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探究

2020-06-29潘玉侠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2期
关键词:副热带天气现象梅雨

潘玉侠

摘 要:通过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地理现象,探究相关的地理学原理,在具体的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得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案例教学;“梅雨”;伏旱

一、设计思想

以真实的天气现象为依托,在基本地理原理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思路

教学情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1.分析降水形成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降水形成过程:

降水是大气中水的相变过程。从其机制来分析,某一地区降水的形成,大致有三个过程(如图)。

由此,让学生明确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为解释我国夏季风带来丰富降水做必要铺垫。另外,通过探究一般降水过程,理解掌握降雨的关键是水气辅合上升,遇冷水气凝结而成云致雨的机制,在探究锋面雨天气现象时,学生更容易理解冷暖气团相遇致雨的现象。

2.分析“梅雨”天气

案例资料:每年6月至7月上旬湖北宜昌以东26°—34°N之间的江淮流域,向东可一直延伸到日本地区,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天气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

设问:简述“梅雨”形成降水的过程。

引导学生探究“梅雨”形成过程:由于北半球夏季升温,副热带高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保留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的副热带高压带西侧的副高脊把南方很湿的暖气团北推,与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助推而南移的较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江淮准静止锋”,也称为“梅雨锋”,湿度梯度大,导致长达一个月左右的连续性降雨。而在130°E以东,则是较凉的极地海洋气团和热带气团相遇形成的冷暖气团交界面,温度梯度大,形成日本的梅雨锋。教师结合全球三圈环流知识点,让学生分析探究日本的梅雨锋,通过日本梅雨锋形成机制的分析探究,得出日本的梅雨锋具有极锋的性质,中国的梅雨锋则具有较多热带辐合带的性质。由此让学生理解“梅雨”的形成是因为冷暖气团相遇,干而重的冷气团俯冲到暖而湿的暖气团下方,暖气团辅合上升,进而导致降雨的过程。通过江淮地区的“梅雨”和日本地区的“梅雨”对比分析,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区域认知,养成科学审慎、综合思维的研究态度。

3.分析“伏旱”天气

案例资料:

(1)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这一气团控制,气流下沉,温度升高,出现较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天气。

(2)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从2019年5月23日起的连续三天,全国大部气温陆续上升,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将升温至30 ℃或以上。北方太阳辐射更强,尤其是东北、华北、黄淮一带出现今年首轮高温天气,“烧烤模式”上线。

设问1: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七八月份降水较少的原因。

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分析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点: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其西侧的副高脊西伸北进,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七八月份出现伏旱天气。锋面雨带在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的助推下进一步北进,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區,此时华北、东北地区迎来强降雨天气。由此,进一步理解掌握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设问2:知识拓展:结合案例资料2,试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出现高温天气的原因。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及教师引导,分析得出原因:①副热带高压增强,副高脊北跳控制我国北方地区,导致北方地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热量多,使近地面大气增温快;②太行山以西的西北地区高压脊助推的冷空气越过太行山,在背风坡,也就是华北平原地区下沉,形成焚风效应,使空气温度上升。

引导学生分析此时段多晴朗和高温天气出现的原因。让学生在掌握地理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学会创新性地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中纷繁复杂的天气现象的能力。

设问3: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及华北地区高温天气带来的影响。

通过此设问,学生一起探究天气现象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认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总结

本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知地理学原理,探知复杂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认知其发展的规律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研究者的视角剖析问题,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紧扣地理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乾根.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1.

[2]谭桂荣.夏季亚洲中纬度大陆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异常的机理[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副热带天气现象梅雨
《奇怪的天气:关于天气的50个秘密》
梅雨浸湿的乡愁滋味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English in the Internet era
与龙卷风共舞
新巴尔虎左旗常见天气现象分析
梅雨时节唱江南
天气现象的隐喻化方式分析
2016年1月寒潮与东亚副热带急流关系的研究
西藏南部暴雪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副热带东南太平洋海温对东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