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佛大学幸福课在中学校本课程中的推广与应用

2020-06-29戚昊苏陈红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戚昊苏 陈红

摘    要: 本文围绕着哈佛大学幸福课在中学校本课程中推广的迫切性和必然性,进行事实论证和理论论证,以引起学校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身心发展的关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哈佛大学幸福课    中学校本课程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2002年沙哈尔·泰勒博士在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积极心理学课程——“幸福课”,这门学科告诉我们幸福是一门科学,教给我们幸福的方法,以此通过这些方法帮助我们达到幸福,这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门课程很快获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哈佛大学幸福课先在大学开展,并引起良好的效应,又从美国大学逐渐深入到中小学,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Homewood 高中Amy C. Fineburg老師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体系构建了“积极心理学七天入门”课程;“幸福课”也在国外的一些中学开展,根据资料显示英国的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的“幸福课”实践更加务实,迎合了信息时代人们追求幸福的需求,在幸福课的教育下,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对中国的学校进行文献研究,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在中国的中学开设基本处于空白,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申报立项了南京市规划课题《哈佛大学幸福课在中学校本课程中的应用和探究》,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引导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和身心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就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在中学校本课程应用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论证实施的必要性。

一、来自教育实践中的困境

1.笔者的教学困境

在中学担任班主任期间,尤其到了高三之后,笔者明显感觉到学生的紧张情绪随之加重,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一些学生进入高三后,面临高考的升学压力,学习压力增大,产生各种紧张焦虑的情绪。对我触动最大的一件事:一个学生说他这几次数学总是考30几分,感觉很压抑,吃饭没有胃口,睡觉老做噩梦,觉得自己学不好了,心情烦躁。这种典型的负面情绪给高三学生的复习带来不利,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情绪下,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笔者在2015年接任新的班级时遇到了另一名张同学,高中入校时是全校的第三名,开学的第二周,有同学向我反映他已经好几天在校不吃饭,而且不和同学交流,跟他母亲沟通这件事时,了解到他晚上还睡不着觉,就让母亲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已经出现轻度抑郁,在和他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因为初中的学习节奏和压力没有高中这么高强度,一下子紧张的学习节奏和难度让他产生焦虑和恐慌,经过多次沟通依然没有缓解,于是该生办理了休学手续,对我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触动。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学生面临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让我不断思考该怎样让学生更幸福更快乐地成长。在思考研究过程中有幸拜读泰勒·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它的出现犹如一道光,指引我在探索的迷雾中前行,决定研究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并对学生进行幸福课教育。

2.青春期学生的困境

14岁处在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变化,存在种种发展的可能,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也称13岁—14岁为心理断乳期,贝里斯教授认为这个阶段正是学习如何面对人生的时候,会遇到一些挫折和不利,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在挫折中前进,如何让自己更幸福地生活,对中学生进行幸福课程的教育是非常急切和需要的。在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想把哈佛大学的幸福课与中学校本课程相结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心理问题。

3.直面现实中的困境

我们要反思教育,关注学生的幸福感教育,逐步淡化升学教育影响,改革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消除中小学生因升学压力、学业竞争造成的负面情绪。哈佛大学的幸福课程是一种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从心理误区中走出来,重新获得生活的更多积极意义。这也是素质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中学开展幸福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学校要尽快建立幸福课程,教会学生掌握幸福的方法,遇到负面情绪能够自我转化、调节、应对。

4.心理健康课程的缺失

根据国家的规定,必须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讲,国家已经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付诸行动和经费的支持。笔者所在的学校也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这是被动式的心理辅助,等学生来咨询。现实问题是,一些学生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在遇到困惑、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有了负面情绪不能跟父母讲,不能跟同学讲,不能跟老师讲,就失去了宣泄的窗口,就失去了自我救助的社会支持,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自我排解,长期积累,容易造成心理问题。幸福课校本课程的建立,可以弥补中学课程设置中没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不足,变过去强调负性情绪的诊断为积极情绪的诊断,从心理治疗转向心理积极预防,帮助学生建立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

二、教育回归树人的必经之路

乌申斯基说:“教育主要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公众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往往是这所学校的升学率高不高,家长会根据这个指标选择孩子就读的学校,一些家长在学校教育之外会选择给孩子报校外的培训班,导致教育机构生意火爆,学校为了能够获得优质生源,让本校发展良性循环,在平时教育中更加强调考试学科知识的教育,早读从7点开始,中午还有午自习用来做数学小题,晚自习要到9点半,回到家还要继续学习到深夜才能把作业完成。学校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还会加强考试学科的测验,安排周测、月考,在临近期中和期末考试之前,有的学校的音乐课、劳技课、美术课等非升学考试学科的课时被语数外等升学考试算分的学科代替。学生的时间被大量的学习、考试、课外辅导占据,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讲是不健康的。眼睛近视率上升,体质检测的合格率下降,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育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学科知识有没有掌握,题目会不会做,考试能不能考出高分,忽视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状态,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业压力增大和感到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更要关注成长的鲜活的个体的精神幸福,让学生幸福成长。因此,在中学校本课程中开设幸福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