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实现有效互动的路径
2020-06-29石丹丽
石丹丽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能够很好的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随着教学理念的更迭,互动教学的概念和实践策略成为了教育者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互动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体育;师生互动;实现途径
引言:
小学体育的课堂教学,绝大多数都是室外教学,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更多的则是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教学。体育是小学阶段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如今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其教学体系及授课模式也越来越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体育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理念,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和关系,让学生在平等融洽的环境中高效地进行学习和实践。
一、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方法
互动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足够频繁的交流和反馈,通过“教”和“学”之间的联系的促进,形成和谐平等的师生互动氛围,以达到提高教学的效果[1]。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互动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互动前提:体育课程也有其明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作为互动教学的前提,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环节,让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以便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互动基础:体育课堂主要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学生在理解本次课程的重点之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中去,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学。
3、互动方式:体育课堂的互动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包括小组对抗、师生对抗、集体训练等。
4、结果输出:互动教学的目的是提升教学效果,所以在一次体育课程的结束,一定要有正向的结果输出,可以是通过测验、考评、比赛等各种方式体现,学生负责输出课堂教学的成果,教师负责点评反馈,形成彼此促进的高效的互动教学模式。
二、影响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枯燥单一的互动形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好奇心旺盛但耐性不足的时期,对于形式化、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枯燥单一的互动形式比如一问一答、教师理论指导学生理论实践,长久下来学生学习的兴趣丧失,课堂上心不在焉,体育课成了学生“自由活动”的课程,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对体育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重视,对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不够积极,往往也会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不够认真,将体育课单纯理解为“玩”的课程。
(二)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往往直接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效运用互动教学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距離,形成平等、友善、开放的交流环境。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过于强调自己作为教师这一角色的绝对权威,忽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绪,那么就会容易打破互动教学带来所带来的和谐平等的环境,学生感受不到互动课堂的乐趣,也会失去主动表达的欲望[2]。
(三)缺乏集体凝聚力
一个人如果对某个群体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归属,他才能从这个群体中获得幸福感,这个群体才能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大多数的体育活动属于集体活动,考验参与者团结合作的精神,需要极强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但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宠爱,团体意识往往不足,好以自我为中心,参与小组或集体活动时缺乏集体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互动教学的成果极易遭到破坏,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实践有效互动教学的主要途径
(一)定制化体育课堂游戏,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对于天性爱玩的小学生来说,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机械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也会导致学生态度倦怠,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和热情。因此,体育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当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依据不同阶段年纪的学生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应用室外课堂的优势,设计定制化的体育课堂游戏,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爱玩的特性。
(二)加大师生互动力度,拓展多种互动方式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言传身教,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但不能一味追求绝对的角色的权威性。首先,教师作为互动教学的先发人,需要提前准备好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环节,在课程开始时要准确地将课程分解内容和教学目标传达给学生;其次,要聆听学生的反馈,即时给予答复,言语上要注意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等能够拉近学生距离的语气表达;最后,在正式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赞美、鼓励等正向的情感输出,激起学生对体育运动和学习的兴趣[3]。
在互动方式上,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和调整。比如学习篮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对抗比赛,教师承担教练和裁判的角色,对学生在赛场上的表现给予指导和评分。不同的互动方式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中,当教师和学生成为一个集体的时候,教学效果往往是最大的。
(三)组织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
集体意识能够增强小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从而发挥出集体最大的能量。一个群体的集体意识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组织各种集体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小学生对团结合作的认知,增强集体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体验感和参与感的体育活动,设计成关卡模式,搭配低强度的惩罚游戏,制定合理的奖惩规则,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体活动,在体育课堂上带领学生分组进行闯关游戏,鼓励学生努力为小组的胜出而共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结束语
素质教育理念中,体育教育已成为小学德育的主要手段,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沟通交流,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实现体育课堂中的有效互动,能够极大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发展小学德育。
参考文献
[1] 邓朝群.小学体育教师互动的基本类型和方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200.
[2] 魏凯.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9.
[3] 任海龙,王刚,管帅.情景、情感、符号:小学体育渗透德育路径探究——基于互动仪式理论视角[J].体育教学,2019,39(08):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