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教心愿与身违

2020-06-28周兴陆

名作欣赏 2020年3期
关键词:李煜

周兴陆

摘要:南唐之立国,实为僭越。李煜性格静默退守,没有政治野心,但造化弄人,安排他登上南唐王位。他虽仁爱亲民,但没有政治韬略和抱负,最终成了亡国奴。这种巨大的人生落差,是后主词取得成就的现实基础。南朝天子爱风流,李煜亦倜傥不羁。除了钟爱的大小周后之外,黄保仪、庆奴、乔氏、流珠等也是后主身边的女性,她们是后主歌舞生活里的重要角色,也出现在李煜的词作里。

关键词:南唐 李煜 大小周后 词

王国维曾说:“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文学家。”这话不免过于绝对。秦皇汉武等政治家的历史伟业,非一般文学家所可比拟。但从后世的名声来看,五代十国短短五十余年,政权像走马灯似的轮流换,出了三十余位皇帝,除了李煜、李璟父子,有多少短祚帝王的名字为后人所熟知呢?“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丘山。”(李白:《江上吟》)人间富贵,终究不能长久;而绝世华章,可赢得千秋万岁名。李煜虽失去了江山社稷,却赢得了“词中之帝”(王鹏运语)的盛誉,千余年来,一直活在读者的心中,其跌宕的人生和参透生命本质的词作,引起历代读者的心灵震掘和情感共鸣。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南唐立国是来路不正的僭越。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结束了长达290年,并曾一度达到盛世顶峰的大唐国运,开启了五代十国时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政权交替,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虽然后唐一度疆域辽阔,但都失去了对长江以南的有效控制,于是在北方的五代政权之外,出现了南吴、南唐、吴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汉、南平(荆南)、闽国等南方政权,加上北方契丹支持的北汉,共为十国。各个势力之间战争连年,相互吞并,天下丧乱,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

南唐的政权是从南吴继承下来的。南吴是晚唐昭宗时的藩镇之一弘农郡王杨行密打败了吴越王钱穋,在江淮一带立足,割据一方,两代经营,而形成的一个王国,建都广陵(今扬州,称东都),后增设西都金陵(今南京),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对峙。但是南吴杨氏的大权实际上为大臣徐温和养子徐知诰所操纵。937年,南吴睿帝杨溥被迫禅位于徐知诰,南吴灭亡。徐知诰,本姓李,名昇,因为是徐温养子,从徐姓。李昇就是李煜的爷爷。窃取南吴政权后,他恢复本姓,改国号为南唐,成为南唐的开国君主。所以南唐的政权是来路不正的,先是杨行密窃取自大唐,继是徐温窃取自南吴,最后是李昇窃取自徐氏,可谓是三次僭越。

南唐虽然只是偏安江南,但强盛时疆域跨据江淮三十余州,包括淮河以南的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北东北、福建西部,比吴越和南汉大得多,是南方势力最强的王国。江南本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加之南唐烈祖李昇建国后,与民休养生息,开垦土地,以农桑为本,即山铸钱,因此南唐经济富庶,社会安定。烈祖李昇临崩前,嘱其子李璟:“汝守成業,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南唐没有恢复中原一统天下的宏愿,只想偏安于江南富庶之地,与四周其他王国相安无事。元宗李璟在位十九年,就以恩信交结邻壤,不用兵革。不过,采取偏安守成的政策,自然就不能有多大作为,一味地避敌退让,致使南唐的国土日益缩小,国势日益衰弱,想偏安自守也不可得了。

