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

2020-06-29朱纯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自主性娃娃小班

朱纯甜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他倡导生活就是教育,反对填鸭式、机械性教育。将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小班幼儿自主游戏开展中,既能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更好地认知事物,也能够促进其语言、自理等各项能力的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自主性游戏概念为理论依据,针对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自主游戏中的实践运用方法进行研究及分析,以期为提高小班自主游戏效果、促进幼儿更好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小班自主性游戏概述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在生活中寻找教育,在教育中寻找生活”的观点,也正因为生活教育内容非常广泛且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从而使生活成为开展小班幼儿教育、自主性游戏的最好素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涵盖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共三项内容,其强调“教学方法要以学的方法为据,学的方法要以做的方法为据,事情的做法是学习、教学的标杆”。这里所指的“做”就是生活,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生活内容更多地纳入教育内容中,才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小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

小班自主性游戏指的是小班幼儿结合自身兴趣、能力,可以达到自主体现生活的游戏。自主性游戏涵盖角色、结构、表演三种游戏类型。小班幼儿刚入园,随着其生活的环境、接触的人事物的变化,开展自主性游戏可以让幼儿在扮演、表演过程中,强化自己的自理能力、交际能力,是小班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形式。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自主性游戏中的运用分析

(一)多种方式营造生活化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对家庭、父母的依赖性较强,这也就使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一时难以适应幼儿园环境,经常出现入园焦虑等问题,因此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创造贴近于幼儿生活的游戏环境,既可以让幼儿在熟悉的环境、氛围中放松下来,又可以让小班幼儿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更好地参与游戏活动。生活教育理论要求要从“生活中寻找教育,在教育中寻找生活”。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班自主性游戏中,要充分利用营造生活氛围、导入生活角色这两种方式,营造生活化色彩的环境,以此让小班幼儿可以在生活中做游戏、在游戏中体验感知生活。

1.创设“娃娃家”,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差,更加需要良好环境、宽松氛围的引导,而生活化、熟悉的游戏氛围,正是幼儿平时所能感知到的。娃娃家是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为幼儿创设具有“家”的氛围的“娃娃家”,营造出宽松的氛围,为自主性游戏的更好开展打好基础。“娃娃家”的创设旨在让幼儿在幼儿园中也有自己的小天地。因此“娃娃家”中的摆设也应当与实际的“大家”相符合,比如摆放小床、小沙发、小衣柜、小厨具等;并且在“娃娃家”中放置一些小娃娃,從而使整个“娃娃家”充满浓郁的“家”的氛围。与此同时,教师在利用“娃娃家”营造氛围时,所使用的物品也要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也可以让孩子将家中的娃娃或者小东西摆放在“娃娃家”中,这样既能让孩子在“亲近物品”中放松下来,也可以使幼儿在布置自己的“娃娃家”、照顾娃娃的过程中,对于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初步认知和了解。长此以往,让其认知、交际和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也正是生活教育理论中“从生活中寻找教育,从教育中寻找生活”的方法运用。

2.开展区域活动,提供生活化游戏环境

小班幼儿对于周围环境、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因此在小班活动教室设立自主性游戏的不同活动区域,利用区域活动为幼儿生活化游戏环境,将更加有助于幼儿体会生活且从生活中获取一定的知识。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中最喜欢和最普遍的一种游戏,也非常贴近小班幼儿的现实生活。我在自主性游戏的组织与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在“娃娃家”中会主动地给客人做饭、泡茶,并且在做饭过程中会做出使用调料的动作。因此,结合这一经验,为了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使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制作了各种蔬菜,使用小的空瓶子制作了各种调料瓶。以此,进一步丰富了娃娃家中的生活化设施,这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更具有生活色彩的游戏环境,并且我发现自从增加了调料,很多幼儿在“娃娃家”中招待客人或者自己做饭给娃娃吃时,都会时不时使用调料瓶。由此也可以看出,“娃娃家”这一区域活动的开展,能让幼儿实现从生活中获得相应的认知技能、生活技能,达到了生活教育的目的。除了开展“娃娃家”这样的区域活动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角色区域,强化生活化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接触到更多的现实场景,从而引导幼儿在体验生活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设计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

除了生活化的环境,设计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则更为重要。但因小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且自理能力比较差,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自主游戏,引导幼儿从游戏中体会生活,学习到生活技能,我认为教师可以将生活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从而吸引和引导幼儿参与游戏,达到提高幼儿能力的目的。

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日常规则,也是自主性游戏中运用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自主性游戏内容设计上,可以引入更多的日常生活内容,比如坐公交车、去超市、去看病等。通过这种生活化游戏内容的设计,幼儿不但兴趣高涨,而且也解决了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的问题,提高了自主性游戏的生活教育效果。

(三)提供生活中的游戏材料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根基。丰富的生活是一切教育的方法、材料、工具和环境的来源。不管在环境创设上,还是在游戏内容设计上,教师都应贴近生活,从小班幼儿日常常见的事物中发掘游戏材料,以现实生活中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我在组织自主性游戏中,经常让幼儿和家长从自己家中搜集一些废旧的物品带到幼儿园,作为游戏活动的备用材料。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据此,我认为在生活材料的提供、选择上,更多地应该让小班幼儿自主地感知、操作这些材料。通过激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幼儿也能自己使用这些生活材料创造物品。比如我曾经组织开展过“玩具加工厂”游戏,活动中有很多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纸箱、饮料瓶、毛线等。我发现有的幼儿会将毛线缠绕在饮料瓶上,为饮料瓶制作了一件“小棉衣”;有的幼儿则会将长条纸与饮料瓶结合起来制作成“小飞机”等。

可以说,正是因为自主性游戏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以此引导幼儿更好地在游戏中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这符合生活教育中的“做中学”“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观点,也体现出生活材料在营造能够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发展能力的作用。

三、结语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作为幼儿游戏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拓展幼儿自理能力,提升幼儿语言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小班幼儿的年龄与能力情况,在自主性游戏开展中融合生活教育理论,能让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内容更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游戏参与兴趣,更顺利地达到教育目的。本文通过对生活教育理论在小班自主性游戏中运用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创设具有生活化的环境,是对生活教育理论“从生活中寻找教育、从教育中寻找生活”理论观点的具体运用。具体来说,在创设环境上,要通过利用创设“娃娃家”,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开展区域活动,要通过多种方式创造生活化环境,让环境促进自主性游戏培养小班幼儿认知、自理的生活能力。

其次,要设计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游戏内容。日常生活内容是在自主性游戏中践行生活教育理论的重点。比如以拟人化方式设计贴近生活的对话游戏,培养幼儿语言交际能力;或者设计日常生活中的坐车、购物、看病等情景游戏让幼儿了解生活日常规则,从而更好地感知、认识生活,强化其自主学习、自理和语言能力的良好发展。

最后,要提供生活中的游戏材料,做好幼儿体会、认知生活,锻炼生活技能的准备。

猜你喜欢

自主性娃娃小班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