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连洙与尹东柱创作生涯的比较与研究

2017-03-25杜涛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创作

杜涛

摘要:沈连洙与尹东柱两位诗人在一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诗歌创作,又都在光复前离开了人间。两位诗人都曾作为移居民,有着艰苦的生活经历,都曾在日本有过留学经历,他们的诗歌都在解放以后才得以传播。有着众多同一性的同时两位诗人也分明有着不同性。沈连洙作品的反抗是男性的,行动性的,斗争性的,而尹东柱作品的反抗是女性的,自我的,暗喻的。沈连洙是儒教的世界观,尹东柱是基督教的世界观,这都充分表明了他们作品的不同性。因此两位诗人作品有比较性,也有必要进行比较。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日本侵略末期以强烈的反抗意识表现自我的内在世界和民族意识的沈连洙和尹东柱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对两位诗人的创作生涯进行比较。

关键词:抵抗精神;创作;民族意识

一、序论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日本侵略末期以强烈的反抗意识表现自我的内在世界和民族意识的沈连洙和尹东柱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对两位诗人的创作生涯进行比较。

两位诗人在一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诗歌创作,又都在光复前离开了人间。两位诗人都曾作为移居民,有着艰苦的生活经历,都曾在日本有过留学经历,他们的诗歌都在解放以后才得以传播。有着众多同一性的同时两位诗人也分明有着不同性。沈连洙作品的反抗是男性的,行动性的,斗争性的,而尹东柱作品的反抗是女性的,自我的,暗喻的。沈连洙是儒教的世界观,尹东柱是基督教的世界观,这都充分表明了他们作品的不同性。因此两位诗人作品有比较性,也有必要进行比较。尹东柱从50年代开始已经被人们重视,因此对于他的研究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标准。但是沈连洙的作品由他的弟弟保管,2007年7月才被世人知晓。 由此而来对于沈连洙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与处于朝鲜民族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尹东柱的对比研究,不仅能促进对沈连洙的研究,与此同时对于尹东柱的研究也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生平与创作

沈连洙(1918-1945)是日本侵略时期一位朝鲜诗人,直到近几年才被大家所了解并进行研究。

1918年沈连洙出生在韩国江原道江陵郡镜浦面兰谷里的一户农民家庭。 跟随家人为了摆脱贫困的命运先后从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迁徙到中国的黑龙江,最后在吉林省龙井市定居。沈连洙初期诗歌作品中充满深深的流浪意识和对故乡无限向往的思念之情可以说与其少年时代是在贫困和流浪中度过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关系。中学毕业后,沈连洙去日本留学,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院学习。小小年纪身处异国他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经济上的不富裕使沈连洙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之感倍加强烈,因而日本留学期间所创作的作品中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之情。但是沈连洙在日本留学期间大量地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同时努力进行个人诗歌创作,凭借其坚强的毅力努力地克服了异国他乡的孤独等种种困难,为国家和民族为受苦受难的人民写出了众多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诗歌作品。1943年末,日本留学生活结束后,沈连洙回到龙井担当教师,由于他在工作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们积极宣传反日和独立思想,曾两次被捕入狱,最终1945年8月8日在他27岁那一年被日军爪牙杀害于。

沈连洙一生创作诗歌242篇,其中包括未发表的自选诗集《地平线》,在《满鲜日报》上发表的5篇作品和其他作品。

尹东柱是中国出生的朝鲜移民第二代诗人,也可以说是世界朝鲜语文学作品创作中最具影响力的现代诗人之一。韩国最重要的文学奖(尹东柱文字奖)就是以其名字而命名的,其分量可以跟中国的“茅盾文学奖”不相上下。韩国称他为韩国现代诗圣,中国视他为我国朝鲜族杰出诗人。

1917年12月30日尹东柱在吉林省和龙县明洞村出生。他的祖父是朝鲜移民,基督教长老,父亲是明洞学校老师,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其后来诗歌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1935年開始了朝鲜平壤留学生活,1938年赴韩国首尔延禧专科学校学习,1942年4月赴日本留学,在东京立教大学文学部英文科学习。同年暑假结束后,他转入京都同志社大学英文系继续深造。先后从平壤到汉城到东京辗转求生求学,在黑暗中积极向上追求光明,由于其坚强的抵抗精神,1943年7月14日因涉嫌独立运动的罪名被捕,1944年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第二年2月16日死于日本福冈监狱。

综上所述影响尹东柱诗歌创作的经历有如下两个方面:第一,出生在民族主义倾向较浓的明洞村,而且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第二,对韩国现代诗人的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最终因涉嫌独立运动被捕入狱。

首先,尹东柱的弟弟尹一柱在他的《先伯的生涯》中描述:“1910年代的北间岛明洞是一块新开垦的泥土,失去祖国的难民们常常聚集于此,学校和教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可以说是充满热情和让人们跃跃欲试的一个地方①。”尹东柱家乡的这种文化氛围显然影响着其后来参加独立运动,同时,尹东柱诗歌的抵抗意识和诗歌精神也和这种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尹东柱诗歌美学还和他受到祖父影响深深信仰基督教有关。

