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
2020-06-29骆剑琴
骆剑琴
摘 要: 2020年新年伊始,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也存在一些问题。将这些时事因势利导运用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可帮助大学生直面人生成长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以事说理、以事说法,探索“抗疫”视角下的思政课程教学。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高校思政课程 教学运用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当前,一方面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中国的不断崛起,触动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本次新冠疫情转移国内矛盾,攻击中国政府,引导民众的恐慌甚至仇华情绪,另一方面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2020年还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工作部署和计划,在首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之外,还要克服困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发展。当下是移动互联网加自媒体时代,每个个体既是网络舆情的制造者、传播者,又是受众。面对疫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解读,纷繁复杂的信息与多元的舆论,通过网络汇集而至奔涌而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这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疫情,学会在灾难中成长,将经历变成历练,值得深思。本文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运用为例,进行探索。
一、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必然性分析
(一)高校思政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教学的必然性。
高校思政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总体而言,就是通过系统宣讲、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地投入到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还是始终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模式;无论是坚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患难与共的优良传统,还是各行各业、举国上下同袍同泽、共战共情的情深意长,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见,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与新时代、新风尚同频共振,是引领大学生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思政课程的任务决定了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教学的必然性。
高校思政课程秉承立德树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脚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归根结底,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时代新人。四门课程各有侧重,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入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不仅要向大学生传递严谨的学科知识、理论构架,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答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遭遇的种种问题,使其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现厘清认知、明晰是非,确立正确观念,选择正确行为。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从疫情发生的时代背景而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中国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从疫情涉及的范围而言,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各行各业;从疫情信息传递的方式而言,在“互联网+自媒体”时代,既有官方主流媒体的权威发布,又有普通百姓的正常交流与讨论,有西方媒体的舆论引导,也有部分不明之人的传谣信谣。可见,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遇到的问题并不仅关于疫情,还有方方面面问题的叠加。引导大学生正确思考、分析、认识各类问题,甚而帮助他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大的格局研判和解决问题,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时代的需要,是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尤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必然选择。
二、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了许多先进人物与事迹,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思政课程因其使命使然,一方面必须理直气壮地弘扬和传颂先进人物、事迹,讴歌和传唱伟大精神,另一方面必须有理、有据、有效地分析问题、指出不足和批判错误。
(一)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示的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中国精神,需要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弘扬与宣讲。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为战胜疫情而不懈努力。无论作为新时代最可爱的四万多医疗人员勇敢逆行,奔赴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还是埋头苦干积极科技攻关的科研人员;无论是为全国人民的安危勇面封城的武汉人民,还是居家隔离的亿万群众;无论是积极转产扩产抗疫物质的企业,还是兢兢业业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普通工作人员,用他们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全世界抗击新冠病毒提供中国经验。同时,无论是驰援湖北的医疗设备、防护物资、生活资料,还是仅用10天建成拥有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11天建成拥有1600张床位的雷神山医院的横空出世,都向世界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也展示了中国精神的伟大力量。
(二)本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迎难而上、遇挫而强精神的现实任务。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面广历时长,对社会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此之前,在校大学生几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危机,虽然我们坚信经此一役后中国的公共卫生安全与防御机制会更加健全,但是,在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排除遭遇灾难或者其他危机的可能。作为引导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从本次危机带来的伤痛中迎难而上、遇挫而强,从危机的亲历者、见证者成长为今后引导民众应对危机的领导者、带路人,是高校思政课程的现实任务。
(三)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勇于担责精神的现实要求。
