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2020-06-28邱晓慧
邱晓慧
摘 要:《论语》(选读)是浙江高中语文限定选修模块。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它的独特的文本特征(语录体)也使它在线上教学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把线上技术和《论语》选读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建立《论语》(选读)诵读小组微信群。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译文在课前完成理解字词和句子含义的任务。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测试反馈学生在《论语》(选读)文字层面的理解和识记的情况。线上课堂师生互动研讨《论语》课文的核心观点,课下作业“主题牵引”“任务驱动”。最后,依托微信、QQ、平板,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立体式评价,推动学生对《论语》(选读)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论语》(选读);线上教学;深度融合;探索;实践
《论语》(选读)与线上教学,乍一看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线上如何开展《论语》(选读)教学?如何通过线上技术实现《论语》(选读)的优化教学?怎样把线上技术和《论语》选读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这是笔者想要探究的问题。为了响应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教师”转职成了既专业又业余的“网师”。“专业”在于我们拥有以往教学中积淀下的專业知识和技能,“业余”在于我们对线上教学技术等还比较陌生。《论语》(选读)是浙江高中语文限定选修模块。它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它的独特的文本特征(语录体)也使它在线上教学中具有天然的优势。把线上技术和《论语》(选读)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笔者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建立《论语》(选读)诵读小组微信群。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译文在课前完成理解字词和句子含义的任务。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测试反馈学生在《论语》(选读)文字层面的理解和识记的情况。线上课堂师生互动研讨《论语》课文的核心观点,课下作业“主题牵引”“任务驱动”。最后,依托微信、QQ、平板,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立体式评价,推动学生对《论语》(选读)的深度学习。
一、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与优势
在线上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家长和老师是有抵触情绪的,他们担心的是线上教学的学习效率不如传统的课堂教学。那么线上教学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首先,师生是通过分享屏幕的方式进行教和学,师生之间从面对面的眼神、表情等交流到隔着平板交流,从直接的有温度的对话到冰冷的人机对话。其次,教学的过程只是通过语音和书写、绘画,缺少肢体语言的交流。再次,某些网课平台缺少师生交流的工具支持,导致教师上课只是唱独角戏。
但是线上教学也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数据化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其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学生的性格差异、学生的成绩差别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群,开展分层教学。再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的及时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和推进下一步的教学。最后,它能很好地保存视频等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回放等方式随时查阅,解决学习上的困惑。同时在开展生生互助上也有明显的优势。
有一种说法叫“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世界”,马克思正是通过解释世界来改变世界。科技不会代替老师,但不会使用科技的老师会被取代。拒绝科技就是在拒绝未来,用科技推动教育改革,让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科技有效地结合,来提升教学质量,这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在当下所要思考的。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在线上有效地开展《论语》(选读)的教学。
二、线上技术和《论语》(选读)的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1.建立《论语》(选读)诵读小组微信群
任何经典都需要诵读。诵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诵”字在词典里有三个意思:①读出声音;②背诵;③称述、述说。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有明确的诵读要求。首先是读出声音,读准字音和句读。尤其是一些通假字的字音。如“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的“知”的读音。其次是读出语气。如,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引导学生尽量读出孔子对周礼和周代文化的无限思慕和晚年四处碰壁后的悲凉心情。再次就是背诵。要求学生完成《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中要求背诵的重点章句。最后就是称述,述说。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译文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具体实施:
(1)小组成员主要由家长和学生组成,6~7个学生建一个《论语》(选读)诵读小组微信群。
(2)每位学生每天向组内学习群上传一个诵读音频(时长20分钟),发送时间为早上或傍晚。
(3)每组邀请一位家长帮忙提醒、统计、核查当日《论语》(选读)诵读上传情况。
(4)语文老师不定期抽查学生的诵读音频,挑选优秀的诵读音频分享到QQ大群。
(5)每天每组家长推荐小组诵读音频,转发QQ大群,每周从中评选《论语》诵读优秀者若干名。(通过平板上的轻量级统计小工具来统计)
2.利用线上技术优势,测试反馈学生在《论语》文字层面的理解和识记的情况
我们尽量把《论语》(选读)的教学内容表达得简洁些,主要从文字、文化两个层面来设计和落实《论语》(选读)的教学。“文字”部分主要由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自学。《论语》(选读)部分重点字词都已有注释,每个章句都有译文,这其实降低了《论语》(选读)的文字层面的理解难度,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落实好。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为了了解学生在文字层面知识是否掌握得扎实,我们要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采用选择、填空等题型对学生进行测试,《论语》(选读)教读课文共有10课,笔者在每一节课开始前花10~15分钟对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在《论语》(选读)文字层面的理解和识记的情况,以便确定和调整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利用线上平台的优势,来实现《论语》(选读)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优化教学,而优化教学实施的最大难点在于学生学习信息的采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效率的突破。
