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递课堂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小探

2020-06-29郇秀梅

文教资料 2020年11期

郇秀梅

摘    要: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当前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相对比较薄弱,尤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音乐、美术、英语学科专业教师缺乏等,影响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农村中心校辐射教学点的方式开展专递课堂,充分发挥名师、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的教学质量,解决乡村教学点个别学科教师缺编、教师走班教学的问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专递课堂    辐射教学点    优质资源共享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学设备配套完备,师资力量逐步增强,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当前农村教学点受地域条件、人口数量等因素制约,存在班额小、条件差、师资不足等问题,尤其部分教师年龄偏大,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缺乏,导致教育教学相对较为薄弱,影响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地区的辐射,构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机制,使开不全、开不齐、开不好音美等课程的农村边远学校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规划教材教学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开始大力推动“专递课堂”建设。“专递课堂”是一种构建在网络平台上的全新的多媒体互动教学模式。“专递课堂”更是教育部门针对农村教育不均衡现状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辅助工具,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

一、农村中心校辐射教学点开展专递课堂的理性思考

农村教育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发展均衡的农村教育不仅能满足农村学习的需求,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群体的整体素养,并培育出新型的劳动农村人民,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及其他生活问题,努力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农村。除此之外,农村教育均衡也是社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满足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想要保证农村教育处于均衡发展的状态,需要将整合作为着手点,对影响教育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思考,将教育规律及优化教学过程作为基础前提,使每位公民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教育并使用公共资源。对其进行整合的过程中,需要为农村教育创造更多平等的机会,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群众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活动。

专递课堂作为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探索项目,在国内不断启动试点工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积极推进“专递课堂”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推进“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教研和教学组织模式,依托信息技术,逐步将“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

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城区学校与教学点之间直接进行“专递”,存在诸多弊端。由于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上学和放学的交通、家长监管、学生生活等问题的限制,作息时间不一样,造成城乡学校上课时间不同步,城乡要同上一堂课,会打乱正常作息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虽然城乡同用一个教材,但因城乡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城区学校授课进度可能比农村学校快一些,深度可能比农村学校深一些,造成城乡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的障碍。

另外,城区学校与教学点之间直接进行专递,无法实施个性化教学。由于是远程课堂教学,主讲人对听课学生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与辅讲教师可能有一定偏差。同时,由于城区学校班额比较大,主讲教师很难兼顾网络另一端教学点的学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中心校辐射教学点优势比较明显:1.小班化对小班化,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2.可以实现三个同步,时间同步、进度同步、计划同步;3.中心校与农村教学点相比,音美等专业的教师配备比较齐全;4.便于统筹管理,教学点只面对中心校一个管理机构。鉴于此种情况,我们主要采取农村中心校辐射教学点的方式开展专递课堂,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

二、农村中心校辐射教学点实施专递课堂的实践效果

1.促进了教学点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学校内的教学资源是农村教学不断发展的基础。将农村现存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其经过一系列科学处理发挥最大的作用,农村教育领导者需要从大局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保证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乡镇中心校配备的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相比教学点要强一些,中心小学辐射教学点开展专递课堂,可以将中心校相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输送到教学点。在中心小学设立主讲课堂,通过信息化手段应用双向音视频互动技术,中心小学和教学点同上一堂课,两课堂间、师生间进行有效互动交流,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课前、课中、课后严密配合,让教学点共享中心校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点课堂教学质量。

按照各教学点实际需求,根据师资、课程设置、学生等实际情况,每学期组织对教学点进行科学的调查、论证和分析,各教学点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标准课程时存在哪些问题?课堂、课程、教学资源有哪些方面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上报计划,然后由县教育局统一协调,开展结对帮扶。同时,学校将帮扶责任落实到教师个人,由帮扶人与被帮扶对象提前规划、对接、协商需求内容,按需提供课堂优质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专递课堂为农村学校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和知识传递架起了一座桥梁,有效解决了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发展长期不均衡的问题,最终实现了教学、教研融一体化的常态化教学应用。

