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女性常服及其特征

2020-06-29刘术云西安工程大学

流行色 2020年5期
关键词:常服胡服长裙

■ 刘术云/西安工程大学

常服是古人日常休闲时穿的一种亵衣也叫“燕服”,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了封建文化的顶峰,这些也必然反映到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打开,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者们更是将国外文化带进了中原,而对于唐代服饰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常服作为女性休闲时所着的衣物,对它的研究更是从侧面反映了唐代最真实的社会文化状况。同时,随着我们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近年来,人们对于以美化“家庭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家居服”,也越来越感兴趣[1]。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燕居服”概念,和现代家居服的概念有着颇多重叠,而对于常服的研究,也可以进一步对我国家居文化的历史做到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整个唐代历经近300年历史, 在这期间女性常服也不断地变化发展, 表现出了唐代各个时期的时尚性, 以及女性的审美标准,通过对其时尚变化的发觉, 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整个唐代时期,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空前繁荣。

常服的概念和礼衣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应的。在正式场合下人们会穿着礼衣,关于礼衣的概念,《新唐书·舆服志》有:“钿钗礼衣者, 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小绶、 去舄、加履。”又:“礼衣者, 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七品以上大事之服也。通用杂色,制如钿钗礼衣,唯无首饰、佩、绶。”[2]

一、唐代女性常服类别

唐代妇女的常服包括襦、裙和帔,三者之外常加半臂[3]。上衣称为襦,有薄厚之分,裙由初唐的贴身到盛唐的宽大肥硕;帔是女性做装饰用的,而半臂又流行于中上层妇女,跟我们现在所说的T恤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一时期,胡服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唐代妇女着装的最大亮点。

1.襦裙服

图1 襦裙服(b)永太公主墓壁画

襦裙服是唐朝女性的典型服饰,主要指上边穿短襦,下边穿长裙,加以半臂,用披帛在肩膀上做点缀的封建社会女子传统打扮,在永泰公主墓中壁画中保留了图像资料(如图1)。其襦要短小,裙要肥而长,且襦的领口形状很多,如圆形领、方形领和鸡心领等。裙子要系到胸部,有的甚至是在腋下系丝带,盛唐时期最为昌盛,出现了族领短襦,女性露出她们优雅的颈部与胸部,整体显得十分修长。 并且唐朝女性下装多着长裙,其布料以丝稠织品制作的,雍容富丽,是唐朝女性长裙的突出标志。

2.披纱大袖明衣

披纱大袖明衣属于常服盛装。女性发型多梳特有发型“高墙”簪大花,花钗、步摇作为装饰,身着对襟敞领,大袖明衣,下穿长裙。在唐代大袖明衣是作为外服使用,在贵族妇女中风靡一时。上身束抹胸,外披薄纱明衣,行走灵动飘逸;完美展现唐代女性身材,下穿长裙,裙子腰线达胸部以上,上窄下宽,用软带结束、大袖明衣属于宴居内装,但由于头梳高髻又簪花,因此装扮也可作为外装常服之用,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图中女子内着团花长裙,披着薄质的轻纱,手挽披帛,就是这样了。

3.半臂

半臂又称半袖,褙子、背子等。是一种由魏晋以来的上襦繁而来的短袖或无袖的上衣,可穿于内外,内者衣短,外者衣长,但大多数的半臂长度都在腰间,领的设计有斜领和直领之分,且是对襟。其中出土的唐俑中就有大量出现。其制是由汉魏时期的“半袖”演变而来的短襦。它主要的作用是保暖御寒,夏天则是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实际上有点类似于我们防晒衣的效果。到了晚唐时期,唐代社会逐渐出现了对胡人的攻击,人们逐渐对“胡化”产生了强烈的排斥,伴随着当时达官显贵对弈,奢靡之风的泛滥,服装不断增大,半臂也就渐渐的不被女性所穿着。半臂的图像时常见于盛唐以前的敦煌壁画中,盛唐以后的资料中就不曾见到过,这与莫高窟供养私人唐代壁画的情况是相符合的,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中唐乃至到晚唐,半臂就已经渐渐地退出了唐代女性常服舞台。

