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亨利八世的专制统治

2020-06-29亨利八世;君主专制;宗教改革;褫夺公权;议会改革;民族意识;英国脱欧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

亨利八世;君主专制;宗教改革;褫夺公权;议会改革;民族意识;英国脱欧

摘 要:15世纪上中叶,具有传奇色彩的英国君主亨利八世毅然决然地与罗马教皇决裂,从此走上了君主专制的道路。由亨利八世与王后凯瑟琳的离婚案为导火索,君主与民众走到了统一战线上,实行了一系列对英国影响深远的改革——宗教改革、议会改革。亨利八世的个人王权达到顶峰,议会的意志从属与君主的意志,褫夺公权的残酷手段使其巩固了都铎王朝的王权,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但他的专制统治却具有两面性,进步性与灾难性并存,其留下的历史剪影至今影响着欧洲的政治局面。

关键词:亨利八世;君主专制;宗教改革;褫夺公权;议会改革;民族意识;英国脱欧

亨利八世是都铎王朝继亨利七世后的第二任君主,亨利八世的统治对后世的影响不只是局限于英国国内,并且在整个欧洲的历史上都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英国宗教改革运动是在亨利八世时代不能被忽视的重要成就。其激进但具有决定性的改革刺激了1533年,英国正式与罗马教会决裂,教会统属于君主之下,君权成为了最高权力的象征。由亨利八世在重臣克伦威尔的协助下进行的议会改革开启了“近代议会”的时代。亨利八世这一“马基雅维利”式的君主运用宗教、议会的改革以及褫夺公权法案完成政治目标,加强君主专权。至今,我们仍能在英国社会的起伏中体会到亨利八世统治时期的改革对后世之影响。

一、罗马教皇压制下的中世纪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笼罩在罗马教皇的权威之下,人们都对基督教持有绝对虔诚与服从的态度。“王权来自教权,教皇有权废黜国王”的思想被大肆宣扬,各个国王都向教皇纳贡称臣,位居其下,英国也不例外。自威廉一世时,教会从王权手中获得独立的司法管辖权,将教会法院独立;亨利一世即位后,承诺尊重教会权利,颁布了《自由宪章》;亨利二世继位后大兴司法改革,和教会围绕司法管辖权展开了激烈争夺,但最终在教皇的强压之下,也不得不妥协;直到约翰继位后与教皇英诺森三世的斗争将中世纪英国王权与教权的斗争推到顶峰,英国被剥夺教权,国王本人也被逐出教门,英国王权岌岌可危,约翰最后被迫向教皇俯首称臣。在11世纪到16世纪这段百年历史中,英国王权与教权一直处于并存、斗争、妥协之中,谁也没有真正地征服谁。正如温斯顿·丘吉尔所言 : “在中世纪,没有哪个国王敢于公开向教会挑战,虽然他可能很想限制教会的影响,却不敢考虑同它决裂。”