其次,尹东柱对韩国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尹东柱的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现代主义痕迹。

尹东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歌,也许由于时代背景等相关原因生前公开发表的作品并不多,只有《自画像》和《新路》两首诗歌比较重要,从而可以看出尹东柱生前在文学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1948年他的遗稿诗集《天和风和星和诗》出版后,尹东柱才开始引起世人注目。

三、创作生涯的比较

两位诗人的诗歌创作都始于日本侵略时期,因此在诗歌的精神方面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更具体地说他们的诗歌创作时期是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到解放前。通过沈连洙和尹东柱的诗歌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时代情况及日本的侵略政策。比如说19世纪30年代后期我们民族在日本残酷地镇压下,不要说最起码的什么民族精神,自尊心了,连活着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很多文人不能忍受镇压及统制,成立了亲日团体等,与日本协力镇压百姓。但是两位诗人不屈服于他们,独自开始了诗歌创作,以民族意识为基础,创作了反抗意识的诗歌,他们存在的意义是非常特别的。沈连洙和尹东柱两位诗人具体的出生情况虽然不同,但是从外观上还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是移民,同是日本殖民地时代造就的历史产物。

第一,两位诗人都在19实际初作为长子出生。

沈连洙父母结婚11年才得到了一个儿子,尹东柱也是在父母结婚8年才出生,两人都寄托了家庭所有的希望。但是两位诗人成长的环境不同。尹东柱1886年跟随祖父搬到了北间道,1900年又搬到了明洞,生活比较富裕。但是沈连洙的家庭非常困难,为了活路不得不四处搬家,即使这样也没能摆脱贫穷的生活。尹东柱接受了幼儿洗礼在基督教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与此不同在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农家庭成长的沈连洙的文学氛围自然也是不同的。

第二,虽然沈连洙的出生地不是龙井是江陵,但是与在明洞出生的尹东柱一样都在解放前就已经养育了无数优秀文学人才的龙井中学就读,而且两人都从中学开始就表现出了文学灵感。

第三,两人都有着在日本留学,继续攻读文学的相同经历。

尹东柱在日本留学期间学习英文专业,沈连洙在日本大学攻读艺术创作专业,两人都苦读文学,埋头创作。只是沈连洙1941年去日本留学,他的留学生活一直饱受着经济的困难。

第四,两位诗人都因为反日思想,独立思想而被杀害。尹东柱因“独立运动”的罪名被捕入狱,1945年无声无息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沈连洙因为给学生传授反日思想被日本监视1945年8月8日被杀。回顾一下他们的死因,称他们为日本侵略末期具有民族良心的反抗诗人一点也不逊色。

第五,他们思想意识的形成及成熟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及师生的引导,因此对于诗歌空间方面的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

尹东柱和沈连洙意识形成方面最大的影响都来自于祖父,此外,对于尹东柱来说独立的反抗思想也受到了独立运动者舅舅的影响而沈连洙受到了在抗日斗争中献身的叔叔的影响。尹东柱的祖父是忠实的基督信徒,非常爽直,不仅引导整个家庭,而且引导着教会,引导着整个村子,具有着一流的人品。他的舅舅是独立运动者,是教育家,同时1909年接受洗礼,是忠实的教徒教徒。受到首尔的邀请引领改革运动,在独立运动中以教师为中心成立了独立运动的根据地。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而且在基督教的家庭成长,因此尹东柱集基督教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一身,正是这种精神贯通着他的所有诗歌。

四、結论

沈连洙和尹东柱都是在殖民地时代祖国丧失,民族矛盾最为强烈,民族活力丧失的情况下,开始了诗歌的创作并进入了全盛时期。

本论文对尹东柱和沈连洙的生平及其创作生涯进行了比较。结果两位诗人都是在1910年代末期作为长子出生,解放前在龙井上中学,继续学习文学,又同在光复前因为反日思想,独立思想被害等,除此以外都深受家庭师生的影响形成的民族意识及文学素养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对两位诗人诗歌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两位诗人的诗歌文学是解放前朝鲜诗歌文学领域上最后的光芒,填补了日本侵略末期现代文学的空白。

注释:

①张春植(2010),“与星对话-朝鲜现代诗人尹东柱与他的诗”,《民族文学研究》,再引用。

参考文献:

[1]朴丽星.沈连洙与尹东柱诗文学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

[2]黄菊花.沈连洙与尹东柱诗文体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

[3]柳杨善.“尹东柱诗的构造”[J].语文研究,2010.

[4]张春植.“与星对话-朝鲜现代诗人尹东柱与他的诗”[J].民族文学研究,2010.

[5]金海鹰.“日本侵占时期在满朝鲜诗人沈连洙诗歌自我形象研究”[J].当代韩国,2004.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创作
民族意识与乡土认同
咱也过回『创作』瘾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意识”问题研究综述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