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茶茶园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
2020-06-30李红莉崔宏春黄海涛毛宇骁郑旭霞余继忠
李红莉,崔宏春,黄海涛,毛宇骁,郑旭霞,余继忠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310024
抹茶(Matcha)是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1]。抹茶起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宋朝时达至鼎盛。在南宋淳熙年间由僧人传入日本并逐步发扬光大[2]。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安博士把抹茶携归祖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制发明了多种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我国迎来了抹茶产业发展第二春。从2011年开始,浙江抹茶生产迅速发展,截至2018年11月,全省抹茶茶园面积近333 hm2,2018年全省抹茶产量1 998 t,产值2.3亿元[3]。
一、碾茶茶园栽培特点
碾茶是抹茶的原料茶,为了增加其色泽、香气和滋味,要在一芽一二叶初展起对茶树进行20 d 左右的覆盖遮光,覆盖方式主要有棚式覆盖和直接覆盖2 种。这种独特的栽培管理措施,可减少茶园直射光,增加散射光,显著降低茶树冠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且遮光度越高,其降温增湿效果越明显[4],并且覆盖遮阴后的茶叶中多酚类等物质含量也有所变化[5]。这种通过覆盖引起的茶园小气候和茶叶内含物的改变,加上覆盖减轻了雨水冲刷对害虫的影响,往往造成碾茶茶园的病虫害相对较重。另外对于普通泡饮茶,脂溶性农药被溶出进入茶汤的可能性很小,而抹茶作为一种可以直接摄入的食物,其质量安全更加受到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欧盟和日本对农残检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一些产品供应出口的茶园,其病虫害管理尤其是农药残留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碾茶茶园常见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
碾茶茶园常见病虫害种类与发生时间与常规茶园相似,但由于覆盖对茶园小气候的影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又有其自身特点。
1.茶尺蠖
茶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其幼虫3 龄后进入暴食期,种群密度大时可在短时间内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6]。碾茶茶园覆盖期间,正值茶尺蠖幼虫为害期。其幼虫二龄后怕阳光,在普通茶园中晴天日间常躲在叶背或丛间隐蔽处,清晨及黄昏后取食最盛。而在碾茶茶园经蓬面覆盖后减少了直射光,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为害环境,又有大量的新鲜芽叶供其取食,加之遮阳网阻挡了鸟类天敌,使得碾茶茶园茶尺蠖的发生为害更为严重,世代重叠现象从第一代起就较为明显。
2.小贯小绿叶蝉
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芽叶汁液,使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褐焦枯,茶叶品质下降[7]。名优茶茶园可通过分批勤采有效减少害虫食源,同时除去新梢嫩叶上的害虫,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叶蝉的为害,而碾茶茶园采摘时间明显推迟,这就为叶蝉提供了为害栖息的场所,导致其发生相对严重。
3.黑刺粉虱
在郁蔽阴湿、通风不畅的茶园中发生严重,名优茶茶园春茶采摘后会进行重修剪,而碾茶茶园特别是成年生产茶园树冠较郁蔽,透光通风条件差,黑刺粉虱发生相对加重。
4.茶橙瘿螨
在芽下二三叶刺吸叶片汁液,使叶背出现褐斑,逐渐焦枯。在普通茶园,雨水冲刷可有效减轻茶橙瘿螨为害,而遮阴后的碾茶茶园受风雨影响较小,其发生重于普通茶园。
三、碾茶茶园病虫害防控建议
我国生产的抹茶有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到欧盟等地,近几年欧盟茶叶农残标准不断增补和调整,成为对茶叶农残要求最严苛的地区,再加上抹茶作为可以“吃”的茶,其质量安全和农残控制更加重要。在抹茶茶园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以生态调控和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体,科学合理用药相辅助。
1.选育和推广抗病虫茶树良种
茶树叶片茸毛、气孔等叶片组织结构和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含量与其抗病虫能力密切相关,选育和推广抗病虫茶树品种,充分利用品种自身的抗性来抵御病虫害的为害是病虫害防治经济有效的根本措施[8]。在碾茶茶园品种的选择上,除了要考虑产量品质和叶片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等含量外,还要选育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无性系良种。在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注意将早熟与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使不同品种的采摘期相互衔接,以调节采摘和加工劳力,同时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和抗击倒春寒等自然灾害。
2.加强预测预报
准确测报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目前应用的茶园病虫害测报模型主要是针对常规管理茶园提出的,但碾茶茶园的栽培管理措施与常规茶园有所不同:一方面,碾茶茶园在采摘前要经过20 d左右的覆盖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茶树冠层温度,增加了空气湿度,减轻雨水等气候因子对害虫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名优绿茶茶园相比,碾茶茶园采摘时间明显推迟,这就为茶尺蠖等喜食幼嫩芽叶的害虫提供了为害栖息的场所,导致其病虫害发生相对严重。因此,有必要对碾茶茶园病虫害预测测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结合虫情测报灯、性信息素诱捕器、色板等应用不断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掌握防治适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3.关注覆盖期间害虫发生防治
碾茶茶园覆盖期间的栽培管理情况与其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而覆盖期间的碾茶茶园,尤其是直接覆盖茶园不便进行人工捕捉、药剂喷施等害虫防治相关操作。笔者前期研究发现,棚式覆盖下农药的消解速率比未覆盖茶园要慢,而现有的农药安全间隔期等相关要求是露地条件下形成的,若覆盖期间受到病虫为害,要按照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进行有效防治,注意防早防小,对于有发虫中心的害虫要进行挑治,尽量采用人工捕捉、施用生物农药等措施以保护天敌,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并适当延长安全间隔期。对于碾茶茶园有必要制定更加严格的农药使用规范。
4.利用光、色、味等对害虫进行理化诱控
充分利用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毒蛾等成虫的趋光性和对不同颜色的趋向性进行诱杀,为了提高诱杀效果,同时减少对天敌的误伤,应合理布置杀虫灯并控制开灯时间[9]。
在应用色板防治时目前以数字化黄板为主,但其容易误伤天敌,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发的天敌友好型色板(图1),采用了复合颜色设计,所用材料可降解,在保证叶蝉诱杀量的同时可减少对天敌昆虫的诱杀,目前已在各地茶园推广应用。具体应用时要根据碾茶茶园害虫及天敌发生规律控制色板悬挂时间[10]。
图1 天敌友好型色板
性信息素诱捕器通过能够释放人工合成雌蛾性信息素的诱芯,引诱雄虫至诱捕器上并将其捕杀,使雌虫失去交配机会,不能繁殖后代,进而减少田间虫口基数[11]。目前茶园广泛使用的除了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外,还有茶毛虫、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信息素产品,可以根据茶园害虫发生情况选择使用。对于棚式覆盖的碾茶茶园可用线绳直接将诱捕器挂于棚架上(图2)。
图2 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
碾茶茶园的病虫防治要从生态系统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碾茶生产茶园的栽培管理模式和茶园害虫的生长发育规律,将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等各种措施进行有效集成和应用,从根本上摒弃见虫就喷药的错误观念,以促进抹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