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一学生积懒成笨的成因及对策

2020-06-28夏丽霞

新一代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策

夏丽霞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初一新生进班以后所出现的各种积懒成笨的现象,从而查找形成这一习惯的背景原因,并简要叙述所采用的一些举措,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关键词:积懒成笨;原因;对策

2019年秋季学校里新来了一批可爱又机灵的新生,而我就是这2019届学生的班主任,刚开学2周就慢慢地就出现了3类比较特殊的学习相对薄弱的学生们。第一类学生就是在班里一眼望去就是很机灵,眼睛都会说话的学生,这类学生是脑袋瓜转得特别快但这类学生往往会因为一些很基础的知识点就放弃自我,老师们向他们询问理由,他们会给出出乎你意料之外的原因:就是因为笨!所以什么都不会,连最基本的都不会,他们的意思就是想让老师们直接放弃他们,不要多费口舌了。第二类学生就是属于那种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持久性,长期以往一拖再拖,就把自己给拖成一个废人了,而且做事情拖拉的让你以为他们的大脑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从而与作业什么的都进行“消极抵抗”。第三类就是如论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与生俱来的一幅“懒散”,做什么都懒散,所以导致事事都不尽人意。所有这些表现,我都归结于四个字:积懒成笨。

一、什么是积懒成笨?

“懒”顾名思义就是怠惰和疲倦,没力气之意,所以懒分为身懒和心懒,身懒,毁人身体;心懒,毁人前程;身心俱懒,毁人一切。“笨”在字典中的意思是不聪明,不灵巧。那么积懒成笨的意思呢?我是这样理解的:学生们一开始都是统一起跑线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学生因为身体上或者心理上变得不愿多动,而当这种静态不断累积到一定量的时候发生了一定的质变--变笨,所以就有了一群积懒成笨的问题学生。针对这届(2019级)的几乎所有孩子都是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结果,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孩子都比较聪明,真正存在智力问题的微乎其微,虽然我们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里,但来自父母辈的溺爱不亚于任何一个城市家庭,更有甚者是满满的超越了城市家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届学生的个体在整个家庭中是被认为是最有潜质的,真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造就了他们平时在家就是一部手机然后各种姿势的“葛优躺”的生活。

二,积懒成笨,谁之过?

这些积懒成笨的学生们,到底是谁之过呢?我觉得可以分为:

(一)客观原因

①家长们自身受教育程度与他们的教育观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19届的新初中生家长大多数都是出生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的,由于当时历史背景的影响,加之出生在农村,这些家长没有收到过太多的教育。这些家长中具有小学文化的占5 8.6%,有21.4%的家长具有初中文化,其中还有10%的家长从来没有上过学。而且在父母双方中文化程度较低的大多数都是母亲。虽然没有经过研究表现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量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成正比,但是通过调查,显现出具备基本教育知识的家长只有10%,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都是采用他们小时候接受过和经历过的方式。出现了一些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这是孩子形成懒惰心理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有些家长自身就存在着时间观念问题,不勤劳、做事拖拉、不果断的性格。我们都知道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将孩子放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对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发展影响非常大,使孩子形成懒惰的习惯。还有些家长非常粗暴,通过批评、逼迫和训斥等方式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要求。以上这些家庭教养的行为主要是以家长的命令和权威为主体,家长就是中心,对子女的性格进行压迫,使子女的创造力被大大的挫伤,严重的出现冷漠、孤僻的性格。然而还有一部分家长不管或又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我们不怕遇到低素质的家长,我们可以和这些家长一同交流学习,但是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我们教师很难开展家长的工作,什么都让其自由发挥又或者是对孩子期望值过低或过高又或是重智轻能。

②教师对慵懒认识不到位

一些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乏等心理原因。对于这样的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假使没有清楚的了解到位就将孩子归纳到懒惰群体中,让学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懒学生,连自己没有了自信心,导致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

(二)主观原因:学生自身身上的问题

①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身动力就叫做学习动机。这一动机可以开启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使用各种学习行为更好的学习。那些无精打采、学习懒散、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主动的思考等现象,都是因为缺乏学习动机;采用懒散的状态去应对课后作业,不会更不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复习和完成作业,这些孩子都逐渐成为了懒惰生。

②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性

依赖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严重的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在依赖父母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好的东西,逐渐什么事情都不自己做。养成懒惰心理,产生更大的依赖感。让学生形成家里靠父母,学校靠老师,社会靠他人的心,从而导致出现恶性循环的现象。

③意志力不强

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直坚持就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听不懂的时候就选择放弃;在完成作业中遇到难题就不去做;家务太脏也不要做。缺乏意志力的学生无论任何事情都不会去坚持,怕困难,不能够严格的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自我约束力差。这样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依赖性。

④注意力缺陷

存在注意力缺陷的學生,一些是从无意注意向着有意注意转变时,不能将二者协调好或是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随便的转换二者的关系;还有一种是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强烈的稳定性和集中性,在进行上课、写作业中非常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使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做任何事情都比别人慢的情况,被家长和老师定义为懒孩子。

三,如何抑制积懒成笨的形成?

