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元素公共装饰艺术
——以唐卡浮雕的探索为例

2020-06-29张志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合作747000

流行色 2020年5期
关键词:浮雕唐卡雕刻

张志宁(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 合作 747000)

一、民族元素公共装饰的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工业化已成为所有发展中国家必然经历和正在完成的人类革命,地处甘南的藏区也正在从半农耕半游牧的社会构成格局向定居并逐步城市化的进程城挺进。以甘南州合作市的发展为例,建市20年来,从属于夏河县的一个小镇,演化为拥有十多万人口的小城市。城市的建立势必需要相关的城市构建配套,公共艺术作为现代城市重要的构成形式,在藏区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了一些问题,目前我国市场上现成的公共艺术产品基本以国际化的现代构成和带有典型汉式风格的艺术形式为主,藏式元素的公共装饰几乎没有,就各州县在主题广场以及各大会馆所做的公共装饰都是请内地的设计团队做的设计,出现风格严重割裂不匹配的现象,一边是完全国际风格构成的作品,一半是过于表面化千篇一律藏八宝的应用,导致各地公共艺术发展缓慢迟钝,甚至藏八宝图案泛滥的现状。

鉴于以上现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甘肃省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民族工艺实训中心在做课程方案时将民族公共装饰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其中,想通过课程一方面探索民族元素在公共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一方面向社会提供一些经验和观念。

二、对唐卡浮雕的初步探索

唐卡有着多种多样的分类方式,根据内容题材、制作材质、风格流派等方向可以将唐卡分成不同种类,大体可分为两类:“国唐”和“止唐”。“国唐”是一种丝绢唐卡,根据制作方法又可以分为五种,分别是丝面、丝贴、手织、绣像和版印。“止唐”是指用颜料绘制而成的唐卡,根据不同的背景颜色可以将“止唐”进一步分类,有多种颜色为背景的是“彩唐”,以单色为背景的有“金唐”、“朱红唐”和“黑唐”等。集合了藏族人民我们之前通过工作室研究和授课的方式已经对唐卡浮雕做了一些研究,比如通过借鉴青海西藏四川一些唐卡木浮雕作品,模拟做过五轴雕刻的木浮雕唐卡,积累了经验,我们也通过网络搜集到了一些工作室所绘制的唐卡浮雕灰度图,进行了梳理研究。再者,唐卡艺术在藏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就在我们制作的过程中就时有人民群众过来观看,这种文化认同感是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得以存在并取得最终成功的关键,因为公共艺术作品最终只有通过观赏者的参与和互动才能最终产生相应的社会意义。能更进一步感受唐卡艺术之美。因此,本文将唐卡的色彩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唐卡的浮雕、着色技法和用色规律,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装饰艺术设计进行装饰画的创作。

三、唐卡浮雕具体制作步骤

1.制作图稿

2018年初,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到拉卜楞寺庙和禅定寺进行田野调查,聘请甘南著名木雕刻艺术家安拉目九先生作为老师参与指导工作,确定了两套方案,第一方案用木雕和泥塑的方式造型,然后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浮雕作品,然后再雕刻翻模出最终作品。第二套方案,参考已有的木浮雕作品,和网络精雕灰度图用精雕软件直接做出灰度图,然后雕刻翻模,分为两组同时开始制作。从中遇到的问题,由于我们团队的同学都是设计专业学生,所以通过木雕泥塑方式制作原型再扫描的方案受阻于造型能力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最终作品不是很成功,只能扫描安拉目九老师做的少量作品。第二组相对比较成功因为有大量网络资料和精雕软件的配合,最终做出两张完整的灰度图,并最终用于雕刻。第二阶段,雕刻泡沫版。三轴雕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现在全国每个城市工厂都在使用,学校为适应社会方便教学有专门的雕刻机房,一边让学生熟悉雕刻机的操作技术,一边进行雕刻创作,我们的团队经过一个月的调试修改做出了所需的泡沫版浮雕原型,由于用于雕刻的泡沫不像木头那样坚硬,所以泡沫原型还需要打磨抛光处理,以便获得理想的翻模原稿。第三阶段,翻模。由于玻璃钢材料价格相对昂贵,所以最终选定用水泥翻模,水泥的特点是固化较快,塑型能力强,有厚重感和石头般天然的肌理,但容易开裂,过程不好把握,如果材料不均匀与模面不完全贴合,就会出现造型的破损,后期很难弥补,在制作过程中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只能重新制作雕刻。

