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问题意识

2020-06-29孟静云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孟静云

摘 要:面对部编教材的综合性、时代化,以及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的变化,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通过体验、实践来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

新学期开始,学校开始使用部编教材,这一教材的使用使我们每个一线教师都面临着挑战。怎样使学生适应新的教材?教师怎样将部编教材的课标贯彻到教学中?这可能是每个从事中学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部编教材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它与接受学习是相对的。“探究”就是探讨疑点和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次,这是对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专项要求。部编教材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各类文本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这要求学生能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层次。

一、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教材改编后,语文学习的内容大大增加,教材注重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实践等内容,想要学生既有活动又要探究,一部分教学内容就需要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提出疑问,找到重难点,教师在上课时帮助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课前设置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课上收集、讨论、解答,让学生感到他们课下的思考被重视,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阅读水平,以及认识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语文课程的探究内容非常丰富,是语言文字和人文内涵的结合,是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而探究的过程也讲究情感的投入和发展,学生应该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深入探究问题,所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是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式。探究性学习问题的提出要求能合情合理,不能毫无根据,能联系当时的实际情境做出合理的假设和预想,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够给出合适的解答。比如,教学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教师在讲解句意、文章主题思想的同时,还可以提出“和这篇文章主题思想类似的例子还有哪些”等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又如,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时,教师提出“还有很多作家也写到家乡的食物,你知道哪些呢?”于是很多学生对作家家乡的风土人情、美食民俗萌发了探究的兴趣,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可能写出不错的描绘家乡风土人情、文化风俗的散文。

有了这些问题情境,以及从中产生的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强大的求知内驱力就自然得以激发和形成,阅读探究就变成学生的自觉和积极行为,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无奈地督促,而是愉快地参与了。

三、通過体验、实践来解决问题

“语文学习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主要以‘学为中心,强调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青少年有很强的求胜心理,只要恰当地激发就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给他们学习任务,或者干脆让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寻求答案,然后在课堂上公开讲解他们的研究成果,评出优胜小组,包括哪一组的问题提得好,哪一组的解答更精彩,甚至哪一组的解答途径更有效,这样的做法一定是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又比如,学习《诗经》时,发现一个关于古典诗文“琴”文化的有趣现象,学生开始收集整理古诗文中关于“琴”的篇章,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梳理了“琴”文化的演变。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思考水平。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是“问题”,让学生时刻处在一种紧张的思考状态,可能比让他们消极、被动地坐在课堂里听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不独占课堂,让学生“建构”,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进取,敢于创造。

当然,这样的探究式教学也要求教师能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置出合理的问题,这样才能一环紧扣一环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甚至能重新提出问题,使得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深入思考,课堂上愉悦的氛围和富有挑战性的模式恰恰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语文的探究式教学步入良性的循环轨道。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灵活、机动地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课下做足功课,这样更能恰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同时做出合理的评判。这样民主热烈的情境、师生间的教学相长怎么能不使学生的兴趣盎然呢?

“问题意识”是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创新性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所以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教材的改编,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推动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赵根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学习活动的实施与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20(26).

编辑 张俐丽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