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化教学中建构初中化学思维

2020-06-28葛建勇

新一代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初中案例实验

葛建勇

摘 要:初中化学是重要的学科,也是中考必要的主科之一。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构建化学思维不但能提高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能有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教师想要建構化学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用化学的思维来思考化学问题,并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与兴趣、热情,教学中可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发现一些化学问题及学会观察物质内外表征变化,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及将其应用于课堂实践当中,完成知识迁移。本文重在探讨结构化化学教学中建构初中化学思维,将会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进行分析,在文章最后将会提出相关的教学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实验;案例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不断的推进与实施,使得很多初中教师纷纷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教学手段与模式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初中素质教育工作发展。构建初中化学思维一直是新课改计划实施重要一环。因此,关于如何有效提高这一方面教学质量,更是备受很多化学教师所关注与重视。通过开展化学实验能通过实验方式来培养学生化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并将课堂中学习到化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以加深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建构化学知识体系,用化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构建化学思维,梳理化学基础理论

学生若想要更好的学习化学,就必须从学习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开始,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构建起化学思维,才能更好的学习化学这门课程。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有步骤,有方法来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打好化学基础,如此一来,则便更有助于构建化学思维,使学生能够用化学思维来思考化学问题。首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多从生活角度来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更仔细观察生活,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然后运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能使学生能学会用化学思维来思考问题,有助于养成化学思维。

化学思维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开展化学实验来提高认知能力,掌握具体的方法及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而思维的养成还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熟悉不同的化学理论知识,然后再创设相关的问题,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认识,培养学生们爱思考的习惯,这些方法也是非常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思考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立足课堂学习,注重知识的结构化设计

各种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的物质、发现问题,是构建化学结构式体系的前提。化学教师需要建立一个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教会学生发现身边的化学问题,观察现象联系自己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同时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通过实际生活的“反射”加深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要创设符合实际学习需要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化学知识探究当中去。以教学中遇到的实验异常问题为例:

例:利用左图压力传感器进行实验,得到右图锥形瓶内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分析:这个实验中,锥形瓶的体积是不变的,压强增大,一是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放热),二是生成的气体比理论值多(如镁条中含有铝,或者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按这个分析思路,问题迎刃而解。

同时各种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都是相互联系,通过本题拓展到其它压强变化的问题均按这种思路进行分析。我们再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例:以下实验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请你写出具体现象。

这里除了A无明显现象外,其它三个实验都有明显现象,本题涉及到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颜色、酸碱性问题、压强的变化问题,在学生解答出本题后,老师再问:B、C、D三个实验就一定能说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如果不能,要怎么设计?引导学生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进行对比,产生一个可供学生自主讨论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始研究,从而最终得出实验结果——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不能用酚酞来检验反应的产物。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思维模式从三维目标转变为核心能力目标,促进学习过程,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巩固升华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引导学生会化学思维

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打造高质量的化学课堂,感染学生们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思考,同时发表对自己的看法及见解,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

物质有宏观、微观表征,宏观是指物质的表面特征;微观是指物质内部表征。宏观与微观都有着直接联系,当物质表面特征发生变化之后其的内部特征也有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宏观与微观都有着很大联系。当教师在讲解物质的宏观、微观表征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宏观形态,如:物质的形状、颜色,旨在让学生通过使用眼睛来观察物质的宏观标准,增加学生们对不同物质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来展示物质的内部形态,播放一些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某种物质内部形态产生更多了解,对物质的宏观、微观性质都能有更多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暖宝宝中的材料,做铁的锈蚀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一边指导,观察铁的吸氧腐蚀反应,旨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铁的锈蚀,提出问题如“碳粉的作用,食盐的作用,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等”,让学生们做好笔记,观察物质的宏观、微观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这便是建构学生化学思维的一大方法,提高其化学原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探知欲。

结论:

综上所述,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化学原理、知识讲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巧妙设置各种化学问题,创设一些化学情景,积极的引导学生投入到化学学习当中,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做好记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验当中,完成知识迁移,从抽象理解转变成为理性认识,养成一个爱思考的习惯,如此,才更有助于帮助提高学生思维的结构化水平,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结构化知识的过程中建构结构化思维,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学科能力、学科素养转化。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三个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中的深度学习[J].钱勇.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9(06)

[2]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谢广娟.现代交际.2016(17)

[3]初中化学专题复习教学模式研究[J].冯克新.科技视界.2019(34)

猜你喜欢

初中案例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做个怪怪长实验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