北方的后周一直在觊觎着南唐。周世宗柴荣时刻准备挥鞭南下,收复江南。后周挑拨吴越、荆南、楚国不断侵扰南唐,使李璟疲于应付。显德三至五年(956-958),三度南侵,夺取了南唐的江北十四州,南唐扬州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皆为后周所占领,迫使南唐屈服,对后周奉表称臣,削去帝号,奉周正朔,且不得不放弃东都广陵,迁都到长江中游的洪州南昌府,这样西都金陵便成了前线,袒露在后周的锋镝前面。李璟躲到后方南昌后,立吴王李煜为太子,监国。李璟于961年去世,把国家已衰败至无法收拾的烂摊子推给了李煜。但是,李煜既无雄心负此重任,也无能力挑起这副重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上面有多位兄长,似乎与皇位无缘。但是,李煜生得相貌奇特,额头宽广,脸颊丰满,牙齿重叠,有一只眼睛还是双瞳孔。这是帝王之相,因此遭到母兄李弘冀的猜忌和防范。李弘冀担心皇权旁落,曾鸩杀了当时被立为“皇太弟”的叔父李景遂。李煜为了避祸,一心埋头读书,不管世事。他起初被封为安定郡公,后又被封为郑王,但似乎都没有建立过什么实际的功勋。从小生活在权力倾轧的皇室中,李煜养成了静默退守的性格,从不干预时政,避免豆萁相煎。早年一首七律《秋莺》就是托物寓意: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在露华凄冷的深秋里,残莺最好还是南归吧,不要在此流连,更不必再卖弄浏亮的歌喉了!言外之意,面对衰退的时局,唯有独善其身,静默退守,才是唯一的出路。“背世”,鄙弃世俗,是李煜早年的人生态度。《九月十曰偶书》曰:“背世返能厌俗态。”不仅李煜自己对皇权没有非分之想,就是在別人看来,他也是“器轻志放,无人君之度”(《南唐书。钟谟传》),没有干才,心思放荡,没个皇帝的样儿。

但是,造化弄人,老天似乎是有意要磨炼李煜,让他承受常人不可承受的苦痛,从而造就出一位绝世词人。959年九月,太子弘冀卒。其他四兄皆已早亡,于是立李煜为吴王。次年(961)春二月,李璟迁至南都豫章(今江西南昌),立吴王李煜为太子,留金陵监国。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一年之内,李煜毫无准备地就登上了南唐的王位,这完全不是他的主观意愿,简直是被命运强行安排的。李煜一即位,就给宋太祖赵匡胤上了一道表,意思是我本想做一名隐士,根本就没有想当国主的念头。这个态度已多次向先父表白过了。没料到哥哥们接连去世,国主的位子自然就传给了我。据《画史》载,李煜曾自题号曰钟峰白莲居士、钟山隐居、钟峰隐者,都是隐居钟山的意思。他还有两首《渔父》词,抒写一壶酒、一竿身,荡漾于万顷波涛中的自由快活。李煜本来的人生设计,只是要做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隐者而已。但身不由己,被推上了南面之君的位置。“天教心愿与身违”(《浣溪沙》),这不是命运的捉弄吗?!

李煜没有政治野心,也缺乏游刃于众多敌国之间的政治才能。登基后,向宋太祖上表说:“惟坚臣节,上奉天朝。”只是图安于现状,安安稳稳地做赵宋的一个附属国。这道表还径直地对宋太祖说自己与吴越国“似有深仇”。后来吴越王钱做奉宋朝之诏围攻金陵时,李煜又遗吴越王书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明天子一旦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意思是赵宋收拾完我之后,就要灭你了,別这么起劲为虎作伥。看似说得在理,实则暴露出他性子直,城府浅,没有机心,缺乏政治谋略。钱倣没有回复李煜,而是将这信交给了赵匡胤。乱世外交,不忌虞诈谲诳,怎么可以如此轻易地透露出底牌呢?

李煜可称得上是一位仁爱亲民的国君。嗣位之初,南唐刚遭受了多年的战争,国势削弱,财政空虚,李煜爱惜百姓,减少赋税和劳役,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南唐国内一直是比较安定的。但李煜并没有什么治国的才能和方略,也不能采纳群臣的忠谏。即位后不久,监察御史张泌上书,言辞激切地提出治国的措施,王崇文上疏历陈朝政,汪焕死谏后主之佞佛,后主都不采纳,只是优游待之。廖居素多次激切地谏议,希望后主领悟,都不被采纳,廖居素于是闭门绝食而死。临死前手书大字“吾之死不忍见国破也”藏在箱笼里。潘佑上书议论时政,后主发怒问罪,逼迫潘佑自杀。后来赵宋下诏历数李煜的罪名,有一条为“杀忠臣”,指的就是逼迫潘佑、廖居素等忠臣自裁。这是怎么都不能为李煜回护的!史书说“后主孱昏”,软弱而昏聩,目光短浅,不够英明,于是群臣都尸位素餐,苟保富贵,国家因此日益削弱。

孱昏退让的性格使后主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发生了误判。李煜对南汉后主说:“仆料大朝之心,非贪土地也,怒人不宾而已。”他以为宋朝不是贪恋江南的土地,只要江南诸国臣服于赵宋,就可以相安无事了。这是天真幼稚的想法。正是基于这种错误的想法,导致他听不进当时潘佑、廖居素等忠臣提出的强国之策。其实,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那样的乱世里,文修武备,缺一不可。武备方面,他考虑得少。后主九弟李从谦《观棋》诗有二句:“恃强斯有失,守分固无侵。”这不只是咏围棋,简直就是吟咏南唐的政治方针。可惜这是失败的臭棋!

