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性思维下说明文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2020-06-29丁卉

求知导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说明文

摘 要:说明文相较于其他文体而言有其独特性,说明文的教学不仅应保有说明文本色,还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设计策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文章的魅力。而“智性语文”强调的是语文的认知性意义,指向人的思维发展和智慧生成,可以让学生从智性思维的理趣和情趣两个方面领悟说明文的精髓,从而提高自己介绍说明事物的能力。因此,基于智性思维对说明文教学设计策略進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说明文;智性思维;理趣情趣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08-0047-02

引 言

说明文教学相较于诗歌、记叙文等其他文体的教学而言,在如今的语文教育中明显受到了冷落。而“智性语文”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强调语文的认知性意义,指向人的思维发展和智慧生成”,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说明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说明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更类似于一种知识性读物,是以说明的方式来表述某个事物或若干事物的性状、构造、特征、功用等为主的一种文体,用语讲究准确性、科学性[1]。与其他文体相比,人们常常认为说明文缺乏情感的灌注和美的因素。从表面上看,它既没有诗歌的音律美和情韵美,又没有议论文的思辨色彩;既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又缺失散文表现出的优美的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甚至会轻视说明文的审美教育。基于智性语文对思维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对于说明文的教学设计理念要注意如下几点。

一、兼顾智性理趣和审美情趣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说明文的教学,许多专家学者都阐发过自己的观点,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任富强先生的观点,他曾反思过说明文的教学,认为说明文的教学应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出发,“将概念性知识转变为程序性知识,着眼于科学精神和逻辑意识的培养,旨归于信息加工能力的提高”。不难看出,任富强先生的目标在于培养一种逻辑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此外,鲍瑞娥学者曾在《浅谈说明文三步教学法》中提出“激发兴趣—授以规律—读写结合”三步骤教学法,充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表达的通俗性、语言的准确性”。其实这是在强调思维逻辑的理性回归和语言表达的学习应用。

对于当前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席艳芝老师曾精辟地概括为三点:一是感知有余、升华不足;二是只见一篇、不见一类;三是“功”涉文法,不及语言。这三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其实就是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文章理趣思维的培养和语言情趣的熏陶。

这些观点对笔者有诸多启发。在笔者看来,兼顾说明文的智性理趣和审美情趣,是当前说明文教学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在笔者看来,这两个原则可以通过对说明文语言的解析教学来体现。毋庸赘言,说明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语言的准确性,这是可以体现说明文思维理趣的重要方面。王元祥先生曾从“数据的使用”“概念的限制”“语序的安排”“修辞的运用”四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诚然,如若仔细研究便可发现,数据、概念、语序的科学界定与设置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的理趣,而修辞的运用、题材的选择等方面则可以映射出说明文别样的审美情趣。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材中“科学之光”单元为例,首先,各篇说明文都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智性理趣,在俞孔坚的《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总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3.6公顷……场地基本为平地”,精确的数据简明扼要地交代出面积大小,而“基本”一词,又彰显了作者对待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也让学生感受到一名景观设计师蕴含在手记中的理趣,此类例证比比皆是,这里不再赘述。

另外,说明文的审美情趣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元素。“科学之光”单元在充满科学性的语言中,不缺乏情趣与审美体验[3]。例如,贾祖璋先生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中的语言,“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首先,引用的修辞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作品的文学色彩,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文学的滋养。其次,引用比喻的修辞使得语言生动形象起来,使作品充满了趣味,说明文语言的审美情趣便自然地体现出来。说明文的审美情趣不仅表现在语言修辞上,有时候说明文本身的内容就已经体现出一种情怀与审美修养。例如,叶圣陶先生在《景泰蓝的制作》中,将说明的对象聚焦在景泰蓝这样一种中国传统工艺上,这是对文化的关怀,体现了作者审美眼光的独到之处,这样的题材本身就具有一种审美情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关注说明文中的理趣与情趣,并适当引导学生将目光投放在中国传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培养其兴趣,提高其审美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从而使理趣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相辅相成。

二、注重教学活动探究和应用训练

“智性语文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以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其智性因素。”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从理念上开始进行设计,更要体现在活动探究和应用训练上,这有利于强化和提升智性思维。教育学家布卢姆曾分化了思维过程,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其中,对于已学的知识的再创造被认定为高阶思维能力。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习任务群7”(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部分中提出一项学习目标:“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从字面上来看,其对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能力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理解层面,更体现在应用层面,这对于我们的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学者洪宗礼曾提出,教学说明文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说明”能力,所谓说明能力,应当包括阅读和写作说明文两个方面的能力。

诚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其特征和写作目的;二是帮助学生掌握作者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闵华老师曾在《对说明文教学的审视和突破》中提出,对于说明文的教学突破可以通过“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的策略[4]。在教学设计上,如何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显得十分关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活动为主,合理地安排学生的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这对于教师的说明文教学设计很具有启发性[5]。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探究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6]。例如,《景泰蓝的制作》这篇说明文详细地说明了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和方法,介绍了在景泰蓝制作中的手工操作特点,赞扬了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劳动智慧,从而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才能。该文章体裁为说明文,以景泰蓝制作的过程为说明顺序,详写了掐丝和点蓝两道工序。在各道工序的说明中,文章始终抓住景泰蓝制作中手工操作这一特点,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列数字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文风通俗平实。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景泰蓝的图片或实物来让学生观察其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文本教学。此外,本文以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为序,纵横交错,有详有略,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要抓住这个重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教师可以绘制本文说明顺序结构图,设置一些思考题,如景泰蓝的制作分几道工序?介绍六大工序时,使用了哪些起过渡作用的词句?学生循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展开小组分工合作,得出结论,最终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对本篇说明文的架构形成清晰的思維认知,并启发学生对文本主旨——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维导向。

此外,智性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智慧生成。要想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重视说明文的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智性语文的“智慧”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利用学生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让学生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7]。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本书,写一段简短的“书籍介绍”;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长,琴棋书画样样皆可。例如,某个学生学习琵琶,可以让其从琵琶的种类、来源、性质等方面写一篇完整的说明文来介绍这种乐器。但归其根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观察生活,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观察角度、掌握观察的顺序和方法,由表及里,寻根溯源,把握其特点,尽量做到细致准确[8]。

结 语

总之,说明文的教学设计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心斟酌。在智性思维的理念下,关注其特殊的文体价值,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生的思维发展需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好说明文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蔡莉玲,林千越.智性语文教学策略[J].语文月刊,2017(11):34-38.

洪宗礼 ,程良方.说明文教学浅谈[J].教与学,1980(04):49-50.

张永昊.审美教育与说明文教学[J].菏泽师专学报,1999(03):84-86.

任富强.理性的冷落和文本的误读──对科技说明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01):75-78.

鲍瑞娥,李华.浅谈说明文三步教学法[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1):49-50.

席艳芝.说明文教学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114-116.

王元祥.试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04):24-26.

闵华.对说明文教学的审视和突破[J].教育科研论坛,2008(09):25-26.

作者简介:丁卉(1992.4—),女,江苏海安人,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专练
小学语文中年段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中年段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用视角下的说明文教学
文本解读视域下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SELF策略例析
高中说明文选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整体把握特点 消除畏难情绪 指导具体实在
说明文答题技巧之分析语言特点
关于说明文教学的设想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