在成功的道路上懒惰是非常大的阻力,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困难,等、要、靠是懒惰人的习惯,从不去发明、求知、拼搏,到最后毁人一生。我们只要不断的上进、好学、勤奋、刻苦,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改掉懒惰的习惯。积懒成笨应该如何有效的降低或者干预呢?经过实践,我认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问题学生正确认识懒惰的原因,只有找到懒惰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老师和家长要多留意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和学习过程,了解其原因和问题根本。进而家校联合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克服懒惰。

①老师可以善用赏识的方法

要让学生改掉懒惰的行为,就要想方设法的找出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陶行知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半个世纪之前曾经说过理解和相信孩子是教育他们的全部秘密。但是如果想相信他们,首先要做到欣赏他们,只有欣赏了才会很好的教育。在哈佛大学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一群男孩,并将他们分成两组,让他们一起跑步,等他们的体力消耗的差不多时严厉的批评第一组孩子,同时赞赏第二组孩子。然后由研究员对这2组男孩检测他们的体能,结果是第一组被批评过的孩子体能在崩溃的边缘,没有精神,第二组表扬过的孩子体能基本恢复,精神十足,而且充满自信。一项小小的体能检测都能感受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更何况是平时我们的学业教育呢?所以作为老师,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有懒惰问题的学生的时候更加应该使用赏识教育。首先,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寻找依赖的原因,让学生大胆的对依赖对象宣布自己要独立了,并请大家忙监督。学生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难题,不要急忙请求帮助,自己解决,失败了就当做经验。其次,在此期间老师和家长要不断鼓励学生失败是成功之母,并在适当的时期予以一定的提示,让学生体会到从失败到成功的心理过程,体会其中的快乐。这样逐渐的让孩子从心理上改掉依赖的习惯。比如我们班里有一名毛姓男生,从小是被抱养的,家庭经济情况很糟糕,因而家里人对他心有愧疚,却在行动上对他百依百顺,尤其在学习方面也是对他不做任何要求,久而久之就让他养成了很大的惰性,什么事情都不愿动脑或者动手,但他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优点:对于老师的要求他帮忙做的事情倒是比谁都积极且热情。所以在对待他的“积懒成笨”问题时,我们老师就经常抓住小事,而且他都能胜任的事来鼓励和表扬他,从而让他自我觉醒,让他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有巨大的潜能,因此他就可以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改变自己,经过半个多学期的赏识教育,他慢慢地从一个什么都不愿意动手动脑的人,也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了。从而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的他变得更自信,更有活力和潜能了。

②家长可以参与督促并让学生模仿学习疗法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而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学得。犹太人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总是鼓励自己的孩子树立可以效仿的榜样,像他们一样拼搏奋斗实现自己的目标。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说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家庭的尊重,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要克服懒惰,家长们就要学会勤劳,给懒惰的孩子一个榜样,让他作为参照。久而久之,懒惰的学生们也会养成榜样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我这个701班班级刚成立之时,班里就有一个学生茹某什么作业都交不上来,每一天一大早如时间来得及就在教室里补作业,时间来不及就根本不补,空白的直接上交。后来经过交流,原来该生从小学开始就一直这样,家里人而且是隔代抚养,父母在他出生后4岁左右就均在外地上班赚钱,父亲就把这个学生就寄样在自己的姐姐家,而姐姐年事已高,什么都由着这学生,所以养成了这种不良的坏习惯。针对这样一个学生,我与他家长多次交流,后来达成一致的协议:时间是从我们放寒假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因为2020年不一样的寒假,疫情的大爆发,让其家长家里蹲了足足有50来天)于是家长从自身身上入手,先让自己培养勤快的品德,然后讓该生感受到父母的不一样,从而是自己有所改变。比如该生的网课上课率和完成作业率均达到了100%,而且作业每次完成的都相当漂亮和完善。所以有很多时候学生的质变还得由父母带着一起来。

总之,“积懒成笨”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能够在一朝一夕的努力下就能完成改变的,这需要不断地积累与实践,这是一项持久战。但我们作为老师愿意在这些学生短暂的初中三年不断地改变和帮助其成长。他们的进步才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甘子成,郭凤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国家文化安全视角[J]. 天府新论,2007(S2):22-23.

[2]张媛媛.幼儿教育的正确导向性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3):112-114.

[3]潘梅玲.父母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之我见[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6):3-3.

[4]王静静.论大学生感恩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0(17):2-2.

[5]刘 刘延金.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概念新解[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4):5-5.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