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个问题”的数学课堂教学
2020-06-29方学士
方学士
【摘 要】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实效。但“问”需要以“问题”为驱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问题至关重要,笔者尝试带着“一个问题”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 一个问题;课堂教学;好课
一、问题提出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实效,也是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导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但“问”更需要以“问题”为驱动,教师常担心“导问”的困难,这主要是“问题”的选取,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问题至关重要,让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都带着“一个问题”,都带着一个好问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听明白,听得简约又不简单。
通过“一个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学习,积极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首要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真正让部分学生个性兴趣得到张扬、创新能力得以培养,真正落实课标中的“四基四能”,做到精准教学。
一道问题加以变形、变式和迁移,举一反三,结合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让学生更加清晰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这些好问题随着教学积累与整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相信 “一个问题”式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
二、课例分享
课例:浙教版七年级上册《4.3代数式的值》教学片段
问题:咱们班36位同学相互握手认识,其中每一个人都要和所有同学分别握手一次,总共握手次数为多少?n个人呢?
师生已有经验总结:人数较多,从特殊出发,归纳猜想到一般结论。
思考1:我们知道2个人相互握手,共握手1次;3个人(分别记为A、B、C),A同学与其余2人握手2次,B同学与C同学握手1次,可见3个人共握手2+1=3次;4个人(分别记为A、B、C、D),A同学与其余3人握手3次,B同学与其余2人握手2次,C同学与其余1人握手1次,得到4个人共握手3+2+1=6次;于是归纳得到:36个人相互握手,共握手35+34+33+…+2+1=次。通过类比,得到n个人相互握手,共握手(n-1)+(n-2)+…+2+1=次。
思考2:人人参与握手,展现均衡与公平性,即每个人的握手次数应该一样,在这36个人中,人人都握手35次(除自己外),那么总握手次数可以得到,但统计时重复了一遍(即“A与B握手”等同于B与A“握手”),故36个人共握手次,得到一般化结论:n个人相互握手,共握手次。
知识链接:根据上述思路1,我们可从“35+34+33+…+2+1=”联想到儿时学习数学时常听到的高斯的故事,即求前100个正整数的和。
知识链接:将握手问题进行思考,得到“数线段”、足球赛场次、互送礼物等数学与生活问题,同时进行对比,互送礼物与互相握手的不同,进一步对给出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再发现,形成一个大问题链。
有趣的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举一反三,形成一个专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三、实践体会
1.好课从好问题开始
想让课堂的亮点变成经典,导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问题的本身价值。一次初三复习,问了如何证明两边相等,课后学生汇总了14种方法,并通过类比把两角相等的方法也做了汇总,坚定好问题是一堂好课的关键。
2.好问题从已有问题发展而来
作为一线教师,如果没有太多的创新编题能力,初期可把一个个经典问题、中考题作为引子,进行分类汇编,也让自己的专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阅读增加了理论知识,同时也积极解题、研究教材,好问题是积累发展起来的。
看似最基本的数字“1,2,3,4,5,6,7……”组成的一个对称问题(哈佛大学入学试题),可让学生始终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表见解。举一反三,利用字母ABCDEF,便可产生一道好问题,其核心是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学生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好问题是实践出来的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及知识网,让学生更系统地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同时,师生的思考问题更有深度与广度,更让师生爱数学、爱思考。
教师在课堂导问时,应学会等待,一方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充分思考与动手操作实践,让问题更清晰与深入;另一方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补充自己的答案,使回答更加系统、完善,更加尊重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成就学生成长。正如学生说过:老师给我机会,我一定给老师惊喜。学生是好问题检验的最大实践者。
4.反思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结果,进行再认识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反思、进行调整,教学后的反思也是重要环节,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成败得失,也要反思教学后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正如林崇德教授所说“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
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通过问题间的变式、联系、深度思考,循序渐进地将问题迁移,获取新问题,这种自由、生动的思维方法,是PISA题需要培养的思维模式,“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好問题的开发、实践、改进、成形、推广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建设,愿有更多的人加入研究,一同共绘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数学教学课堂蓝图。
【参考文献】
[1]钟祖荣,李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肇丰,李丽桦.课堂改进的30个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