李煜臣事宋太祖,忠心耿耿,自言如有异志,天诛地灭!但宋太祖赵匡胤可不这样想!开宝七年(974)下诏令李煜上开封来朝见。李煜怎敢去开封啊,那肯定是有去无回呀,于是就装病推辞。这就给了赵宋出兵的借口。大兵压境,李煜只好派堂弟李从镒北上开封,进贡大量匹绢、茶叶、金银器物等,并上表乞求退兵,希望通过倾忠乞怜,博得赵宋的同情,能苟延时曰。但结果则是李从镒被赵宋扣押为人质,军队继续在进攻。李煜又派徐铉人宋。徐铉在宋朝的便殿上慷慨陈词,谓江南效贡赋二十余年,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李煜无罪,宋朝出师无名。宋太祖回答说:“尔谓父子者,为两家可乎?”一句话让徐铉哑口无言。人家是老子,就拿你当儿子对待。宋太祖手按利剑,愤怒斥责徐铉说:“不须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容他人鼾睡乎?!”赵宋之用心,昭然若揭,就是天下一统,决不允许江南小朝廷的存在。赵匡胤的话已经成了中国历史的一则信条。

赵宋軍队从开宝七年(974)十一月围城,至八年(975)十一月二十七日,一年有余,金陵城破。李煜正应了自己《落花》诗“莺狂应有限,蝶舞已无多”的谶言,想自杀殉国,左右泣涕固谏,乃止。在围城中作《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据说词未写完,城就破了。凄凉怨慕,真可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金陵城破时,李煜与其宰相汤悦(又名殷崇义)等四十五人肉袒,在军门外向宋师投降。临別时作了一阕《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琼枝玉树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祖孙三代四十年建立起来的基业,毁于一旦;三千里江南繁华富庶之邦,归于他人,一切都悔之晚矣!一个“几曾识干戈”的风流孱昏的皇帝,怎么能守得住这份祖业呢?苏轼就斥责他在仓皇辞別祖庙的那一刻,还竟然“垂泪对宫娥”,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一心念想的只是宫娥,太不像话!但是就作词来说,风格是要眇宜修,不好一个劲地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如果改为“垂泪对山河”,那就是诗而不是词了,也乏味得多了。

李煜北上,渡长江至中流,回望石头城,泪下涟涟。作诗: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闹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茏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三十年人生的虚幻,恍如一场大梦。九五之尊,竟然子弟不保!李煜一行穿着白色衣服,戴着纱帽,俯伏在汴京明德门楼前,服罪待谴。太祖给他面子,先后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这是带有嘲讽意味的封号。宋太宗继位后,加特进,改封陇西公。作为失国的阶下囚,他胆战心惊地过活挨日子。

李煜在汴京,郁郁不自聊,沉浸在悔恨之中,“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常常作词,排遣郁闷。在赐第命随身带来的歌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薨,年四十二岁,以王礼葬在洛阳北邙山。李煜生于七夕,死于七夕,似乎不是偶然的。据王锤《默记》载,是宋太宗授意四弟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毒杀的。——牵机药,据说就是马钱子,有剧毒,服之脊椎前凸后弯,头向后仰,与足相就,如牵机状,抽搐痉挛而死,想必是非常痛苦的。徐铉为后主作墓志铭,讳言“构疾”而薨。他奉旨撰铭,不敢直书其事。后主崩殂的噩耗传至江南,江南父老皆聚集于里巷哭泣,设斋祭奠。

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五代十国的混乱必然要为赵宋的一统所代替,这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南唐的割据,并不值得称道;南唐的灭亡,也不值得惋惜。就李煜自身来说,他性格怯懦孱弱,缺乏刚毅英勇之气,没有雄才大略,不理政事,不修武备,佞于佛教,耽于安乐,与六朝时期昏庸荒淫之君相比,没有多少差別。在天下纷争的乱世中,连一个守成主也做不得。所以陆游评价他“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李煜之仁,只算得上司马迁所谓“妇人之仁”。明人徐士俊云:“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予以天子位。位不配才,殊为恨恨!”清人郭磨咏李后主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似乎苍天开了个玩笑,让李煜投错了胎,他本来就该是个绝代才子,不该去做运数已尽的南唐的君王。的确,李煜是绝代才子,是帝王中的才子,是才子中的帝王。他的才气,禀赋自天,养成于学。当然,若没经历过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的巨大人生落差,李煜也成不了“千古词帝”。