二、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的决裂

亨利八世与教会的决裂的导火索便是亨利八世与王后凯瑟琳的离婚案。但这场政治与宗教战役的枪声,其实早在亨利七世时就已打响。英国的宗教改革绝非偶然发生,也绝非仅仅因为一桩离婚案。当英国民众经历了“玫瑰战争”所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后,他们极为渴望一个强大坚固的王权再次出现。亨利八世的加冕使“整个英国沉浸在欢乐之中”便是这一社会趋势的写照。在亨利八世即位之时,都铎王朝已经进入了王权的巩固阶段,亨利八世在如此乐观的局势下继位,无疑增强了他的信心与野心,但他似乎并没有带来民众所期待的自由与和平,却在早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人们反战反教皇的情绪在对外战争中被不断激化,这让天主教的虔诚维护者亨利八世意识到他决策中的失误——支持教会与教皇并不能在妥协中扩大王权,反而会陷入为民众厌恶、教皇控制的双重困境。在亨利八世得到这一认识之后,哈布斯堡王朝的强大势力和其对英国的觊觎,正式地使亨利八世这一君主与民众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我是受权于上帝的、灾难深重的英国的国王。英国国王除了上帝外,从来没有上司。所以,我在这件事情上,要像我的先辈那样维护国王的权威。”在国家的独立遭到外界的严重威胁之时,亨利八世终于发出了反对教皇特权,维护王权的抗议。而随后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离婚案遭到罗马教皇的拒绝,瞬间燃爆了亨利八世和英国民众的民族意识。由于亨利八世与凯瑟琳没有男裔,而由女性继承王位必会遭到其他国家对英国王位的染指,故而王权的继承问题成为了亨利八世的心头大患。然而为英国人民所珍视的“英国帝国”的王位继承权,却要受到外族的哈布斯堡王朝操纵和教皇干涉,让英国民众纷纷站到了国王的一边,大力支持国王争取自己的权力。人民的民族意识凝聚,反教会的情绪高涨,成为了亨利八世走上专制的道路上的垫脚石。亨利八世明白民族意识在扩大王权的巨大推动力,这使他突破旧的桎梏,彻底与罗马教会决裂。

三、亨利八世的个人作用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及君主專制的顺利施行,近现代以来的英国史学界都以埃尔顿的观点为主流,这一学派普遍认为亨利八世并不是这场改革的主角,而是他的忠臣克伦威尔的政治思想在指导发动这场伟大的改革。克伦威尔在宗教改革及议会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根据近年来修正派学者的研究认为:并不能将这一切归功克伦威尔,而忽视了亨利八世的核心力量。克伦威尔曾宣称:“像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臣民那样,我将相信自己的主人,相信国王所做的一切。”他是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竭尽全力执行亨利八世的吩咐,为亨利八世实行专制的政治道路上排除了许多障碍。

在亨利八世执政期间,议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革。上院中世俗贵族的比例大大上升,这也是世俗权力对宗教神权的压制的体现,此时的上院大多追随王权。下院中乡绅、新贵族以及资产阶级的成分大增,尽管他们与封建主义存在对立,但他们此时并不至于去反对现有体系的维护者——专制王权。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忠臣克伦威尔的疏导作用。克伦威尔主持的议会对亨利八世的命令服服帖帖,尤其是下院的议员大多都早已被克伦威尔告知要顺从国王的意向,故而下院议员并没有自由,国王利用下议院去通过利于专制的议案。即便是如此,克伦威尔本人最终也被亨利八世无端处死,可见亨利八世在其君主专制的道路上野心勃勃、横行无阻,实现了“统”与“治”的结合。

上文已经提到了议会维护王权的原因之一。下面详细论述第二个原因。议会上院的贵族们的兴趣大多不在政治本身,而是在于自身的利益,他们参加议会的参与率也极低,尤其是在高级僧侣受到下院的极力反对之后,上院的提案垄断权被取消,话语权大大减小。议会下院之中的新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标志,但在反对教会和扩大王权的过程中,国王的行动与决策恰恰与资产阶级的利益相符,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议会已经成为国王专制统治最得力的工具。

四、亨利八世与褫夺公权的使用

亨利八世每每召开议会,都是为了有目的性地直接解决紧迫问题。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亨利八世最钟爱的武器——褫夺公权。褫夺公权,是都铎王朝标志性的政策,亨利八世对其改造乃至创造,尤其是将褫夺公权与叛国罪的紧密结合,使得这种手段变得更具攻击性。亨利八世反传统地使用褫夺公权的手段,可以让君王迅速地铲除掉他认为具有威胁性的、危险的某个人。这种无视普通法审理前提的手段,可以避免诸多繁琐的司法程序,直接回避了议会的提案与决议,同时也回避了参照先例的需要。对人下毒的卢斯,王后安妮·博林和第一重臣克伦威尔,全部都是被亨利八世一手创制的、带有他个人统治特点的褫夺公权手段所处决的。他们当中既有专制王权政治道路上的劲敌,宗教改革上的异教徒,也不乏曾经辅佐国王却在后期与其意见相左的重臣,这些人都被亨利八世用这种残酷的法案给消灭了。亨利八世的君主专制,也正是凭借于此,才能达到顶峰。后世也因此评价他为暴君此类,但由他所创制的“亨利八世条款”却留存至今。