2.造型图案

传统原有图案虽然精美,但过于繁琐,有些适合绘画但不一定适合制作雕塑,需要应用现代构成观念重新整合原有图案的寓意和审美远离,在保持原有造型美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审美加工提炼,由于民族图案大多与宗教信仰相联系,需要讲宗教寓意与审美逐一区分加以整理,然后造型,所以需要深入了解民族元素的文化内涵。图案的提炼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简约和几何构成化,因此需要从传统图案繁琐的装饰与构造中找出美学的基本规律,然后精简、重构,从而获得完美的现代构成符号。每一个时代图案都在以一种时代性的特征在历史中前进和发展,这个基本的脉络就是构成的基础逻辑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外部构造和风格,每一个民族因为发展历史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造型形式,这些造型形式有其内在的文化学意义,类似于密码一般藏在他们基因深处,是不容易被改变的形式共鸣,我们对于造型图案的提炼与改造就是寻找这种密码的过程,找到这组密码,然后再与现代观念结合,从而获得具有现代意义的形式语言,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存在和复活。

3.制作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的逐步介入,对于创作多了很多方便,要更多的利用数字化工具创作,现代数字工具的优点是信息量大,便于对比和再造,方便操作,可复制性强,容易整理出规律,更符合现代学生的创作方式,所以要大胆使用现代数字化工具参与创作,三维扫描和三维雕刻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与设计手段,节约成本,节约时间,可以在电脑上模拟最终效果,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作品更体现在设计当中,通过对比与反复试验获得最佳方案,这是传统制作过程不能实现和满足的,但也有其弊端,就是学生造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尝试改进。

4.制作材料

由于公共装饰艺术一般摆放在室外,所以要求材料有一定的耐腐蚀性,玻璃钢、水泥、塑料等材料容易制作,但质感不如石材、钢材等,所以在学校教学实践中可以应用水泥玻璃钢等材料,等制作成品时再选择具体符合环境的材料,我们也尝试使用了比如木材、钢材等材料,发现木材不易雕刻,雕刻需要的技术储备短时间内学生无法掌握,并应用于实践,钢材的焊接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校不宜操作,所以最终选择使用水泥作为教学所用材料。

5.经验反思

公共装饰从人类社会诞生之初到现代社会历经千年,不断演变,但其作为人类生活空间的公共性没有改变,并不断扩展和延伸,无疑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自然环境所造就的,起初人类生活的公共空间是山川河流树木与日月星辰,人类崇尚自然,以自然的山石日月作为最高崇拜,作为精神的寄托和理想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人类逐渐将这种在自然中已经习惯地寄托于象征植入社会构造当中,于是公共艺术类同于空气阳光雨露般在人类社会中与人类日常息息相关;因此,公共艺术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应该是人类灵魂和心灵呼吸的空间,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溯源的凝结与缩影,一件好的公共空间艺术作品应该对环境中人类的心灵有提升和引导向上的作用。藏区人们历来就有信仰佛教的传统,所以应用佛教中一些元素做公共艺术自然天成,但如何与现代社会人文观结合及转化需要多加尝试,现代社会更加开放自由民主与平等,这些观念都要在作品中展现出了,让每一天路过公共艺术作品的同时有所思悟,能够像空气一样自然的进入人们内心,并逐步转化为行为。

构成形式上要打破原有的适合图案式的构图或形式,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形式阐释现代社会与国家理念,传统的方形圆形构成给人以完美的象征寓意,是真善美的最高形式与体现,但解构主义更能让人产生反思,这种反思或反问正是现代公共艺术所要表达的一个方面,类似于日本将残缺美学引入建筑和茶道一般,我们可以将观念美学逐步引入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由于其公共性的人类居住空间位置,所以更能将观念放大到一定高度去发挥社会功用。

局部构造放大的构想,民族图案造型由于经过千年人类共同智慧的锻造,已经几近完美,将任何一个局部放大都可以独立成为作品,只要稍微加以修饰就是一件完美的现代艺术作品,这种放大的公共艺术在艺术史上相当常见,从视觉和心理上都能够达到常规尺寸难以企及的震撼效应,能够引起人类对问题的反思与疑问,比如将一个佛手指的造型放大至楼房大小立于树林之间,佛手本来所具有的文化含义就会因为尺寸的反差在人内心形成思考,从而达到公共艺术与受众的相互交流作用。

现代材料本身的属性应用,材料本身是有属性的,且这些属性在人类社会本身都是有一定社会意义的,比如土的质朴,玻璃的透明,金属的冰冷与坚韧,木材的自然可亲,在做现代公共艺术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这些属性与作品本身的含义相结合,就能够更充分的表达作品的意义,传递更多的信息供受众去阅读,比如利用石材厚重与持久的心理意义制作一件历史纪念广场的主题公共艺术作品,其材料本身就有历史感所以显得整体氛围非常符合,对于整个作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相反如果用玻璃这样的材料就不易表现出历史感。因此材料在作品的氛围营造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 1、2 唐卡浮雕创作

结语

民族元素的公共装饰艺术因为受其地域及民族发展的局限,在实际应用中几乎空白,可参考的作品不多,因而在创作的过程只有通过对民族传统图像的深入了解之后再重新解读,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作品,在实际中应用才能彰显民族文化,并且使民族元素在公共装饰艺术中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浮雕唐卡雕刻
浮雕圆圈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On art
出错的浮雕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红木家具一定雕刻繁冗?
汉代雕刻
为了浮雕造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