶生产过程、储运加工标准存在重复交叉

国家标准《茶叶贮存》(GB/T 30375—2013)和农业行业标准《茶叶包装、运输和贮藏通则》(NY/T 1999—2011)、供销社行业标准《茶叶贮存通则》(GH/T 1071—2011)存在重复交叉;供销社行业标准《茶叶生产技术规程》(GH/T 1076—2011)和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茶叶生产技术规范》(GB/Z 26576—2011)存在重复交叉;国家标准《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B/T 32744—2016)和农业行业标准《茶叶良好农业规范》(NY/T 3168—2017)存在重复交叉;国家标准《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GB/T 33915—2017)和农业行业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NY/T 1763—2009)存在重复交叉;农业行业标准《标准茶园建设规范》(NY/T 2172—2012)和供销社行业标准《生态茶园建设规范》(GH/T 1245—2019)存在重复交叉;国家标准《红茶加工技术规范》(GB/T 35810—2018)和农业行业标准《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范》(NY/T 3222—2018)存在重复交叉。

表3 安全限量和检测方法标准

续表3

(3)氟检测方法存在重复交叉

国家标准《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附录A 规范性附录电极法测定砖茶含氟量、《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8—2008)和《茶叶中氟含量测定方法氟离子选择电极法》(NY/T 838—2004)存在重复交叉。

(4)茶叶感官审评检验方法存在重复交叉

现有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标准4 项,1 项国标,其他3 项分别为农业、商业和商业检验行业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NY/T 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方法》(SB/T 10157—1993)、《进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SN/T 0917—2010)。

2.标准的结构不统一

国家标准的分类标准中红茶分为红碎茶、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等,产品标准也按照茶叶分类标准来制订;但绿茶、黑茶和乌龙茶的细分产品标准又不是按照茶叶分类标准来制定的。绿茶、黑茶和乌龙茶有基本要求,对紧压茶的茶树种植、原料、生产加工和企业良好规范进行分类标准,而其他茶类没有,整个茶叶产品标准体系结构不一致。

3.标准标龄太长

农业行业标准中的红茶、普洱茶、有机茶等产品标准,有机茶的生产和加工标准,国家标准中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等标准的年份太久,很多内容需要修订。茶叶卫生标准作废多年,配套检测方法已不适用且已有重复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颁布实施。

三、国际经验和做法

1.产品标准

国际上茶叶产品标准不多,有《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ISO 3720∶2011)、《红茶词汇》(ISO 6078∶1982)、《绿茶定义和基本要求》(ISO 11287∶2011)等3个ISO标准。国际上茶叶产品种类没有我国这么复杂,只对红茶、绿茶两类茶叶从定义、术语和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规范。全世界主要生产国以生产红茶为主,基本上都执行ISO 标准,如斯里兰卡、印度等生产红茶的国家,主要按ISO 3720∶2011 红茶标准来生产,注重基本要求,其产品的型号规格以贸易要求为主。发达国家是没有茶叶产品标准的,但对农药残留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要求极高。产品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分工明确,管理效果更明显。

2.包装储运标准

国际上有2 个标准对茶叶包装袋进行规范《茶叶袋 规范第1 部分:茶叶码垛和容器运输的标准袋》(ISO 9884.1∶1994)和《茶叶袋 规格第2 部分:茶叶码垛和容器运输袋的性能规范》(ISO 9884.2∶1999),这2个标准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为茶叶的强吸附能力,出现了茶叶油墨和塑化剂残留现象,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12月28日发布,2019年7月1日实施《茶叶包装通用技术要求》(BB/T 0078—2018),标准中允许稻草等包装物直接包装茶叶,会不会对茶叶的卫生和微生物指标产生影响,缺少科学实验数据支撑,有待科学评估后修订标准,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对茶叶包装物制修订标准进行规范管理。

3.检测方法标准

ISO 方法主要是针对茶叶的理化指标有检测方法。我国国家标准的水分和茶多酚等理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大多数都是等效或大部分等同采纳ISO 标准。国际上如CAC、欧盟等茶叶安全限量标准只对限量指标做要求,未对相应检测方法做限制,我国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有限量指标要求的一般都会推荐参照相应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一致,这一点相对来说我国的做法更科学,更容易参照执行。

四、建议

1.标准应有系统性

我国茶叶产品六大类,每类产品只需设置基本要求,细分的产品标准必须控制,如只有跨地区生产或特定的产品设置产品标准,如富硒茶等,不需要国家和部门均制定标准。

2.注重开发和研究茶叶营养物质检测方法标准

近年来国家一直重视茶叶产品的安全问题,目前对产品安全限量指标和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基本已经形成标准化体系。今后应加强茶叶的营养、优质指标的研究,对茶叶中茶多糖、花青素、特色香气及某些特征物质的检测方法还没有标准,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从而无法用科学的检测数据评判茶叶的名、特、优、新。

3.建议修订有机茶系列标准

目前的4 个有机茶标准《有机茶》(NY/T 5196—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 5197—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T 5198—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NY 5199—2002)标龄过长,标准内容已不满足现行法律法规和新的国家标准要求,急需进行修订,满足有机茶生产、加工和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4.建议修订《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规定茶叶中六六六等65 种农残和1 个铅污染物的限量,农残检测推荐使用方法标准就有24 项,还有草铵膦、丁醚脲、氯噻啉、特丁硫磷没有推荐检测方法,建议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农残检测项目进行修订《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5.一些农药残留检测方法需修订

茶叶卫生标准作废多年,配套检测方法已不适用且已有重复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颁布实施,因此该类标准建议公告作废。对农业行业标准《茶叶中炔螨特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NY/T 1721—2009)、《茶叶中吡虫啉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NY/T 1724—2009)进行整合修订,将单一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归并到多残留检测方法中去,而且涉及食品安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也应归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6.公告取消农业行业标准《茶叶中铬、镉、汞、砷和氟化物限量》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唯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不符合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定。国际上普遍已不再将氟作为食品污染物管理,早在GB 2762—2012中就取消了氟限量。针对个别茶叶产品(如砖茶)需要制定限量的,可以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经研究论证后在其相应的产品标准中予以规定管理。近期获悉,国家卫健委正在对《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进行修订并向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征求行业意见。

7.各部门应按照各自管辖范围进行分工

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管辖范围分别主持制定各项标准,如涉及食品安全纳入国家标准管理;特殊产品(有机、绿色等)的产品标准、产地环境、茶园病虫害防治、投入品规范、生产过程规范、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包括茶园施肥、耕作、植保、采收等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准,应由农业部门统一制定;产品标准由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一制定;进出口茶叶由商检来统一制定。对已存在的有重复交叉的茶叶标准进行清理整合,以免出现部门间相互推脱或出现标准重复制定现象,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限量红茶
15项行业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起实施
15项纺织行业标准复审结论
全球限量一台宾利Ice GT定制版
限量发售,喜欢请收藏 Esoteric(第一极品)K-03XD黄金版
2020年7月1日将实施的55项纺织行业标准(表4)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为创造之心 开启无限视野凯迪拉克XT5周年庆版 限量呈现
十周年限量款 大金刚救美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