南朝天子爱风流

金陵为六朝帝王之都,自古风流艳冶,绮丽繁华。建都于此的帝王,多消磨于金粉气,沉酣于温柔乡,筋弱骨疏,少有作为。陈后主、李后主,前仆后继,演绎出一幕幕风流天子的悲喜剧。

李后主在当时给人的印象是不够威严,器轻志放。当国时,曾微行娼家,是一个风流皇帝。其四十年的一生,与几个女性关系密切,而与大、小周后的爱情,更是为后人津津乐道。

保仪黄氏:是第一个来到李煜身边的女人。黄氏为江夏(今属湖北武汉)人,其父黄守忠为割据湖南的南楚国马希萼政权的裨将。951年,南唐著名将领、信州刺史兼湖南安抚史边镐,率军平定了马氏政权,得到黄氏,纳诸后宫。才数岁,容态华丽,冠绝当世,顾盼顰笑,无不妍姣。后主喜爱,选为保仪(嫔妃的一种)。因为黄氏天性聪明,擅长书札,就让她专门掌管宫中书籍。李璟、李煜父子都喜爱书画,精于鉴赏,爱好收藏,当时的金陵是天下图书典籍的渊薮,购得钟繇、王羲之以来的墨帖极多,这些都由黄保仪专门掌管。后主虽然对黄氏有情意,但是二周后相继得专宠,不允许其他人靠近后主,当时宫中有许多美女,都遭到小周后的毒手。黄氏服勤降体,小心地侍奉小周后,虽然没有遇到不测,但没有“进御”的机会,品秩也上不去。

李后主非常珍惜父子二代精心收藏的图书,曾题《金楼子》后曰:

牙签万轴裹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是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每当战火纷飞时,图书文物也跟着遭殃,祖龙一炬,灰飞烟灭。三国和六朝当年的乱世,都是天下图书的浩劫。面对劫后复存的这部《金楼子》,李煜颇多感慨,或许有几分欣慰和自喜。没想到,金陵城将陷时,面对自己的藏书,他却束手无策,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哪里管得了藏书!对保仪说:“此皆先帝所宝,城若不守,汝即焚之,无为他人得。”黄氏真的焚烧掉大量图籍,火光冲天,乃至附近有些寺庙僧人见到火光跟着自焚殉国。烬余之物,全部运到汴京,还有六万余卷,可以想见李煜藏书之丰富,黄氏烧毁的,又不知有多少!

南唐灭国时,黄保仪跟随着李后主一起北迁,卒于汴京。

昭惠周后:小字娥皇,936年生,比李煜长一岁,司徒周宗之女。周宗对南唐建国立有大功,深得烈祖李昇的信任,官至大司徒。昭惠周后和小周后是周宗的继室所生。元宗李璟以周宗为社稷元老,故聘其长女为吴王李煜妃。954年,李煜十八岁,立为后妃。李煜即位后,称为皇后。夫妇感情甚笃。周后贤淑柔顺,通书史,善歌舞,尤擅弹琵琶。元宗李璟曾将自己用过的“烧槽”琵琶赐给她。唐玄宗时著名的宫廷舞曲《霓裳羽衣曲》在安史之乱后失传了。至南唐时,后主得到此曲的残谱,让乐工曹生按谱演奏,仅仅粗得其声,昭惠周后纠正其讹谬,加以改进,去其洼淫,以琶琶奏之,繁手新音,清趣可听,时称开宝遗音,复传于世。李煜的《玉楼春》词叙写宫廷中排演《霓裳羽衣舞》的情形: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笙箫与琵琶合奏,妆束华丽的嫔娥鱼贯而出,边歌边舞。词人边饮酒,边和着节拍,至夜深了才踏月而归。李煜与周后沉湎于音乐,荒废了政事。当时中书舍人徐铉听了大周后新谱的《霓裳羽衣曲》就说:“法曲终慢,而此声太急,何耶?”曹生回答说:“其本实慢,而宫中有人易之。然非吉征也。”曹生所谓“宫中有人”,就是指昭惠周后。徐铉诗《又听<霓裳羽衣曲>送陈君》曰:“此是开元太平曲,莫教偏作别离声。”看来徐铉和曹生都不满意周后的擅改。宫廷燕乐应该舒缓清雅,如《礼记。乐记》所谓“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方才合格。周后新谱之曲,急管繁弦,噍杀咩缓。结果才一年多,周后子母相继去世,国步寝微。有人说,周后新谱的曲调就已透露出不祥的征兆。国家音乐,还是要谨慎的。

