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效讨论 引学生发展
2020-06-29糜海清
糜海清
摘 要: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论和辩解,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异。其心理机制是个体知识建构过程和合作性联合建构过程。有效的课堂讨论应是以互动为前提、以严谨的思维为基础、以可靠的知识为保障,因此,教师和学生在讨论中负有维护讨论团体、维护严谨思维、维护准确可信的知识的责任,并且依据讨论团体的形式和成熟度而变化。小学数学课堂讨论式教学用得不少,可收效不如人意,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让学生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必须明确讨论教学的真正要义,发现和提出所要討论的问题,因势利导,时间安排合理,总结评价及时恰当,从而使讨论行之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讨论;引导;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看到小学数学课堂热闹很多,形式丰富多彩,其中讨论式教学用得很多。的确,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与个性及社会行为的发展,如获得知识和高级思维技能,塑造勤奋、探究等良好性格,养成互帮互助等亲社会行为。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有效的讨论却很少,课堂讨论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这一奇怪现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讨论,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助学习,取长补短,弥补独立学习的不足,这是数学教学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有效讨论式教学内涵及意义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得到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出发,我们认为,在多元互动的有效讨论中至少可以激活师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还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是进行有效讨论的桥梁
教学中不是永远都是教师要求学生的,也有不少是学生要求教师。要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教师博学多才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教师的专业层次和素养上去了,对课堂的把握就会更加到位,更加准确,讨论的设计上也更加独到,数学课更加有内涵与深度。
教师的内涵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指导,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外自我学习,作为课堂的一种延伸,教师的教其实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掌握方法更好地学。教师发展了,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快捷的途径。
有效的课堂讨论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正确看待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寻找积极有效的办法,科学、合理、深入地组织讨论,促进师生和谐共处。
三、合理安排讨论时间,保证讨论能轻松又不失严谨的进行
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时间做保证都将落入形式主义,讨论也是如此。但我们也看到一堂课上老师让学生讨论好几个问题,学生还懵懵懂懂的,老师就让学生汇报了。这样的讨论当然达不成共识,更谈不上对问题有深入的看法。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时间的限制。我们必须在明确了讨论的问题后明确告诉学生讨论时间。否则就成了“低效”的讨论。
四、明确讨论的问题,这是开展讨论的前提保证
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人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人的智力产生刺激。在我看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讨论的,简单的没必要,太复杂又激发不起学生讨论激情。因而,首先应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重点设置讨论的问题。数学教学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切入口,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尝试解题:34-18时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解法:(1)34-18=34-14-4=16(2)34-18=34-20-2=12(3)34-18=38-18-4=16教师将三种方法都展示出来请同学们评议,生1:我通过计算第1、3种是对的,第2、种肯定是错的;生2:我认为第2种既然把18看成20减了,是多减了应该是加上2就对了。生3:照你这样说第3种也应该是不对的,为什么答案是对的呢?生4:第3种和第2种不同,它是把被减数多看了相当于是少减了,所以还应该是减去4……在评议中同学们领悟正确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错误对于学生学习和创新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间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思维过程和观点进行反思。长此以往,不仅能知彼知已,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对方的评论中是得到启发,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五、围绕论题,因势利导,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
课堂讨论是同学们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现,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差别,对问题的认识有深浅,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如人所愿之处,老师就要善于引导、调控、带领学生走出误区。当讨论离题时,老师应及时加以提醒和纠正,示意他们围绕论题,展开讨论。 当少数同学控制讨论时,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在课堂讨论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表现欲强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主角,几乎控制整个讨论过程,胆小的同学却一言不发。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一方面肯定、赞扬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关注、鼓励其他同学,给他们发言的机会,让同学们获得均衡的学习锻炼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当学生的思维模糊时,教师可提出一些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如“你能为你讲的举一个例子吗?”,“你能换另一种说法吗?”,当学生的思维一直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时,老师可提出进一步深入的问题,如“为什么……”“怎样才能……”,当学生的思维不是建立在之前发言的基础上时,老师可提出要求辨认发言相关性的问题,“你讲的内容与刚才的内容有联系吗?”,当学生不能对自己和小组进行概括和总结时,教师可提出进行概括总结的问题。
六、总结评价,促进讨论的深化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重营造课堂讨论的热烈气氛,注重现场的效应,却有不少老师忽视了讨论后的总结评价这一关键的一环。因此有些讨论流于形式,热热闹闹过后,收效甚微,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其实,讨论后教师及时、明确的总结评价是对课堂讨论效果的升华和延伸。
总之,有效的课堂讨论必须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精心设置问题,讨论才能有较高的质量。有效的讨论不仅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