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艺术原理视角探析古希腊柱式的人文特征

2020-06-29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流行色 2020年5期
关键词:科林斯柱础柱式

周 垚(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古希腊柱式是古希腊文明中璀璨的一笔,它以一整套柱式语言奠定了古希腊建筑的基本形式语言和审美标准。帕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在数百年后的今日,提及欧洲建筑的形式与风格,皆以古希腊柱式建筑为典范,成为众多设计师灵感的来源。

一、古希腊柱式的艺术本质及其由来

早在公元前1世纪的奥古斯都时代,维特鲁威便提出:柱式是一种建筑表达方式,其特点不仅有粗狂干净,也有精致细腻,在真正古典设计之中,柱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影响了建筑的整体风格[1]。其撰写的《建筑十书》揭示了古希腊多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三种柱式的由来。

1.多立克柱式

最先出现的是多立克柱式。在古希腊流传着一个传说:当多鲁斯统治阿哈伊亚和伯罗奔尼撒全境后,这位海伦和仙女奥尔赛斯的儿子,在古城阿尔戈斯的朱诺圣地建造了一座神庙。其后,在阿哈伊亚的其他城市也建造了与其柱式相同的神庙。

这些神庙用于供奉男性神袛,希腊人要在神庙中设立柱子,当时并没有对称规则的存在,要如何使柱子既可承载建筑重量又可满足人们所公认的美感,他们开始探寻新的方法。最终,他们把目光转向人体,以自身作为范本。

希腊人测算了男性的脚长,将其脚长与身高相对比,发现男性的脚长是其身高的1/6。其后,他们把这个原理运用到柱子上,形成柱身,并设置柱基宽度6倍高的柱头。至此,神庙中的多立克柱,开始显现出男性身体的比例、阳刚与俊美。

在这次的建造中,希腊人找寻到这种可以在观念上凸显男性特质含义的建筑柱式。

2.爱奥尼亚柱式

当希腊人拥有了象征男性的神庙后,他们又渴望拥有一座不同风格美的神庙,来献给优雅的月亮女神狄安娜。

那么女性的特质该如何体现呢?同样的方法,换以测量窈窕女性的尺寸。通过对脚长的测量,首先得到宽度仅为高度1/8的柱体,使之拥有高挑的外型。仅此一点并不足以充分表现女性的特质。在此基础上,他们从女性的卷发中得到启示。在柱头处,似卷发般从旁侧向下卷曲,以水果叶子为丝带取代头发的位置作为前方装饰。通过模仿贵妇身上的长袍,以凹槽贯穿整个柱身,如褶皱一般垂下。

爱奥尼亚柱式由此产生,用以供奉朱诺女神与狄安娜女神等神庙。

3.科林斯柱式

尔后,为供奉更纤细雅致的女神,如维纳斯女神,希腊人又衍生出科林斯柱式。

关于科林斯柱式,维特鲁威在他的书中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那时,科林斯有一位少女去世,她悲伤的乳母拿了一个篮子放置女孩生前的宠物,然后将篮子放于她的坟头,并盖上瓦片。一根莨苕的根正巧被篮子压住。待到春来,万物发芽,篮子上的瓦片阻止了根茎的生长,茎叶向篮子的边沿探寻出路,由内往外弯曲,形成向下的漩涡。彼时,雕塑家卡利马科斯路过此地,这场景给予了他灵感,他把发芽的莨苕叶子作为“科林斯柱式”的原型,并运用少女体态的对称性来确定科林斯柱式其他部分的比例[2]。

这种柱式是对少女窈窕身形的模仿,她们年轻,因而更显纤细。

希腊人通过不同的建造需求,从人体自身出发探索柱式的表现形式。希腊柱式之美并不出自任何一个建筑师的凭空想象,其本质是从人体自身的对称与比例中来,其根源来自于自然。

二、古希腊柱式的人文主义特征

古典时代的雕刻家费地(Phildias)说:“再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善的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3]希腊人一直很欣赏人体之美,他们通过对人体的模仿,比例的测量,来取得建筑均衡的美。“多利克柱式是仿男体的,爱奥尼亚柱式是仿女体的,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4]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建筑师对柱式来源于人体极为笃信,甚至于把柱式檐部的侧影直接同人脸相对照。

多立克柱式之所以仿男体,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战争都息息相关。最早提及这一点的是神话《奥德赛》,约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居住于希腊北部地区,他们处于原始社会的状态,性情野蛮、好战,具有侵略性,大规模入侵南部地区,给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岛文明带来毁灭性打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建筑,使得多立克柱式具有阳刚的男性特质。

而相反,爱奥尼亚柱式则凸显着女性的柔美、端庄、典雅。为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希腊社会一直以男权为中心的城邦制度,除供奉女神这一原因外,通过进一步研究与考证,可归结为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古希腊虽为男权社会,但女神有很大的感召力。古希腊的许多建筑都与战争息息相关,而女神在战争中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雅典娜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在希腊人的心中,智慧、胜利是雅典娜的象征。她常常会驾临凡间为陷入困境的希腊英雄们提供出乎意料的主意,在危难时刻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因而,在这个泛神论的国家,女神在古希腊人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女性为代表的建筑特征也由此产生。

