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探究

2020-06-29陈小坤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分组分层

陈小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小学生都存在着有个性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个性差异的存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学习状态。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下,满足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能沿着各自发展的轨迹前行。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学生差异很大。另外,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又时刻存在。如果沿用传统理念,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教学,就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而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就可以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情感等,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的分层教学有关理论比较匮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内容了解得太少,这样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很容易出现误差,无法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适应学生的差异性,据此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中实施分层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的分层理念结合起来。在分组过程中,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和构建。可以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角度进行分组,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分组。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置新的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促进措施。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仿写一篇《家乡美》的作文;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要求他们通过课堂教学的通读和理解,掌握重要的句子和生词。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二)在课堂教学提问中进行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很多时候还不能形成一个紧密的思考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使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维启迪,还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狀况和学习进度。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鱼游到纸上》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差异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让他们根据文章的内容,归纳出几个部分,理解每个部分的含义;对于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要求他们思考,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中心思想表达了什么内容;而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其思考文章中哪些字比较生疏,理解其含义并造句。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在教学中对合作小组进行分层教学

按照学生的特征分组后,学生之间就会相互交流。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不能只按照学习成绩的高低进行分组,不可一组全部是学困生。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科学地进行分组。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教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比较弱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则可以有针对性地互帮互助,实现优势互补。

(四)在课堂作业的设置上进行分层教学

留置课后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效地进行巩固,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例如:在学习《雨后》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抄写不会的生词,并熟练地阅读课文;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让其背诵后,收集和冰心有关的儿童诗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就需要让其熟背课文,根据文章的含义及其中心思想,写一个高质量的读后感。在这样的分层式作业中,每个类型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取得不一样的进步。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任务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选择,进一步完成学习一般和学习较好的学生的任务。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科学使用分层模式进行教学,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理念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并不是对学生进行成绩歧视,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的进步,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并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分组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分组搭配
雨林的分层
怎么分组
分组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