五、进步与灾难的两重性分析

从历史分析法来看,亨利八世的专制统治既是历史的进步,亦是历史的灾难。亨利八世专制统治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推动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进程中。民族教会在宗教改革中形成,使英国的宗教信仰与国家政治彻底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束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议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效率逐渐提高,成为了主权国家的化身,形成了国王、上院、下院三位一体的机构。英吉利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凝聚,政治走向统一,结束了“玫瑰战争时期”动荡不安的封建割据的局面。宗教改革更是人们从精神层面上摆脱了教权神权的压制,逐渐转移到民族、法治、人权的层面上。

而灾难性则首先反映在亨利八世的个人专制独裁对“人”的权利和尊严的忽视,在强调君权高于一切之时,亨利八世完全违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用最残酷的褫夺公权来铲除异己,加强个人专权。至于宗教改革,也是亨利八世在宗教的面具下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宗教上的封建残余并未铲除,留下了深深的隐患。

五百年的历史已逝,却又在《欧洲退出欧盟法案》中再次“遇见”亨利八世。这是英国有史以来出现“亨利八世条款”最多的一项法案,也就是相当于亨利八世时期褫夺公权法案的使用手段相类似。不需要受普通法的限制和繁琐的司法程序的约束,直接通过议会授权修改或废除法律。在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而英国议会立法机制缓慢的背景下,在极短时间内议会根本无法修订法律来使脱欧后的英国的法律系统正常运行,而“亨利八世条款”使政府上层可直接修改或废除法律,不仅有利于提升英国的立法效率,还在制度设计上依然遵循议会主权原则。但是,英国政府在提用“亨利八世法案”并需要议会对此授权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病,如:對权力的使用解释不清晰,由此遭到大多学者和民众的反对,认为这是反民主、反宪政且违背议会主权的过激决定。在这一件时事政治的法律依据上,再次缩影了亨利八世专制统治的双重性与两面性,印证了历史。

六、结语

总之,亨利八世这位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的专制君主利用其改革与褫夺公权的方式使他接手的都铎王朝从发展起步初期走向了新君主国的政治道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专制政体并非历史的进步,但亨利八世的专制统治时期使英国结束了“玫瑰战争”以来的封建割据,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残暴的褫夺公权法案使亨利八世在国家统治的诸多困境下如虎添翼,因而其专制统治的确具有特殊的两重性,并对英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慷.英国亨利八世的专制统治及其思想[J].世界历史,1998,(5):53—64.

[2]大卫·休谟[英]著,刘仲敬译.英国通史III[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12.

[3]WilliamR.Stacy,“Richard Roose and The use of parliamentary attainder in the reign of Henry VIII”[N].The Historical Journal,Vol.29,No.1 ( Mar.,1986)

[4]刘城.十六世纪英国“王权至尊”的确立与教皇权的衰落[J].历史研究,2006,(2):138—150.

[5]科斯明斯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上),何清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年

[6]蒋孟引主编.英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7]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25.

[8]王晋新.都铎王朝对教会地产的剥夺及其意义 [J].历史研究,1991,(2):181—192.

[9]刘新成.英国议会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评亨利八世时期的议会[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1(1).

作者简介:陈雨婷(2001-),女,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在读,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学(师范)专业,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
先秦文学教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策略探究
沈连洙与尹东柱创作生涯的比较与研究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伪满时期东北文学的节俗书写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根植民族 与时俱进
美国早期白人弱势群体的民族意识分析
从天国到人间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