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视角下的说明文教学

2019-09-10张敏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9期
关键词:说明文文体事物

张敏

说明文有着自身鲜明的文体特色,比如内容的严谨性、表达的有序性和方法的丰富性等。基于语用的视角,聚焦文体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知、品读鉴赏和精读理解,从而让学生把握说明文内容、品味说明文语言、探究说明文方法。

说明文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文体。但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说明文,教师教得机械、呆板,学生学得沉闷、单调。通过说明文的教学,学生知道的就只是一些诸如打比方、列数据、举例子等枯燥的说明方法。如何让说明文教学呈现出一些特色?我认为,立足于语用视角,聚焦说明文的文体特色,能构建说明文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语用视角,聚焦文体特色

说明文属于一种应用较广的实用文,常见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比如说明书、计划书、策划书等。相比较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着自身鲜明的文体特色,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富有趣味性、生动性等。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说明文,更要让学生应用说明文。只有立足于学生的语用视角,说明文教学才能获得生机与活力。

1.内容的严谨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说明文是这样界定的: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也就是说,说明文的内容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因而具有科学性。一般来说,说明文既要说明一件事物“是什么”,还要说明一件事物“为什么”。科学性的内容是说明文的根系和灵魂所在。教材中《太阳》《月球之谜》《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长城》等课文,都是以事实为依据,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关系等的一类文章,不仅内容科学,语言表达也十分精准。比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有这样一句:“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对于“决口”用的是“多次”,而对于“改道”用的是“次”,一个用的是近似数,另一个用的是准确数,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实,保持了说明文所特有的严谨的写作风格。

2.表达的有序性

说明文的表达是严格按照某种顺序展开的,并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思路缜密、逻辑清晰是说明文文体的又一个鲜明特色。比如《松鼠》一文中有這样一段说明松鼠搭窝的过程的文字:“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作者描述时,用上了“先、再、然后”等词语,一方面说明了松鼠搭窝的时空过程,另一方面,让松鼠搭窝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进性。再比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其中,“漫长的演化”“最终”等有序性的表达,能引发读者与作者的认知产生共鸣,让读者和作者形成视界融合。

3.方法的丰富性

说明文是为了说明事物,说明事物就要用到说明事物的方法。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要运用到诸多说明方法,比如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作假设、引用等等。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说明方法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要能自觉体会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方法;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要能了解说明方法,自觉运用说明方法。比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是怎样在几百字之内将一百多年的科技发展史介绍清楚的呢?这就归功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从而做到了言简意赅。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辨析,了解具体的说明方法,还要将各种说明方法进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到说明方法的作用,从而逐渐学会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

二、基于语用视角,构建教学策略

基于学生语用的视角,和对说明文文体特征的认知,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的文体特色,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主要内容,赏析说明文的精致言语,洞察说明文的行文结构,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从而通过说明文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初读感知:把握说明文内容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内容。“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说明文的行文结构与脉络一般是非常清晰、有条不紊的,有的说明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的,有的是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的,还有的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表达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洞察说明文的结构,只有洞察了结构,才能把握说明文的内容。如,《电脑住宅》一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在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方位?各方位的电脑有何功能?如何工作?如此,学生对照课文内容,对每一个部分进行表达,最后将这些部分连起来说一说,将电脑住宅介绍得一清二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洞察到说明文的结构,即按照从“大门外”到“门口”,再从“会客厅”到“厨房”“卧室”“浴室”的顺序。有了对说明结构的感悟、把握,学生在写说明文时,就能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进行说明。这样,说明文就不再仅仅是内容的教学,而更是指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2.品读赏析:品味说明文语言

由于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科学、准确、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赏析,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说明文的词汇,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词义差别、词语搭配、语体色彩等,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些言语内容、形式进行玩味赏析、品读辨别。此外,也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在教学中,尤其要把握“这一篇”说明文的言语特色。如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假设式的表达”,文中“假设……没有灰尘”反复出现了五次,这种反复的语言表达,让我们感到灰尘与我们的生活、生存的关系很大。因为“假设”,灰尘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被表述得客观、明白、清楚。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说明的内容,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说明文谋篇布局的独运匠心。

3.精读理解:探究说明文方法

在说明文中,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需要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体会到说明方法对说明事物特征的表达效果。如《太阳》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 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的简单话语:“太阳离我们很远,箭不可能射到。”引导学生将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发现列数据、作比较能让不可感觉的事件变得可感觉,能让人具体、鲜明地感受到太阳离我们有多远,更通俗、明了,更能让人领会。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习得说明方法,了解到说明方法的好处,从而在说明文写作中灵活运用、迁移说明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从说明文内容、语言表达、说明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初读、品读、精读,从而把握说明文内容,品味说明文语言,探究说明的方法,加强对说明文文体功能的研究。如此,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还有助于学生实践说明文的写作。只有体现说明文的文体味,才能彰显说明文的独特价值,从而让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一样,变得“多姿多彩”,变得“有滋有味”。

(作者单位:山东枣庄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说明文文体事物
说明文阅读专练
另类文体巧谋篇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春天来啦(2则)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