4.女着男装—— 胡服

唐朝对外交流十分频繁,周边各少数民族来往内地的人数不断增多,而当时的帝王也将夷狄看作是一家人,再加上保留继承了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所以唐代艺术有着显著的胡化特点,这一点在服饰上尤为突出。当时的女性非常喜好胡服,且胡服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胡服的样式大概是由窄袖贴身的小袖袍、裤褶、窄口裤、胡帽、革带、革靿靴组成,胡服其样式新颖独特,日常行动十分便利。幕篱、帏帽、 回鹘装、胡帽和靴最受追捧。领子翻折,袖子窄小是回鹘服典型特点,整体衣服十分宽大,下摆很长拖至地面,在腰间扎着一条腰带,很好地显示女性的优点。穿胡服时,下配竖条纹的小脚裤,搭配尖头的绣花鞋。之后又因为受到波斯服饰的影响,逐渐演变为袒胸无领、窄袖紧衣、长及腰、上宽下窄的瘦长短襦。初唐时期《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也可以看到骑马出游的男装贵妇。

二、绚丽多彩的色彩

唐代“品色衣”制度是其一大特色,这也是因其封建等级制度的发展所形成的,而他所设计的内容就包括了女性常服这一块,上面曾记载妇女的服饰颜色要尊崇丈夫等规制,也是沿袭了“夫为妻纲”的中国传统。因此色彩是时代的色彩,在人类文明史上,服饰颜色在不同时期在不同政治经济文明的影响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特征,唐代服制色彩所呈现的意义不只那么简单,它是身份和权利地位的象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历史背景下,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封建王朝,其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4]。而唐代妇女常服在对传统服饰色彩的传承创新之中,又有对外来服饰文化的吸收接纳。其色彩明快艳丽,鲜明奔放。

1.仕女画中妇女常服色彩

唐代女性服饰色彩明艳,大胆最为张扬,女性除常服以外的服色需遵循丈夫服色外,服色有了非常大胆的改变,其中《新唐书·五行志》记载:“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初唐时期唐代女性多着裙装,裙装的颜色多使用红、黄、绿、紫等为主要颜色,但其中最流行是红色,古往今来,中国女性最喜欢红色,而红色对于我们来说象征着喜庆吉祥,美女喜爱红色也成了心照不宣的事情,在盛唐时期,这种现象在女子服饰中也更加常见。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女性的着装都大面积以红色为主,从中可以看到其头上的饰品也是以红色为主,衣裙上的装饰纹样也多运用了青、绿、兰的具有对比的色彩图(图2)。

图2 唐代仕女图服饰色彩

2.壁画中妇女常服色彩

在众多壁画我们都可以看到着长衫、襦裙等日常生活化的妇女形象,而其中襦裙多以紫、青、黄为主要色调,敦煌壁画中有些颜色已经褪色,但还是能够清楚地看到在壁画中多以红色为主,再少量运用粉绿、蓝绿等颜色作为点缀,对比色的运用给人眼前一亮,有较强的视觉美感。

到了晚唐时期,妇女常服的颜色主要还是以红色为主,在《敦煌壁画——晚唐五代供养人服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大面积运用红色的同时,还将绿色作为点缀小面积地运用在服饰中,通常以花纹的形式出现,而裙子与上衣的颜色都为同类色,过渡了红色和绿色带来的视觉反差,从而体现出唐代女性鲜明的服饰特点。

结语

①唐代妇女的常服主要是由襦、裙、帔三部分组成,初唐时期女性多穿着窄袖襦和长裙,主要是为了凸显当时女性的苗条,而到盛唐时期襦裙开始流行条纹裙。

②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盛唐时期,襦裙逐渐演变为华丽、奢靡的风气,裙襦也逐步向宽肥的趋势演变且裙下摆会拖至地面。包括出现的袒胸装,中国的封建王朝中还没有哪一个时期的女性服装如此的大胆、开放,这与现代女性穿衣风格不相上下,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女性对于天性的解放。

③唐朝女子常服色彩大胆、艳丽奢华,体现鲜明的时代韵味和独特审美,其表现出开放大度、自由洒脱、雍容华贵的特点。在唐代的不同时期,唐代不论是在服装色彩还是服装形制上的变化都是多样的,而这个时期的服饰更是形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女性常服更是有了很大的突破,甚至是融入了西域各国的服色元素,也让女性服饰走向了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的研究和分析,为服装的配色提供了考量和借鉴。

猜你喜欢

常服胡服长裙
月亮
宋代服饰“褙子”的形制及其功能考释
以衣载道·修身明德:中小学校服的价值省思与未来趋向
清帝服饰分类述略
1907年晚清学堂服制考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我为小丽绘长裙
胡服东来①
再議胡服騎射
过膝中长裙这样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