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0-06-29张东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小学德育新课程

张东生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从以学生为本、强化教师的立德树人理念、增强师生互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强化德育的实践性,为开展德育探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德育;实践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以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小学德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构成,在实践过程中需要重视新课程标准提到的相关要求,将德育全面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并在各个学科中进行有效渗透。结合当前教育实际,笔者认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刻不容缓,如此才能为进一步开展德育教育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一、以学生为本,强化德育的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升小学德育活动的实效性。因此,在开展小学德育活动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想法,切实为学生考虑,将学生的一些主要想法有机融入德育活动中,这样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够让学生在自主观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等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德育的内涵。

譬如,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争做优秀的传承人”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可组织学生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自荐,然后对自己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列举,如:叙述在日常中帮助父母干活,助人为乐的行为等。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将这些情况制作成短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让学生们进行互评。最后,在课堂中由学生们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由教师给予奖励。这既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又发挥了榜样示范作用,时刻规范学生的善行义举,从而营造出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又如开展“我们的美德去哪里了”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根据观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在受到日常中他人美德感染的同时,还引领、规范自己此后的言行,从而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熏陶,形成如“坚决不做家里的小公主,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尊老爱幼”等美德。

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观察-评价-改进等方式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学生无形之中就养成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并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创新育人方式,强化教师的立德树人理念

为创新育人方式,还要强化教师的立德树人理念。我们可从丰富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方式等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整合智育和德育的关系,将德育知识渗透至教学中,从而全面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理念。

(一)丰富德育内容,有效整合智育以及德育

传统德育课堂中,教师往往将侧重点放在知识的传递和智力的发掘上,很少开展德育。这主要与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有直接的关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立德树人的目标往往落空。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丰富德育内容,将智育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例如: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热爱祖国的文章或者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为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文章时,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花生、收花生和嘗花生的整个过程中,对重点议论花生的部分进行发掘,能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虽然干着平凡的工作却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和奉献。又如在教学《春蚕》这篇文章时,在让学生掌握蚕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基础上,还能让学生对母亲养蚕的艰辛过程有充分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通过转变传统直接讲授的方式,注重智力与德育的有机整合,能够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二)采取多样化德育渗透方式

德育教育的应用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德育教育主要是在课堂中通过渗透的方式来达到教育的目标。因此,立德树人下的新课程小学德育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渗透,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课堂内学生们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了解国家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掌握悠久的历史;在课后对德育教育进行延伸和渗透,让学生在走出课堂后,通过实践活动,拓展知识视野,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又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清明节扫墓,去养老院照顾老人等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升道德素养,培养优秀品质,让优良道德在心中生根发芽。

三、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德育实效性

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主要是采取直接讲授的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少,这不仅无法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还使得学生难以在互动中感悟到德育的博大精深。为了扭转这一教学现状,加强师生之间互动就显得更有必要,这对提升德育实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应摒弃传统一言堂的教学痼疾,运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和沟通。例如在举办“德育大家谈”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可提问:“德育可以表现在道德素养方面,还可以表现在其他方面吗?”通过教师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进而在相互的交流中感悟到德育的真谛。又如在开展“红色记忆,值得我们学习的高贵品质”活动中,教师可提问:“中你们去过哪些红色基地?有哪些是你印象比较深刻的?”学生会说:“我去过英雄纪念碑,高大矗立在天安门,我们应该勿忘国耻”;“我去过西柏坡。那里有英雄的足迹,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被这些革命先辈不怕牺牲、不怕辛苦的精神所震撼”;“我去过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牌”……在学生们七嘴八舌说着自己的故事之时,无形之中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其次,利用微信群等新媒介对当前的社会时事进行讨论。例如,针对当前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组织“寻找最美的白衣天使”主题活动,让大家在微信群中进行充分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分析和总结,告知学生们白衣天使之所以是“最美的逆行者”,主要在于她们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德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德育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以进一步拓展德育教育的力量,不断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实现自身的健康成长。而德育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想要获取更好的德育效果,我们身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在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出更多有价值的班级德育活动,从而全面提升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禚丽丽.体验学习,立德树人——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优化探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04):95-98.

[2]邹铭,闫伟华,张冰.中国传统道德故事融入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20(09):21.

[3]李艳芳.立智立德  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资讯,2020,18(09):153-155.

[4]李淑颖,冯实.新课程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77-78.

[5]俞玮.爱国于心践于行——小学德育教学中爱国情怀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2020(07):5-6.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小学德育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