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触动孩子的心灵
2020-06-28张磊
张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推进,实现全面育人的方针,德育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推行德育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发展建设和情感价值培养,在学习中通过德育,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和理念塑造,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以引导和培养为主,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践行落实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落实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
关键词: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情感共鸣
一、平等沟通交流机制
在德育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首先应该和学生建立起平等、互相尊重的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真诚对待每一个小学生的思想诉求。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诉求,渴望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许,而且有着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当加强对于行为观念上的引导,而不仅仅是一味的苛责。假如小学生因为好奇损坏了运动设施,一味的苛责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班主任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应该通过以爱引导,将生活道理和德育思想相结合,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平等交流机制,打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
二、尊重个体差异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群体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同时这种个体差异偏见认知也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自闭的影响,班主任要做到对学生的客观对待,避免陷入以成绩,听话与否而判定学生的好坏,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十分脆弱,而那些后进生因为成绩的偏见受到了心理的打击,久而久之容易缺乏自信和自我认同,班主任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找出不足之处,同时在学习中采用互助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进步,并且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认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比如我的班级中的学生小明,他的数学成绩一直比较差,尤其是计算类题目,他自己面对数学科目,也已经失去了信心。我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没有一味地鼓励他认真学习,因为这样意味着我默认了他学习不努力,我综合分析了他的其他科目成绩,发现他在语文学习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尤其是作文部分,写得非常好,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先帮助他全面地分析了学习情况,再提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互助小组,将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和他分到一组,在这样的安排下,他的数学成绩慢慢有了提升,小明自己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足。因此,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尊重个体差异,温暖学生心灵,认同学生的差异尤为重要。
三、学科渗透
通过各学科教育推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应该联合各学科教师实现在学科学习中的德育渗透,通过各方联动推进德育工作的教育,班主任作为推行者,通过协调各科教师,在学习中践行德育工作,用教师的关怀温暖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德育工作的落实通过各科教师和班主任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对于学习和生活给与关怀,通过学科素养来提升学生对于德育工作的认知,通过各科教师的行为反馈,做到对学生的针对性情感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学习中的薄弱科目都能成为班主任对学生情感培养和德育教育的突破口,让德育工作走进课堂教学中,学科教师在学科素养中推行德育教育,班主任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培养,双方的联合教育,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共同关怀,共同关注。
四、激励评价
积极的激励评价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树立起行为习惯规范,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首要的是建立在对于学生的认同之上,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尊重学生,并且发掘学生内心潜在的品德情感,激励评价机制则是对于这种行为方式的正面强化,在日常生活中,惩罚性的措施则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和挫败心理,而班主任将德育工作通过激励评价机制来展开,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实到日常行为习惯中,通過正面的激励强化满足学生的认同心理,通过激励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认知,积极的评价鼓励,会让学生觉得这样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因此积极的,良好的激励评价,通过爱和认同能更好地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五、构建德育环境氛围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氛围,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决定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推行良好的德育教育,通过多种“爱的感恩”的主题班会,比如日常中的生活小事分享,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学校的关爱,德育工作不再单一的局限在行为约束上,而是通过基于学生情感共鸣而产生深刻的认知,让生活之中的小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培养和德育观念。
六、家校联合
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单单是学校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作为家长也要参与其中,通过双方的联合教育,为学生的德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家庭教育的比重是大于学校教育的,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认知,而通过家庭协同参与,将促进学生的品德思想深化,家庭的温暖有助于学生的理念塑造。因此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双方的合作更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七、结束语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性和年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培养,用爱的理念为学生塑造正确积极的德育思想,在生活学习中感受和认知德育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建设和理念塑造。
参考文献:
[1]陈天明.农村学校小班额环境下如何顺利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9(57).
[2]鲍丽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论教师的礼仪修养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9(3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