李后主与昭惠周后可谓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一个风流倜傥,一个软玉温香,在宫廷中歌舞升平,过着浮华博浪的生活。李煜早年的一些词,就是这位贵介公子的生活写照,如《浣溪沙》词王三: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夜以继曰地载歌载舞,真可谓花天酒地,穷奢至极。宋人笔记中记载南唐后宫的奢华,说后主常于宫中制销金罗幕壁,以白金钉碡瑁押之。周后喜爱梅花,以绿钿刷隔眼中,障以朱绡,植梅花于其外。想必此词中“红锦地衣”和《清平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都是实写宫中情景。周后曾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朵之妆,人皆效之。舞至搞潮,佳人的金钗滑溜下来,可能是因为这个高髻发型的关系。又《子夜歌》云: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縹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何妨频笑朵,禁院春归晚。同醉与闲评,诗随羯鼓成。

賞花,醉酒,歌舞,品评诗画,大约就是李煜和周后早年在禁院中的日常生活。

可惜,人间好景不常有,恩爱夫妻难到头。昭惠周后自打生下三个孩子后,落下一身病,身子虚弱。964年十月,次子仲宣夭折。仲宣早慧,李煜夫妇非常疼爱这个聪明的孩子。一天,仲宣在佛台前嬉戏,一盏大琉璃灯被猫触碰摔地上,哗然一声,把他吓惊厥,竟然夭折了。遭此剧变,“珠碎眼前珍”,李煜伤心欲绝,又担心尚在病中的昭惠周后经不起此打击,不敢在周后面前流露出悲伤,只能强忍悲痛,逾越礼制,追赠仲宣为岐王。周后受此打击,过于伤心,不久也香消玉碎了,卒年二十九岁,谥昭惠。二人共同厮守了十年,相亲相爱,没料到中途拋撇。“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挽辞二首》之一),李煜还没有从丧子之痛中缓过来,又遭遇断弦之悲,哀苦骨立,连作了几首挽悼的诗词,还亲自撰写一篇数干字的诔文,发出“苍苍何辜,歼予伉俪”撕心裂肺的哀鸣,极为酸楚。居丧期间,李煜书灵筵(供亡灵的几筵)手巾曰: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蝉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手巾上似乎还留下爱妃的香渍眉痕,手巾的主人却永远不可再见了。中年丧偶,乃人生之至痛。周后临终前将元宗所赐琵琶和常臂玉环亲自留赠给后主,李煜睹物思人,格外伤心,书琵琶背曰:“侁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似乎琵琶上还留着夫人的余香和体温。周后曾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梅花二首》其一),“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梅花二首》其二)初春梅花开放时,主人却没了,真是人不如花!花落还有再开时,人死永远不复生!李后主是钟情之人,陷于对周后的哀悼和思念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继室周后:是昭惠后一母所生的妹妹。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或言,大周后卧床不起时,妹妹已经进入后宫。有一次,大周后揭起帷幔见到妹妹在宫中,吃惊地问她什么时候来的,妹妹年龄小,不知道避嫌,说已经来几天了。大周后非常生气,至死脸面都不向外看。

在大周后病重期间,妹妹来探望,绰约风姿,娇嗔可爱,给姐夫李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煜《一斛珠》词曰: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玻。罗袖衰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浣。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词中的女孩儿向人微露丁香舌,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意态实在轻浮,乃至清初李渔批评说:“此娼妇倚门腔,梨园献丑态也。”李煜渐渐地便与小周后有染。有几首《菩萨蛮》词记载了他们从暗中勾引到私自约会的过程: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隄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咸空。梦迷春雨中!

