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真谛》中的教师观

2020-06-30袁惠首都师范大学

幼儿100 2020年15期
关键词:真谛创造性趣味

文/袁惠 首都师范大学

当幼儿园教师看到幼儿怎么努力也荡不好秋千时,该怎么做呢?是帮还是不帮?怎么帮?可能有的教师会冷眼旁观,让幼儿继续努力,也可能有的教师会走到幼儿身边说:“你不行啊,如果我来荡,可以荡到那么高,那么高啊!”然后用力推秋千。在《幼儿园真谛》一书中,仓桥物三先生用这个事例分析教师指导幼儿时的两类反应,一种是反应冷淡、不热心,这种人数比较少;另一种是不停对幼儿发威,对幼儿所做的事一件一件非常在意,不断地、急躁地与幼儿互动。仓桥先生分析道:“这种急躁,是因为对方没有达到自己内心所想的要求,于是就产生出一些纷乱的、片断的不满情绪。”这两种教师反应分别属于放任不管型和成人中心型,都不是仓桥先生所赞同的。

《幼儿园真谛》是日本幼教之父仓桥物三先生1933年所作6天演讲的合集,集中体现了仓桥先生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幼儿生活的保育思想。他认为幼儿园是一个让幼儿有自由感的、有趣的环境,能让幼儿真正是幼儿那样在其中生活,在系统性体验中,幼儿能不断地感到生活真正的乐趣,能充分发挥幼儿生活的自我充实能力。那么这种特性的幼儿园对教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仓桥先生主张幼儿园教师要尊重幼儿生活,不要把教育目标凌驾于幼儿之上;用心、细心照顾好幼儿生活,隐性地如影随形般地发挥作用。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把自己变成幼儿,进入幼儿内心,从内部对幼儿的自我充实给以指导;教师要有创造性和生活性。仓桥先生明确说明“教师的作用就是用心地、细心地照顾好幼儿的生活”,更通俗地说,就是常常体贴地、敏锐地关注幼儿的生活。尊重幼儿生活是比教育方法更重要的上位问题,如果教师心里只想着教育目标和要教授幼儿知识,就会让幼儿园变味。以本文开头荡秋千的指导为例,教师在幼儿没有求助需要时不必去干扰他,在幼儿自我充实确实遇到困难时,要进行适当的支持性、帮助性的“充实指导”,荡到幼儿合适的高度,而不是太高以致让幼儿害怕,甚至被吓哭。

《幼儿园真谛》作者:(日)仓桥物三

进行适当的充实指导及诱导、教导需要教师同时具备创造性和生活性。教师的创造性体现在方法的创新上,不能几十年不变地总用老方法,也不能不顾幼儿的实际情况只用固定的方法。教师的生活性是指教师要有丰富、生动、具体的日常生活积累。如设计蔬菜店主题活动时,不光要有蔬菜,还要有菜店的空间设计及一些细节,如墙壁、屋顶、鸟巢、小狗、喷水壶等的加入,把蔬菜店里的细节细致地表现出来,让幼儿感受到它的别具匠心。综上所述,仓桥先生认为幼儿园教师要在敏锐观察幼儿的自我充实的基础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用主题一步步地诱导着幼儿,经过诱导、教导等步骤,进入保育目标所指向的生活趣味中去,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隐性的作用,只有兼具尊重幼儿生活、具备创造性和生活性的教师才能够胜任,才能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并通过有趣味、有匠心的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仓桥先生对幼儿园教师作用与素质的主张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颇多启发。在幼儿园教师创新能力普遍缺乏、教师们从常规工作中难以找到创新突破点时,仓桥先生的关注幼儿生活,积累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让主题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趣味结合,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努力方向,让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萌芽于幼儿的生活与趣味中,成长于师幼对丰富生活的体验、再现于思考中,使幼儿园成为师幼都能感受到自由与趣味的场所。

猜你喜欢

真谛创造性趣味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形式与真谛:David Sylvester的艺术评论
爱之真谛
只为找寻味道的真谛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