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龟沙门氏杆菌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
2020-06-29潘懿玉耀贤许光明农忠仁
潘懿,玉耀贤,许光明,农忠仁*
(1.百色市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站广西百色 533000;2.靖西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广西百色 533800)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由不同血清型感染各种动物而引起多种疾病的沙门氏菌的总称。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疫病叫沙门氏菌病(副伤寒),主要包括家禽、家畜沙门氏菌病,水生生物携带沙门氏杆菌现象比较常见,但感染沙门氏杆菌病例少见。多重耐药菌(MDR)是指对3 类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细菌,被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病例不仅加大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机体的不良反应风险,且易发生交叉感染,医治成本提高,难度加大,处理不当影响到人类用药安全,防止菌株出现多重耐药,保护人类、动物用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 主述
2018 年11 月2 日广西百色市市区农某家里养殖的54 只1月龄石龟部分行动迟缓、少食,严重者停食并出现死亡现象。经临床观察病龟眼部发炎、眼结膜充血、肿大,分泌出白色絮状物,严重的分泌物掩盖眼睛无法睁开,12%石龟在发病初期还出现浮于水面,鼻孔吹大量泡泡。为查明原因于2018 年11 月4 日带1 只石龟到本中心求诊。
2 实验方法
组织样品经涂片镜检、选择性细菌培养分离选择单个可疑菌S1,将菌株进行生化、血清学、菌属的鉴定及药敏试验[1,2,3]。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伤寒沙门氏菌,编号:CMCC(B)50071,生产厂家: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 检测结果
3.1 通过压片镜检、菌落形态、生化特征
菌株生化实验结果见表1,分离出的菌株S1 各种特性与沙门氏杆菌特征相符,表明本次引起小石龟发病的病原体为沙门氏杆菌。经血清学菌属诊断鉴定血清型为O4Hi[4,5],结合生化鉴定结果认定为鼠副伤寒沙门氏杆菌(s.typhimurium),菌株S1 血清学菌属鉴定结果见表2。
3.2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见表3。
表1 菌株生化试验结果
表2 菌株S1血清学菌属鉴定结果
表3 药敏试验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本病例的发生与水体卫生条件不佳有密切关系
鼠副伤寒沙门氏杆菌(S.typhimurium)属自然疫源菌株。鼠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家禽、家畜、鸟及冷血动物均可为自然宿主,常随污染的水源或食物链感染机体引起发病。本次病例发生与水体卫生条件不佳有密切关系。饲养者为了使小石龟能安全过冬,采取以下措施:①使用加热棒加热水,温度保持在25℃左右;②减少换水频率;③在饲养水中投放喂料。三方面共同作用致饲养水体卫生条件不良,病原微生物得以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石龟感染沙门氏菌。
4.2 致病菌株S1 具有多重耐药(MDR)
使用9 类抗生素共24 种药物开展体外药敏试验。结果S1 菌株对9 类抗生素中的23 种药物产生高度耐药(95.8%),对头孢曲松钠(CRO)中度敏感,无高度敏感药品。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沙门氏杆菌对氨基糖苷类及头孢类药物第一、二代头孢类已经产生高度耐药,临床上不宜再使用,本次药敏试验结果与报导一致。
4.3 出现多重耐药(MDR)菌株可能与饲养者用药不当致菌株产生主动外排膜泵和胞膜主动转运改变相关
经实地调查发现饲养者为石龟盈造良好的过冬环境,给水体加热,减少换水数次,为控制微生物孳生而周期性向水体投放预防性用药,同时还发现石龟所用颗粒料中添加有金霉素,长期使用低浓度药物致菌株外排膜泵基因突变,主动外排膜泵增强增多,外膜渗透性改变,最终获得性多重耐药。
4.4 菌株产生多重耐现象越来越严重,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潘志明[6]等于1962—1998 年对325 株沙门氏菌药敏试验,上世纪60 年代还没有发现多重耐药菌株,80 年、90 年后才陆续发现多重耐药菌株,数量明显增多。2012 年林居纯等[7]从动物源分离的沙门氏菌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占比高达95.5%。2018 年钟舒红等[8]从广西畜禽产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耐药性检测78.7%菌株出现10~16 重耐药。本次分离出沙门氏菌S1 为23 耐,表明了菌株产生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菌株产生耐药几率。
4.5 规范兽用抗菌药的使用,强化菌株耐药性预警预报,减少菌株获得性耐药几率
遵守兽用抗菌药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人药不能兽用的原则。科学选择药物使用,注意用药剂量、时间,利用药物相互作用推广联合用药,缩小耐药性菌株产生的窗口;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监控,将本区域分离常见细菌菌株及耐药性、敏感性公开,做好菌株耐药性预警预报,减少菌株获得性耐药几率,保护人类和动物用药安全。
4.6 强化兽用抗菌素监管力度,合理使用药物
严管兽用抗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审批,严格兽用抗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种类和添加浓度。全面落实兽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行兽医处方审核制度,特别是加强村级防疫员用药的监管,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
4.7 加大推广生态养殖,建立生物安全屏障,减少兽药使用数量,降低菌株获得耐药产生机会
加大对生态动物养殖场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扶持,利用微生态制剂建立友好型微生态动物饲养场。建立以有效生物安全屏障为主,动物免疫为骨,诊断治疗为辅的生态养殖,减少兽药使用数量,降低菌株获得耐药产生机会。
4.8 加大抗菌素替代品研发,减少兽药品种和数量的使用
加大抗菌素替代品研发: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制剂优势,研发抗菌素替代品;另一方面加大细菌病毒噬菌体研发力度,做好噬菌体分类,建立噬菌体库,推广噬菌体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减少兽药品种和数量的使用,降低超级菌株的形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