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真”“善”“美”的语文课堂

2020-06-29卞丽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生信息技术

卞丽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真”“善”“美”的教育,通过多种途径把“真”“善”“美”融入语文教学。例如通过课堂实践、古诗词文化教育、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等。“真”“善”“美”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帮助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学习效率,从而改善语文整体教学质量。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较为简单,认知相对较为直接,因此有利于开展“真”“善”“美”的教育。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互动和情感交流,可以表现出师生间浓厚的情感,以及学生的青春活力,并可以将语文课程中的“真”“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利用信息技术,谱写“真”的乐章

在语文学科中,巧妙地将人文性和学科的工具性进行了融合。它不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理趣、情趣以及意趣三者的完美结合,而且还把教授者、受教育者以及语文学科独有的特征进行了整合。同时,小学语文的主要宗旨就是引导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进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在听说读写方面能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悦。例如在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播放董存瑞炸碉堡的视频,同时在课堂中插入提问环节,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体现学生“真”的一面。通过以上课堂互动,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关系,而且还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语文教学不只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只有能够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要把“唯真”作为宗旨去进行施教。

二、利用信息技术,奏响“善”的乐章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情感发展较为丰富,语文教材中内涵丰富、情感饱满的文章一方面会对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塑造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其全面素养。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课件为学生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作为导入环节,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紧接着进入课文内容《真情的回报》。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真情”去品读文章,并标记出相关句子,最后整体通读课文,体会课文思想感情,进行交流,延伸主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后,由教师进行考查及知识梳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提问,如“‘我的真情是如何表现的?”“‘订户是如何表现真情的?”这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及知识巩固。

三、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悟“美”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其丰富的文章内涵不仅把环境意境描写的灵动美体现了出来,同时还包含了智慧摩擦出的思维火花以及表达情感过程中情感美。换言之,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审美境界的不断提升。在教学时,教师要学会用自身情感和语言魅力带领学生走进文章,感悟课文思想,同时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底蕴。

例如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教师用课件呈现能够体现古诗的画面,而后向学生讲述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向读者生动介绍了一幅春雨过后早晨春光明媚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和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本诗的前两句,诗人在春天的夜晚入睡,睡眠香甜,直到天亮醒来,听到窗外传来阵阵鸟鸣声,向读者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美景,含蓄地向读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本诗的后两句,诗人回忆昨晚下了一整夜绵绵春雨,随后又联想到庭院里的花儿被雨打落,遍地芬芳的景象。诗人把对春天的珍惜情感都表现在对“花落知多少”的惋惜中,热爱与怜惜之情在文中处处得以体现,令人回味无穷。

语文教学源于生活,作者通过对生活的感慨再加以文字修饰让我们感受到别样的语文魅力。在优美文章中,我们可以见识到大雪纷飞的雪景,淅淅沥沥的小雨,绚丽多彩的春景;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风景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美。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美的内涵。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秉持“真”“善”“美”的教学原则,利用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享受语文学习,从而提升整体语文水平并健康成长。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堅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小学生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