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0-06-29陆海燕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情感音乐课堂

陆海燕

音乐是反映人类真实情感的一种艺术,能陶冶学生情操,给予人们听觉的享受。而将音乐要素渗透到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为学生开展完整性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知晓音乐作品中的文化知识、背景知识内容,还能陶冶学生情感,使学生以自身情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进而增强艺术审美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感教学以及音乐要素的渗透,进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显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音乐情感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对音乐保持较高热情。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实施情感教学的时候,注重轻松、快乐、自由课堂氛围的营造,这是促进课堂成功的关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音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可视化的教学情境。如教学《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围绕“小鸟”这一主题,利用多媒体将春天的景象展现出来,如春天的树木、花草和阳光等,呈现出大自然的美丽风景。相对于枯燥的讲解,这种借助声、光、色等技术呈现出来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有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学生在欣赏图片的时候,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参与其中,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互动开放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主体位置,将音乐知识和技能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课堂教学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要想将情感教学理念融入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互动、开放的教学手段,以此活跃教学氛围,为音乐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多媒体教学法,即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创设情境,还可以采取情境模拟、讲故事、话剧表演、开展游戏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首歌曲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校园里感受春天,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激励学生表达自我

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在不同人眼里,音乐带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而要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想法。音乐是有声的,而情感是无声的,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去感受音乐背后的情感,不断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以《渔舟唱晚》为例,教师先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从音乐中获取到的信息或感受的情景与情感。要让学生自由地感受音乐,选择他们各自喜欢的方式去倾听音乐,并让学生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表达音乐带给他们的感受,可以是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图画的展现。教师对于学生的感受,要给予肯定,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情感表达,不求统一的方式,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与情感体验。这样,就能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内心的感受,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

四、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切身体会情感

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小学生的情感非常敏感,可塑性强,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作品中,能更加有效地施行情感教学。如果在音乐课堂上,只有教师单方面讲解音乐的各方面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学生很难真正体会音乐的灵魂。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进行师生对唱、即兴表演等,或者组织一些音乐小游戏。这样,能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音乐活动,切身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用自己的方式,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活动,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学生极强的好奇心开展情感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平台和空间,让他们去感知音乐,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增强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小,但是同样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肯定。有些音乐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直接略过这一步骤,或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点评。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学生情绪十分失落,不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和调动。新形势下,音乐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主要以鼓励为主,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教师通过有效的评价,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信心,让学生在音乐这门学科上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一般来说,教师在学生表演结束之后,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然后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公平性。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再指出学生的不足,以此提升学生对音樂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教育阶段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以及音乐要素的渗透,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与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内涵。

猜你喜欢

情感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