第二,古希腊哲学讲究人与自然的关联,人类则是由男性与女性构成。在古希腊社会由野蛮向文明过渡的进程中,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同时在出现变化,男性逐渐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但女性仍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看出。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有着九大女神,例如天后赫拉、火焰女神赫斯提亚等,这些女神都受到希腊人民的爱戴。母权制还未完全消失,在这男权的社会之中,女性仍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柱式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柱式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特征。随着古希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因素的不断发展,古希腊柱式作为一种艺术载体的形式应运而生。正如《建筑十书》中所提出的建筑“三原则”:适用、安全、美观,这就是人文精神在建筑创作中的体现。

图1 古希腊古典时代三大柱式

三、古希腊柱式与东方柱式的比较

相较于古希腊柱式产生、演变与发展,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也在上演着其建筑柱式的演变。古希腊时期是西方艺术史的起源时期,中国则是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此时的古希腊从氏族社会向城邦民主社会转变,先秦处于礼坏乐崩、诸侯纷争、新旧交替的历史变革时期。

与古希腊柱式不同,中国的古柱式以木结构为主,仅柱础部分采用石制。先秦时期,地域辽阔、土壤肥沃,孕育了古代的农耕文化,人们自给自足、辛勤劳作、民风淳朴。先秦柱式,大多采用卵石做柱础,风格粗犷,体现着追求自然、和谐、安静的生活状态。

诸侯争战,打破了原有的生活状态,战争一方面带来灾难,民众流离失所;一方面促进了诸侯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出“百家争鸣”。秦统一六国之后,在两汉时期则发展出覆盆式和方形柱础,开始出现最早的兽形础卧羊形柱础与汉代经典的覆斗形、方座鼓盘螭形柱础。

经历朝代的变革后,君主专制制度已形成,艺术形式上的王权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柱础雕饰纹样也随之变化,出现以“动物”为主的题材。为表达王权的威慑与至高无上,纹样多以龙、凤等图腾为主,纹样形式精密繁琐,构图对称,严格刻板,等级森严,充分体现着当时“礼制”的社会氛围。也出现以“人物”为题材,描绘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寓意吉祥的纹饰。这些柱础的演变反映着中国传统礼制文化、吉祥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到清末,西方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古希腊柱式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并发展,西方建筑融入中国社会。现今,上海外滩仍能看到历史演变的痕迹。电报大楼(外滩7号)每一层采用不同的柱式,1层为多立克柱式,2层为巴洛克式方形立柱,3、4层则为爱奥尼亚柱式;汇丰银行大楼(外滩12号)以6根巨大的科林斯柱式贯穿大厦的2至4层,形成错落有致的柱廊。黄埔江岸一整排古典柱式建筑长屹于此,既是中国近现代建筑中浓墨重彩的印记,也是古希腊柱式与东方柱式融合的开始。

四、现代设计对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借鉴

古希腊柱式的人文主义从建筑柱式上不断演变,它的思想一直延伸到室内装饰设计之中。

第一,借鉴古希腊人文主义理念。古希腊人将人作为万物的尺度,不仅注重形式美,还重视其对人心理所产生的影响。现代设计中也非常重视人文思想的表达,设计以人性化为前提,注重无障碍空间的设计。对于老人使用的空间,如养老院,要考虑扶手、坡道等设计,使老人行走便利。根据在不同空间中,使用者的特殊需求进行分析,予以合理设计,最大限度体现设计的人文主义,满足使用者生理与心理的需求。

第二,借鉴古希腊理性化思维。古希腊柱式,整个柱子中柱头与柱身的比例根据人体比例进行精确计算,以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建造。古希腊建筑及其室内设计领域所应用的比例关系非常值得现代设计借鉴。比如幼儿空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高比例,以此为标准确定设计的尺度,满足儿童的使用需求。正确的运用比例关系,以人的尺度为参照,对尺度关系进行更好的把握,既提高室内空间的形式美感,又达到空间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设计空间具有良好的心理舒适性,才能体现出设计的理性化及其人性化特征。

结语

在对古希腊柱式艺术原理的探析中,可以发现从古至今设计活动都无法摆脱历史与地域的限定,它的产生与发展会随时空的变换而发生着变化。正如古希腊哲学中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任何的设计与艺术都无法离开自然而独立存在。艺术设计要模仿自然之美和心灵之美,一切艺术创造都应契合美的目的和意图。

猜你喜欢

科林斯柱础柱式
唐代宫廷建筑柱础石探析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绍兴地区传统柱础样式演变及保护研究
均压环对覆冰状况下交流超高压柱式绝缘子闪络电压的影响
约翰·科林斯
饮着科林斯的太阳……(节选)
柱式传感器与桥式传感器在汽车衡中的应用性能分析
南汉国宫殿十六狮柱础石
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新调谐方法
一种新型柱式多功能配电站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