2.有效解决了教学点学科结构性缺編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教学质量较差、缺乏高素养的教师团队,导致教师无法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逐渐加大农村教育不均衡的情况。由于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及学校建设等多种因素,导致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停滞不前,想要改变这一情况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教学点学生少、地域偏,大多存在学科性结构缺编问题,尤其是小学音、美、科学、英语等学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以往的做法是老师进行走班,在一个教学点上完课再到另一个教学点,带来许多客观问题,耗费人力、财力不说,效率无法提高。我们充分利用中心校和教学点班级都是小班额的特点,依托专递课堂,将中心校授课过程通过网络传送到教学点,并及时与教学点师生进行音视频互动交流,既克服了主讲教师无法兼顾远程学生的缺点,又解决了教学点专业教师缺乏而走班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利用中心校与下属教学点时间同步、课表统一、进度相当的客观优势,实现中心校与教学点之间的课堂同步,由中心校教师组织本校和教学点学生同时进行教学,教学点的教师可以辅助主讲教师完成学生管理、材料准备及教学效果监测等工作,有效解决教学点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问题,构建一校带多校、一校带多点的教学组织新模式。

农村中心校辐射教学点开展专递课堂,有利于乡镇学校教师资源的统一配置。因全镇学校只有一套班子领导,所有该镇教学点都由中心小学统一领导,因此,中心校可以方便地对全镇教师进行宏观调控,每学期中心校可以先保障一部分学校师资,根据实际需求均衡地为各小学和教学点配置师资力量,然后对缺乏师资的个别学科通过“专递课堂”形式进行授课。

3.有利于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以往的教研方式主要是先集中教师在实地课堂听课,然后针对本节课进行研讨,这种教研活动只能局限于少部分教师,且会受到空间、时间、地域的限制,效果不是特别好。

利用专递课堂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可以将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法通过网络传输到农村学校,促进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依托县域远程课堂互动平台和互动终端,通过城乡远程互动说课、听课、评课、专题研讨、交流等方式,由教研部门组织安排,电教部门提供保障服务,通过备课组一对一指导、教研组一对一引导,让农村学校教师远程实时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成果显性化,为农村教师提供了教学参考范例,为校本教研、区域学科教研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样本,凸显了区域教研的低成本、跨时空、广范围、高效率、齐参与等特点。

通过学习指导、问题导向、交流促进、展示驱动等活动,教师可以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找到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发现与别人的差距,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使教师正确评价自我,顺利找到最近发展区。网络教研精准帮扶乡村弱势学校,改变了农村教学点因人少,教学与研究活动以个人学习为主,一人搞教研的局面,薄弱学校充分利用专递课堂获得帮扶,共享优质资源。

4.提高了农村教学点教学质量

“专递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利用在线同步课堂的方式,使远程学校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因为教学点隶属于中心校来管理,且在同一个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的作息时间完全可以一致,所有课程表的编排、教材授课计划、课时的安排可以统一制定,专递课堂的开设、实施也便于管理、监督和交流,保障了专递课堂有效开展,增强了专递课堂的实效性,因学生情况大体一致,对讲授内容的设计一致,不存在学生跟不上、听不懂的情况。

针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专递课堂开展过程中情感教育无法融入,因材施教、个性教学无法体现的问题,我们在专递课堂中同时配备了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主讲教师主要用先进的课堂教学技术,将远端学生与本地学生同时教学,组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辅助教师主要负责课堂教学的服务与管理,针对课堂中的个性问题,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双向优势互补,让学生适应和熟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点课堂教学质量。

专递课堂的实施为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农村教学点开不足课、留守儿童的辅学问题等提供了有效帮助。充分发挥名师、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了教学点开课率,提高了教学点、薄弱校的教学质量,解决了乡村教学点个别学科教师缺编、教师走班教学的问题。通过组织县域教学名师与一定数量的农村教师结成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措施,提高了县域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从”传统教学”到“空间教学”:回归教育原点的自然选择[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2-4.

[2]钱明红.基于生态视域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策略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9-12.

[3]應建.基于网络教室背景下的远程教学策略探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5-6.

[4]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Z].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