这时只是以眼神相勾引,还未能相通款曲,故曰“未便谐衷素”。稍后,二人开始偷偷约会了,《菩萨蛮》词曰: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隄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李后主曾用沉香加鹅梨汁蒸干,自制成一种“帐中香”,芬郁满室,就是这首词里的“异香”。“潜来珠锁动”,二人已暗度陈仓了。又一首《菩萨蛮》词曰:

花明月暗茏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划袜出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是以小周后的口吻,记录他们一场偷偷的约会,较为直露。这时还担惊受怕,因此珍惜每一次见面的机会。陆游《南唐书》记载,后主于群花间作亭,雕镂华丽,而极迫小,仅容二人,李煜常常与小周后酣饮其中。或许此亭就在画堂南畔。后世有人作《小周后提鞋图》,就是基于这首词。

大周后病逝后,小周后还未成年,但李煜母亲圣尊后钟夫人非常怜爱她,就让小周后一直待在宫里面。965年,钟夫人去世了,李煜守孝,不能迎娶。直到968年,才正式立为继室,得宠超过昭惠。当时南唐小朝廷还为婚礼发生激烈的争论,婚礼办得很草率。今天的读者不能依据现代的爱情婚姻观念批评李后主移情別恋,或者怀疑李后主对大周后的感情。但不管怎么说,李煜与小周后之间是一场不伦之恋。直言敢谏的韩熙载就曾作诗讽刺他们。当时江南流传一首童谣:

索得娘来忘却家,后园桃李不生花。

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

就是讽刺李后主再娶小周后。猪狗死,谓国祚尽于戌、亥年。“赤瘕”,目病,猫有目病,则不能捕鼠,谓不见丙子之年也。南唐灭亡于974、975,为甲戌、乙亥年。丙子976年,南唐彻底不复存在了。

南唐灭国后,小周后与后主一道被掳至汴京,被封为郑国夫人,照例随命妇人赵宋的皇宫里去朝谒、进御。每一人宫,就待上好几天;每次出宫,必大哭,骂后主,后主多方婉转避之,说:“此非汝家!”想必在宫中遭到了非人的虐待。元人绘画有《宋太宗强幸小周后》,淫秽之状,不堪入目。后主薨后不久,小周后也去世了。

宫人庆奴、乔氏和流珠:还有几位女性因曾是后主宫人而传名于后世。相传李后主曾于黄罗扇上书一首咏柳诗赐给宫人庆奴,诗云: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寓春光流逝之感,咏物而有意趣。古代有些女性的命运就像柳条一样,这人折来那人攀,没有独立的人格尊严。这位宫人庆奴也是如此,可能是因为她用心专一,不忘旧情,所以李后主赐此词以寄意。

李后主笃信佛教,曾手书金字《心经》一卷,赐其宫人乔氏。乔氏后被掳至宋,人太宗禁中。听闻李后主薨,自内庭取出这卷《心经》,施舍祭献于相国寺西塔院,并在经后题曰:“故李氏国主宫人乔氏,伏遇国主百曰,谨舍昔时赐妾所书《般若心经》一卷在相国寺西塔院。伏愿弥勒尊前持一花而见佛”云云,字极整洁,词甚凄婉,可见也是一位笃于旧情的女性。她只能用这一个小小的举動以表达对故主的忠爱和悼念之情。这部《心经》后来被一个江南僧人带回到南京,安放在南京天禧寺塔相轮中,不久遗失了。

还有一位宫人,名叫流珠,性通慧,工琵琶。昭惠周后活着的时候,曾作《邀醉舞破》《恨来迟破》二曲;当时乐曲有《念家山》,后主亲自演作《念家山破》,后来都忘记了。昭惠后去世了,后主追念她,问左右,都不知道这几支曲子,只有这位流珠,能追忆起来,无所遗忘,后主大喜。南唐灭后,流珠不知所终。《念家山破》其音噍杀,取名也不吉祥,结果成了挽悼南唐的一曲哀歌。

晚唐诗人李山甫《上元怀古》曰: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将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在,雨苔烟草石城秋。

南唐宫廷艺人王感化对元宗李璟就反复唱叹“南朝天子爱风流”,但风流之成性,非几次讽谏就改变得了的,南朝的悲剧被南唐中主、后主又演了一遍。

猜你喜欢

李煜
泣血之声谁人懂?
赵匡胤:卧榻之侧,容不得李煜长吁短叹
我们家的小“坑货”
李煜:旷世奇才为何活成了盛大悲剧
误做皇帝的李煜
联系作者生平与其他作品来解读
李煜:用一世凄风冷雪,谱一曲春花秋月
佛教文化对李煜诗词的影响
人生长恨水长东
No.3 最佳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