现在介绍具体做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提问来获取信息,如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什么?选A的举手,选B的举手。或者通过提问:听懂的举手等。那么对线上教学来说,要达到这种效果非常简单,一些简单快捷的轻量级的线上课堂交流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采集统计信息。例如,使用答题器(图1)等,它能帮助我们快速限时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知道学生哪些题目掌握了,哪些题目未掌握。
线上教学不需要复杂的答题系统,需要的是一种随时提问随时统计的轻量级的答题器,课堂中可以随时使用的简易版答题器,教师通过口头描述题干,学生使用答题器回答(在选择、判断题型上尤其便利),老师可以即时获得学生回答的信息,类似于课堂教学中的随时提问和随时回答。比如,“知其不可而为之”字词测试,教师通过口头描述题干。“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而谁以易之 B.晨门曰:“奚自?” C.末之难矣 D.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然后学生使用答题器回答。我们就可快速知道A、B、C、D各项各有几个人选,哪几个学生答错了,马上开展针对性的讲解。
3.线上师生互动研讨《论语》核心观点,线下作业“主题牵引”“任务驱动”
对于《论语》(选读)教学,我们有必要注意的是选修课教学应有别于必修课教学,《论语》(选读)教学应侧重文化内涵的探究。李长吉先生说:任何知识都是从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最终都要回到情境中。论语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智慧,虽然已过去几千年,但它仍然熠熠生辉,我们要探究重新发掘它在新的情境中的价值与意义。《论语》来自生活,我们同样要在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它。让学生关注生活,把在《论语》中学到的知识真正活化、内化。在生活这个大情境中进行《论语》(选读)的深度学习,挖掘《论语》思想和观点的当代意义,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比如,笔者在执教《为政以德》时采取如下做法。首先师生共同梳理探讨《为政以德》的重要观点。《为政以德》2.1道德的力量;2.3,13.9取信于民;1.5,16.1,12.19,13.6正己;12.9藏富于民等。然后,在线上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为政以德”中的核心观点,使用平板设备上的语音功能,对政府在各项工作中的言论和行动等进行思考,并用简洁的语言談谈自己的看法。
笔者在执教《克己复礼》时采取如下做法。首先师生共同探究梳理《克己复礼》的重要观点。12.1克己;3.14崇古;13.3正名;1.2孝悌,2.8,17.21孝;17.11礼和仁的关系。在线上教学中让学生围绕“孝”这个主题,利用设备中的语音功能,学生谈在生活中遇到的亲子问题等。
王荣生老师说,高中生至少要有一次与同学合作的小课题研究的经历。笔者认为要让学习真正发生,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的身心都动起来,而且学生之间要交流合作。我们要通过《论语》(选读)的教学给师生、生生、家长、孩子搭建起空中交流平台。科技的发达,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工具,微信、QQ等,我们要充分利用线上技术实现有效、有质量的对话。《论语》的独特的文本特征(语录体)背后其实就是各种人物的具有智慧的简短“对话”,通过线上《论语》(选读)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对话”,学会对话就是学会学习,学会和古代传统经典对话,学会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对话,学会和同学对话,学会和老师对话,最后学会跟自己对话。基于这个想法,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主题牵引”“任务驱动”型的作业。由六个人自由组合成一组。作业的递交:组长收齐全部资料,筛选整理,制作课件。最后一组以一个文件夹(一个课件,一个Word文档)的形式上交到QQ学习群。示例详见下面的PPT。
《为政以德》课后作业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或者某个部门的领导人、某个专业的带头人,首先自身要“正”,要有“德”,他才能够为国家、为行业、为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做事,也才能做成事。结合生活,寻找可以论证以上观点的材料(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写一篇或一段自己的思考。
三、依托微信、QQ、平板,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立体式评价
笔者认为对于学习有两种评价,一种是客观性的评价,一种是主观性的评价。利用数据采集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在数据的帮助下我们能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如下图3中的数据(来自平板),图上方就是一个班的学生最近两周《论语》作业成绩平均值的统计,图下方是最近一次学生作业成绩的统计,可以看到优秀和进步的学生姓名。每位学生都可以看到这个表格,这对优秀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勉励。下图4是根据学生课后作业的答题情况反馈的学生作业的详细信息,图为ITtools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架设外网用于学生做课后作业精准分析的截图,也可以使用网络上的其他精准教学平台。通过分析数据,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该落实的知识点有无落实到位,及时调节下一步的教学内容。利用数据分析,找到学生的知识漏洞,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但不是所有的评价都要量化,人的思想有高低的区别,但不能量化;人的语言表达有优劣,但很难量化。对于语文学科,如何实现《论语》(选读)的学习评价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实现动态的评价,把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结合起来,实现一种有温度的、能促进成长的评价。主观性评价主要采取以下做法。课前学习的评价:由每组家长推荐小组优秀诵读音频,再由学生通过小火箭等设备统计数据,每周评选《论语》(选读)诵读优秀者若干名。课中的评价主要由线上设备统计,通过统计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次数,评出当天的优秀学员。课后评价,主要是学生主观题作业和作文的评价。从语言、思想两个角度生生互评作业,教师点评,然后在QQ学习群里分享。把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结合起来,实现既客观又有温度的评价,科学合理地依托微信、QQ、平板等在线技术,在《论语》(选读)的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三方立体式评价。
在对学生作业的具体评价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的观点和例子有时在表达上有错位现象。学生的思想如同一粒种子,我们先把它浸润在孔子的思想中,然后把它扔到生活的大地中,让他的思想自主成长。这个过程中适当地引导他们养成思辨思维、批判思维、比较思维等。让他们从对问题的感性思考走向理性思考,从对英雄的崇拜走向对普通人的发现和尊重。
参考文献:
李长吉.激情萌发智慧:李长吉情境教育论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4.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