因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国高校的开学时间均推迟。各个高校虽然都启动“停课不停学”的网课教学,但是离开了校园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监督、同学间的互助学习,对大学生自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激励的要求更高,需要大学生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鞭策自己。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当下很多企业停工停业,用人需求减少、就业竞争加大。在此条件下,如何兼顾就业意愿与就业现状,如何兼顾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需要大学生理性分析与选择。疫情的肆虐还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2020年还是全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重任在前,召唤大学生勇于担责、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困难即机遇,疫情冲击传统的从业模式和现有行业,必然孕育创新创业的新机会,国家和社会需要大学生敢于创业创新,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四)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去伪存真、明辨是非精神的基本要求。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人们基于恐惧而出现各种应急反应,如恐惧型购物,主观臆断自己感染,不辨真伪传播各类信息,极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放大了各种各样的情绪与焦虑。面对恐慌与焦虑的情绪和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引导大学生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是高校思政课程的基本要求。
(五)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精神的有效途径。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采取了社区管理、群众配合的抗疫措施,功效显著。但是,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类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是高校思政课程法律素养教育的现实素材,为培养未来社会主力军的大学生依法行政、遵法守法的精神提供了有效途径。
(六)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高校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胸怀大局、有理有节精神的有利契机。
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大流行疾病,世界各国至少114个国家发现疫情,截至3月22日,世卫组织已收到全球确诊比例超26万例,累计死亡人数超1.1万人。中国疫情虽然基本得到控制,但是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超链接时代,很难独善其身。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将本次新冠病毒冠以“中国病毒”“功夫病毒”或者“武汉肺炎”等歧视性称谓,不仅不利于世界各国携手共克时艰,反而暴露了其狭隘的民族性。中国一方面勇担大国责任,胸怀大局,成为多国抗疫救援物资的主要甚至唯一来源国,另一方面对丑化、排斥中国的部分国家有理有节地表示精神上给予“支持”与“鼓励”,既有担当又有底线,为大学生放眼世界、胸怀大局提供了完美示范。
三、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运用分析
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引入高校思政课程,因紧密围绕课程任务与要求,各有侧重地展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主要围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展开。
(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思想教育上的运用。
首先,以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青年先锋为榜样,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本次抗疫一线,那些曾经被守护的“90后”“00后”成为战士,展示着青春力量和战斗精神。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就有1.2万多名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用自己召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顽强精神和不畏辛苦、不怕牺牲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坚定理想信念是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其次,以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楷模为榜样,帮助大学生培育坚定的爱国情怀。无论是时值耄耋之年仍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院士,还是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宋英杰、夏思思、彭银华等“90后”医护人员,都充分展示了始终以祖国的需要为先、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先的爱国情怀,是大学生学习的时代楷模。
最后,以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无名英雄为榜样,帮助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价值观。本次抗疫的最后胜利离不开无数坚守一线的无名英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无私奉献,他们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观,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鲜活范本。
(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道德教育上的运用。
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值我国农历新年,无数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及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光,选择坚守岗位、敬业奉献、服务群众,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素材。
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英雄的武汉人民无惧危险、顾全大局于1月23日起“封城”;无数企业承担着停工停业的巨大经济损失;无数的群众自觉居家隔离,彰显了中国人民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和执行力。同时,经此一役,无数的人开始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都是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鲜活案例。
居家隔离期是家风建设的有利时期。家风对应家庭模式,以钟南山为例,从父母到子女,一家三代悬壶济世,共同促进中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提供了真实贴切的案例。
(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律教育上的运用。
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执法、守法上的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和领军人,其法律素养关系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质量和规模。规范的行为受遵法守法学法用法意识的约束,因此,以现实的问题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大学生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效途径,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法律保障。
总之,今天我们承受偏见与责难,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强大触及西方国家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还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为此,将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胜利,从医疗、科技、卫生防疫的胜利,拓展到人才培养与储备的胜利,从而实现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是全体国民不懈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程锦.论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9(7).
[2]董金明,陈梦庭.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难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9(6):34-36.
[3]姚利民.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19(5).
[4]关振国.课堂教学评价:提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率的助力器[J].中国成人教育,2019(12):76-79.
[5]陈彩利.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前提和主要目标[C]//人文与科技(第二辑),2019.
[6]陈峰.思想政治课实践理论教学模式探究——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