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高智能”,微课“伴我行”

2020-06-29白传涛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趣味人工智能智能

白传涛

微课是一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趣味横生的短视频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兴致盎然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如此也使其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喜欢。可是在教育实践中,微课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把微课当成“练习课”,只让学生做集中练习;把微课当成“游戏课”,让学生与电脑互动玩数学游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下面结合“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尝试进行“智能课堂”的打造:

一、智能数学课堂 ,微课创新篇章

智能课堂脱胎于“人工智能”,它强调大数据的融合、虚拟现实交互等因素。但当前各种教学软件、网络平台等资源,并不能全面满足智能课堂的需求,由此可以借“微课”进行创新,进而开展智能课堂的创新尝试。

1.大数据融合丰富教学内容

数学应该取材于生活,进而服务于生活。而大数据也不是多么高深而难以触碰的东西,它也可以用贴近生活的方式予以呈现。例如在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课堂教学中,把生活中的“分蛋糕、吃西瓜”等内容融入,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而在“人工智能”课堂的尝试中,则可以在“生活趣味点”的切入之前,借助“对学生进行小调查、查阅网络相关资料”等,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具体内容,以此借助“大数据”实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更强。

2.新技术应用灵活教学方式

在智能课堂的概念下,我们可以尝试多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抛开“形式主义”的基础上,借网络及时查阅“各种趣味数学知识”、以电子白板促进师生互动,更可以借微课把这些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借助“手机拍摄、网络平台播放”等新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方式,促进学生、教师在新技术下的密切合作。

3.互动新策略完善教学模式

“智能课堂 ”强调交互性,而微课的应用也需要突出互动策略的实效化。例如在“微课”元素带动下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翻阅、选择”想要的内容,分小组进行“不同知识点的探究”,实现密切互动下的积极性提升、重难点的分散处理与集中交互整合,以此促进学生在积极而愉悦的气氛下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

二、微课巧妙实施,课堂教学高效

对智能课堂进行全面探究后,我们可以尝试进行微课的实践与应用。一是在微课的制作应用时,选择不同的教学软件与平台进行配合,二是迎合学生兴趣选择恰当的呈现与应用方式。具体可以从如下几点做起:

1.巧切入,趣味导学重情境

趣味横生的微课可以实现数学课堂精彩的开头,激发学生兴趣之后开展深度的探究。而在智能课堂的概念下,教师恰好可以借助微课播放与学习的期间,观察并思考学生的表现,进而开展“智能化”的评价与应对策略。具体操作时,一是从学生兴趣入手切入课堂教学。具体要给孩子们营设一种浓厚的智能课堂的學习与探究氛围,可以用以往的“儿歌、谜语、视频”等多种方式,还可以加上微课的特色趣味元素,以快速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二年级下册的《分米与毫米》教学中,考虑到“生活中认识、实际去测量、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等教学目标,在微课设计中把握“认识单位”这一教学重点,为孩子们设置不同长度分类的微课,给学生展示“趣味文具自述”“学术生活探究”等,同时设置“学生借微课进行互动”的环节,让他们以喜欢的方式“变魔术”,进行“厘米与分米”之间的变幻。如此导学,给学生营造了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更为智能课堂的形成打了良好的基础。

2.破疑难,灵活助力能发散

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相对较弱,微课则可以实现趣味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的效果。具体可以考虑低年级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小动物”等心理需求,以此融入微课。例如一年级上册《认位置》一课教学活动中,以“不同小动物占格”的自述,进行“上、下、左、右”等方向和位置的示范性表述,录制微课,以此形成“代入感”,让学生在“小动物们”讲述自我位置之后,对小动物的位置进行自主探究与表达,借小动物的角色扮演,完成小组探究学习,进而开展集体评议。

3.能拓展,活学活用促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不仅要重知识学习,更要重能力拓展的学习,重方法教学,而微课也可以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他们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并不强,而微课则可以恰如其分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课堂上,例如在前述的《分米与毫米》,以变魔术的方式完成按兴趣指引,在课堂完成练习后,还可以激发学生回家自主练习测量发现不同的兴趣;课堂外,教师也可以把微课提前与学生共享,让孩子们进行自主预习,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借助实践优化,智能课堂形成

在当前数学教育中,生活化、应用性、工具性等特点,恰好符合了智能课堂的多种需求,而微课作为传统课堂到人工智能课堂的有效媒介,则可以从多维度予以拓展,以多形式予以开展,实现大视野、大数据下的数学课堂向人工智能转型。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微课应用模式,助力人工智能课堂形成。

1.化繁为简,从意识领域转变

我们要明确,人工智能并不是多么高深的事物,而是与生活、数学密切相关,要把数学加以智能化包装,更要把智能化的精髓融入数学课堂 ,如此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切融合,以实现化繁为简的观念转变。

2.点石成金,从方式方法优化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些具象化、形象生动的事物予以辅助,人工智能与微课做为相对有效的事物,可以实现图片、视频、文字之间的转换,让学生得到全新的体验,所以在实践应用中,我们要从呈现与应用方式入手,优化方式方法,以提升教学成效。

3.辞旧迎新,从互动方式创新

人工智能课堂比较重视人机互动、人员互动,各种创新的互动方式,会让学生的大脑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这就需要我们从互动方式上予以创新,让学生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真正把微课的应用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趣味人工智能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智能烹饪机
人工智能与就业
超智能插秧机
数读人工智能
午睡的趣味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
下一幕,人工智能!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