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课堂细节教学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2020-06-29童燕婷

数学大世界·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研讨经验实践

童燕婷

【摘 要】 数学教学要抓住细节。首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激活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其次要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次要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研讨,从而探究知识的规律结构,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经验;实践;研讨

时下经常会听到许多教师的感叹:明明这些数学知识已经教过了,为什么还有好多学生掌握不了,不会解决数学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时,没有抓住课堂细节。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是从粗线条方向来设计的,至于课堂上的许多细节却会被我们忽略掉。所以要想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我们就要抓住课堂细节教学,探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并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问题意识,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就以《4的乘法口诀》教学为例来浅谈之。

一、基于已有经验,激活知识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基础,那种水中月、雾中花的教学方式是不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他们的学习需要在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因为只有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数学经验,学生才能有能力去探究新知,才能有探究新知的欲望。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学会先研究学生,研读教材,去挖掘教材内容与学生数学经验之间有哪些联系,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已经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设计出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的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思考之中。

比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教材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坐小火车,每一个车厢里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4节车厢。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确实坐过小火车,而有一部分学生却有可能没有坐过。同时,坐过小火车的,也不一定每一节车厢里坐的是4个人。如果我们单单用教材的情境图来导入,也许就不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正好我们班有四名学生荣获学校数学比赛一等奖,每一个同学奖励四本本子。于是我就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数一数每一个同学分别得到多少本本子,一共有多少本本子。这时,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数出了4个同学得到本子的总数:4—8—12—16。我随机在大屏幕上投影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然后独立填写教材26页的表格。这样,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4个4个加,丰富了他们连加的计算经验。把1个4、2个4、3个4、4个4分别填写完整,最后让学生全班交流1个4是多少,2个4是多少。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并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了数一数、说一说、研一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的数学表象得到丰富。

二、组织动手实践,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需要他们在动手中才能得以更好地完成。因为他们的数学思维往往是直观思维占主要位置,我们只有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丰富他们的直观数学思维,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才能慢慢将这些直观数学思维演变成抽象思维,才能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再依靠直观思维来进行,而是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更好地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4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许多教师有时候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方法来探究。但是在摆小棒过程中,往往是让学生4根一堆来摆,这样枯燥的动手活动学生做着做着就会不想做了,因为他们的动手实践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因此我的安排是通过小组合作,用4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摆出的图案多种多样,他们摆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甚至还有的同學摆出了一棵松树的样子,一只小鱼的样子等等。这一设计过程就是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思考的过程,他们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创新,在基于问题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方法,为下面学生自主编排4的乘法口诀奠定了基础。

三、组织相互研讨,探究知识的规律结构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水平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问题的思考角度是不一样的,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这一细节,让不同的学生在一起交流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在相互交流与研讨过程中,可以进行知识的互补,思维的互撞。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让学生经过不同解决问题思路的交流与碰撞,丰富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比如学生记忆4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环节,我并没有让学生拿到口诀就进行背诵,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研讨,发现4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规律。当然,每一个组发现的规律也有可能不一样,但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这样的规律适合学生背诵,那么就是最好的规律。之后让学生进行联想性背诵,也就是在背诵过程中,让学生边背边想这些规律。这样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4的乘法口诀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它有了整体性的认识。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计算,就不会再出现学生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却一到运用时就不知如何运用的现象了。

总之,数学课堂要关注细节,只有关注了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让学生更好建构数学知识系统,才能更好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映芬.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实践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江春莲.数学问题解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刘初喜.数学问题解决与课程教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研讨经验实践
乐淘淘“先进”经验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乐淘淘“先进”经验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