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统一路径
2020-06-28王琼
王琼
摘 要: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产生了两条发展进路。一路是理论单一发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思想,另一路是东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前者注重理论的发展,后者探索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国家具体实际结合,因此东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更具有说服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自共产党成立后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构成了中国的三大自信。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基本原理;历史进程;历史逻辑;内在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清醒剂。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百年来,以其鲜明的阶级性、科学规律性和生动的实践性引领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的道路,梳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把握其历史逻辑,能更好指引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化”,即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特性,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和具体建设实际,用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使中国革命的丰富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即使得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经验中总结的新思想、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化,不断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前进过程。前一方面是理论运用并指导实践的过程,后一方面是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升华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毛泽东说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来。
中国共产党早期艰辛探索历程,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随着领导人更迭经过了一系列指导思想的变化,但始终没有正确指导思想,理论上的不成熟导致实践上的失败。尤其是经过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的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失败表现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上,根子在指导思想理论的哲学错误。正是基于几次惨痛失败教训,才有了毛泽东在总结革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毛泽东思想,三大法宝总结为“独立自主,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独立自主是原则要求,群众路线是具体实践,党的建设是保障。马克思说过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成功实践,实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变化,作为革命党的中国共产党任务和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区别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收入分配体制上纠正了“大锅饭”、“平均主义”错误思想,在强调公有制基础上,城市采用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体制,农村开展土地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村和城市的发展活力,由此中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同时,邓小平理论对党的建设做了进一步阐述和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年轻化、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建设,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对拒腐防变、惩治腐败制度化建设提出了要求,精简军队为干部队伍消肿,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度,为发扬党内民主做出了新探索。
3、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实践
习近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在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正确论断后,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结合时代背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1、坚持与时代化的协调统一
马克思说过:“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也是人类发展的空间。”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时代进程中拓展了人类发展的空间。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没有被揭示,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在愚昧和无知中,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人类也就由被动转为了主动,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丰富了生命和创造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时代化和大众化是并行的,中国化是根本过程,时代化和大众化分别反映了这一过程的科学精神和价值取向。三者结合在一起,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要求概括,也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征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及其发展变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先导和动力,作为评价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和立场坚定性的重要尺度,从而不断着眼、跟踪、把握和顺应人民群众新追求新期待,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年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处于尖锐对立状态,由此将阶级斗争理论上升到无产阶级的重要使命中。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斗争中,牢牢把握阶级斗争这一武器有划清阶级立场,发动人民革命,提升战斗力的作用。但中共掌握政权后,主要任务已由阶级斗争转向生产力发展。而生产力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开放市场,因此过分强调阶级矛盾斗争不利于中国改革开放。于是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调整,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中不断前进。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时代发展趋势,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课题
2、坚持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反映了中国化的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要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就不能将这一理论局限于少数人之中,而必须使之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民群眾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最终都要通过群众的实践来实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交给群众,并把它转化为群众手中的锐利思想武器,才能更为直接地进入到社会实践的层面,促进各领域实践更加自觉和有效地展开。因此,对于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意义重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马克思主义更应成为中国人民的看家本领,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矛盾,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是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世界历史观点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商品、市场、资源无时无刻不在竞争,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更多体现统一。无论是政府的官方交流、民间的文化交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让国民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而同样,世界也会与从中国的交流中认识到较全面的中国文化、社会主义和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与资本主义强国明显不同的社会担当。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研究的启示.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J].2016,(01):14-1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3]顾海良.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与逻辑[J].2019,(05): 4-15.
[4]邹升平.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